全民健身视域下新媒体技术善举与人性陋习的博弈论*

2019-11-26 00:45王莉莉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民运动

王莉莉 戈 俊

全民健身视域下新媒体技术善举与人性陋习的博弈论*

王莉莉1戈 俊2

(1.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体育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1172;2.南京林业大学 体育教育部,江苏 南京 210037)

针对新媒体健身平台部分功能被异化后出现伪健身以及新媒体平台健康博文发布质量进行思考。分析新技术、新媒体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范围。指出新媒体健身平台存在以下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训练计划课程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智能编排,极大降低了健身成本;全程智能语音陪伴,指导呼吸与配速,与无形的电子好友健身同行;健身打卡,健康日志社交平台转发分享晒图晒幸福。新媒体在全民健身过程中映射的问题有:正面急功近利的方法去短时高强度的盲目锻炼;负面弄虚作假借助科技外挂作弊工具,只为博取众人眼球,满足炫耀心理;新媒体资讯传播平台未完全尽到对体育健康资讯及全民健身等博文的监管及审查义务,导致大量讯息缺乏真实性,时效性及权威性。提出建议:加强健身平台管理认知,加速新媒体健身平台转型升级与智能化格局定位,搭建科学的互动、分享、交流平台,倡导科学健身的宗旨内涵,切莫互相攀比盲目健身;提出新媒体全民健身传播行业新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健康科普知识产出、审查、传播、反馈及监督机制,突破传统行业信息传播局限性,以专业主打信息流通为目标,以事实依据为准绳,致力于平台良性竞争,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加强平台资源管理。

健身;新媒体;平台;数据;运动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发展目标中提及“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1]。新媒体承载着健康传播的使命,积极探索新媒体在全民健身中的功能与价值是当下热点话题,反之新媒体功能被人为异化后所引发的全民健身质量大思考以及大众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甄别真伪“健身鸡汤”亦是本文研究重点。

1 新媒体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功能价值优势

1.1 新媒体技术优势助力全民健身数字转型

随着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壮大,全民健身意识及理念得到广泛关注并极速扩张其影响范围,大多数人手机里或多或少都会安装一款新媒体健身视听平台,而此类新媒体健身平台的存在优势主要体现在:

1.1.1智能编排运用方便灵活

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甚至很多的起步较晚的新媒体健身平台研发公司,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注册,大力推行免费的健身应用指导,训练计划课程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智能编排,打造出最适合锻炼者的高效健身计划,记录运动瞬间并在社交论坛分享成长与蜕变。基于以上特点的移动新媒体健身平台逐渐赢得了用户的口碑,极大的降低了健身成本。

1.1.2新型运动“陪伴”的衍生

新媒体健身平台的另一大特点是实时社交功能,“健康源于运动健身塑造形体”好形体要有人欣赏才行,科学的健身心得体会要有人分享才行,于是健身爱好者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健身结束后,迫不及待的希望将成果打卡分享在朋友圈里,更希望这些照片或短视频可以得到朋友们的点赞与认可,这是激励他们继续下去的动力,就如同和你一起健身的好友在身边给你鼓劲加油一般。全程智能语音陪伴,指导呼吸与配速,从此锻炼不再孤军奋战。

1.1.3社交平台转发分享晒图晒幸福

每当浏览朋友圈或微博时,突然跳出“十分钟带你燃脂全身”“5个动作铸就令人羡慕的马甲线”,再配上更令人信服的图片,这些剑指眼球刺激感官的语句与图片,以强有力的“关键词”牢牢地锁住了浏览者的目光,强烈的尝试欲望油然而生,认为通过这10分钟,或这5个动作,自己就是图片上的“麻豆”,殊不知旁观者清,别人的成功背后付出多少努力,这往往就是新媒体平台给我们带来的假象或迷惑吧。咱们从一组数据中能得到答案,时间追溯到2018年6月,截止到2019年6月,新浪微博其中参与转发体育类相关议题文章的人数有8970万,参与直接评论体育类相关议题文章的人数有4283万,参与点赞关注体育类相关议题文章的人数有19648万,主动收藏体育类相关议题文章的人数有1970万[2]。这些庞大的数据足以证明,我们时时刻刻被铺天盖地的健身打卡,健康日志影响着,被新媒体俘获着,从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体育,注重健康,渴望通过健身塑造自我,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现成果,这是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福音。

