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体能训练研究

2019-11-26 00:45张传光魏夫超孙家贝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腰背柔道腰部

张传光 魏夫超 孙家贝 德 利 铉 磊

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体能训练研究

张传光1魏夫超2孙家贝3德 利2铉 磊4

(1.山东省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2.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3.山东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2;4.山东体育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2)

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康复体能训练方案,以患有腰肌劳损的12名优秀柔道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12周康复体能训练,12名患有腰肌劳损的柔道运动员训练时腰部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腰背肌柔韧性改善,腰背肌稳定能力明显提升,腰背肌力量的平衡性加强,腰背肌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显著提高。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康复体能训练方案对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治疗有一定效果。

腰肌劳损;康复体能训练;柔道

柔道是一项与对手进行直接的身体对抗、徒手角力、以摔倒或制服对手为目的的同场搏击运动,是多项运动素质能力的综合使用和巧妙技战术的全面较量[1]。在柔道技术运用中,运动员始终处于弯腰状态,并从弯腰状态发力,完成躯干的屈、伸、旋转等各种动作。这种腰部的长期紧张状态和腰部的过度负重极易引起损伤和劳损。有研究表明,在高水平柔道运动员的慢性损伤中,腰肌劳损的发病率最高,达到27.9%[2]。如此高的发病率长期困扰着高水平柔道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严重者甚至会提前结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肌劳损较常用疗法包括理疗按摩、电刺激、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四大类[3]。虽然这些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减轻运动员的症状,减轻腰部疼痛感,但处理手段仍停留在治疗层面,忽视了运动惯性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其结果是并不能最终排除运动损伤,运动员还可能因为伤病的反复发生而影响正常训练。因此,本研究将以体能训练方法为介入手段,融合康复医学的基本理念,通过分析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损伤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案,在帮助运动员治疗腰肌劳损的同时,协调发展各项运动素质,以期减少或避免腰部损伤的发生,为柔道运动员预防腰肌劳损及损伤后的康复体能训练提供实践指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12名省柔道队优秀男子运动员,其中国家健将10名,国际健将2名。12名运动员经省康复中心医生诊断后确诊患有腰肌劳损,且通过核磁诊断没有发现椎间盘及神经症状的出现。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有关论文和文献,对其进行科学性的分析,了解目前较为前沿的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研究。

1.2.2专家访谈法

对省柔道队教练员、队医、体能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访谈和交流。了解运动员的腰肌劳损情况,收集到了有关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资料,寻求相关信息、征求专家建议与意见,为明确研究思路以及具体的操作工作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制定了男子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评价指标筛选表,对有关柔道教学与训练方面的专家7人和省柔道教练员3人进行了调查。

有90%的专家对体能初选指标问卷调查表的结构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

问卷信度检验采用的是重测信度法,在第一轮问卷调查结束一个月后发放第二轮问卷,然后计算2次问卷内容间的相关系数。信度r=0.925,此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1.2.4 实验法

1.2.4.1 实验目的

为患有腰肌劳损的男子柔道运动员制定康复性体能训练方案,并且按要求严格执行与实施,改善运动员腰肌劳损伤病状况。

1.2.4.2 实验对象

12名患有腰肌劳损的省队男子柔道运动员。

1.2.4.3 实验时间和地点

实验于9~12月在省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柔道馆进行,共12周。每周二、四、六下午15:00-16:30对实验对象安排3次康复性体能训练,每次训练时间60-90分钟,并于晚间隔日进行针灸、按摩理疗等传统治疗。

1.2.4.4 测试指标的选取

表1 测试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腰背肌稳定性平板支撑、