2 新媒体在全民健身过程中映射的问题透析

2.1 新媒体催化健身形式改变衍生矛盾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也是全民健身计划颁布与执行的第3个周期年份,健康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健康才是最奢侈的消费。于是体育锻炼,运动健身成为了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此同时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加速了全民健身的科技含金量,借助科技的力量让运动数据实时监测,有据可依。微信运动是近几年来受众群体面较广的一款记录每日移动步数的运动APP,它的特点是能准确的记录并显示实际行走步数,并与所有微信好友的运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名,一目了然的让参与者直观的知晓目前自己运动成绩的排名情况,若有幸成绩登顶获得了第一名,作为对冠军的褒奖与激励,那么系统会将冠军设计个性多彩的封面图片充斥在每一位微信好友的运动封面里,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调动落后者的运动激情。比较的结果是多面性的,有些具备好胜心的微信好友可能把排名看成一种激发动力的源泉,以冠军为标杆不断高标准严要求的向前看齐,以实际行动真实数据反复刷新运动成绩,从而达到锻炼效果愉悦身心的目的。反之,又有些具备虚荣心的微信好友,往往把这个排名看成是一种面子工程,于是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正面急功近利的方法去短时高强度的盲目锻炼,以至于过渡锻炼造成不必要的急性运动损伤,轻则软组织挫伤,重则心力衰竭猝死等悲剧的发生。二是负面弄虚作假的方法,借助一些科技外挂作弊工具,只为提高平台数据,博取众人眼球,乞讨不实点赞,满足炫耀心理,比如市面上售卖的一些摇摆刷步器,参与者无需任何体力活动,将手机至于该装置上,自动进行步数累加计算。

2.2 新媒体应尽到加速健康资讯传播及审查义务

新媒体时代资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获得讯息的途径也各行其是,但由于资讯的高速同步性产出,往往会给予人们混淆视听,导致不辨识资讯真伪先做出行为响应的盲目举动。于是,转发或分享则加速了资讯的多级传播速度,无形中扩大了讯息的影响范围。《新媒体健康传播影响力报告》是由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爱德曼传播营销公司共同发布,该项研究针对新媒体条件下中国民众对健康资讯的关注及消费习惯,其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在一起工作、生活、学习的人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健康信息来源,而讯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及权威性并非是改变民众健康行为的决定因素[3]。介于读者不同于专家学者具有高学识能及时分辨信息的科学性。因此,资讯传播平台就更有义务和责任对每一条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的三审三校,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但对于部分客观理性的阅读者来说,他们在筛选信息来源的途径方面,更倾向于接受知名平台推送的文章,而这些文章的共性特点是少了许多作者的主观色彩,非片面性的看待问题,解决及处理问题的态度是褒贬不一的,中立客观的给予读者充分的思考空间,不会过多的引导或带入个人观点,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3 移动新媒体时代科学有效的实施全民健身锻炼

3.1 确保遵循其平台研发的本质初衷预防功能异化。

以微信运动为例,其排名的本质是鼓励监督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显示功能,提高参与运动的热情,以点赞支持的方式来享受努力后的备受瞩目,但变相的让虚荣心占据了主导地位,盲目攀比追求排名至上,过度暴走或制造虚假计步数据,就不禁让人感到遗憾了。

3.2 加强平台技术性管理,杜绝钻技术漏洞

平台自身要提高数据技术分析能力,针对性捕捉异常数据,结合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客观分析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配合运动轨迹,运动时长,如果是智能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那么应该更多的参考热量消耗程度,心率波动范围等,尽可能的将数据还原成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内去考量与评价数据的有效性。对于失真数据平台应该要求参与者提供相应佐证材料证实其真实性,否则平台有责任和权力对数据进行屏蔽处理,以此保证排名的公平性,若屡次发现异常数据上传,应根据相关条例进行适当的处罚。

3.3 注重产品研发质量,丰富平台功能二次开发

全民健身系列软件平台的开发应突出本质特点,集中一切优势资源,丰富其功能设置,加强健身形式、内容、方法及手段上的多元化[4]。定期升级弥补技术漏洞,不断优化用户使用体验,进一步挖掘并捕捉用户的使用习性,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具体分析用户数据,定制属于个人的私有化健身平台,通过与个人作息时间配比想融合的方式提供碎片时段健身计划,充分考虑个人需求,最大程度的保障个人权益。

3.4 重注线上科学指导,线下及时数据反馈

新媒体健身平台是全民健身大环境下与时俱进的产物,其云端数据库拥有丰富的教学训练资源,通过个性化需求可提供给使用者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案[5]。以5G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时代,任何一台健身设备都能精确的记录其锻炼的艰辛历程,并及时向系统级服务器反馈个人健身数据,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与比对,制定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与此同时,该数据保持实时与私人医生的建档数据联动,合理提供运动负荷、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对人体的适应情况,其生理曲线的分布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及时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通过长期数据指标的反馈,综合分析并展示不同训练内容及方法是如何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有效的控制药物长期对身体的伤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2019是5G元年,世间万物即将互联互通,互联网技术带动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环境也相继发生着颠覆性的转变,当代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逐渐由传统媒介形式过渡到新兴媒体传播领域。新媒体平台在全民健身知识理论传播过程中充分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新媒体平台不断加速健身信息聚集融合,推动智能健身软硬件兼容性高效解耦,勇于探索并积极尝试将传统CS架构在线健身培训业务改革提升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BS架构体系,开辟全民健身产品制造新畛域,刺激健身消费新市场,努力改善体育消费新局面。新媒体健身平台存在以下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训练计划课程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智能编排,极大的降低了健身成本。全程智能语音陪伴,指导呼吸与配速,与无形的电子好友健身同行。健身打卡,健康日志社交平台转发分享晒图晒幸福。新媒体在全民健身过程中映射的问题有:正面急功近利的方法去短时高强度的盲目锻炼。负面弄虚作假借助科技外挂作弊工具,只为博取众人眼球,满足炫耀心理。新媒体资讯传播平台未完全尽到对体育健康资讯及全民健身等博文的监管及审查义务,导致大量讯息缺乏真实性,时效性及权威性。

4.2 建议

4.2.1在全面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思潮下,应努力加强健身平台管理认知,首先从健身平台的智能化格局定位与加速平台转型升级着手。其次搭建科学的互动、分享、交流平台,倡导科学健身的宗旨内涵,切莫互相攀比盲目健身,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健身本质,用平常心体会健身结果,强化健身过程带来的喜悦,弱化平台排名带来的虚荣,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特点。

4.2.2提出新媒体全民健身传播行业新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健康科普知识产出、审查、传播、反馈及监督机制,搭建政府与行业联动平台,组建区域全民健身行业专家智库,深入理解并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研究相关健康理念传播制度、措施、导向、政策,总结经验汲取不足,扩大捕捉具有科学依据行之有效的改进健康传播工作的建议与方法。加大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造就并推荐更优秀适合于全民健身科普宣传工作者投身新媒体行业,刺激行业良性发展,激励行业内优质作品的高效产出。

4.2.3新媒体发声传递着健康管理正能量新理念,突破传统行业信息传播局限性,以专业主打信息流通为目标,以事实依据为准绳,致力于平台良性竞争,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加强平台资源管理,力争只发原创杜绝转发转载,不盲从不顺从,专注必将专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万里.运动类新媒体应用的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2]曹彧.论民生视角下体育新闻报道与体育媒体责任的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3):214-218+227.

[3]李亚萌.新媒体环境下全民健身的发展[J].新闻战线,2016(14):137-138.

[4]吴钟权.新媒体时代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发展研究[J].新闻战线,2015(1):208-209.

[5]丁严贺.体育新媒体履责的现状与推进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Game Theory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Kindness and Bad Human Habi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Fitness

WANG Lili, etal.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jing 211172, Jiangsu, China)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325);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技项目局管课题(ST14401207)。

王莉莉(1984—),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艺术传媒包装。

猜你喜欢
全民运动
全民·爱·阅读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推广人名单
不正经运动范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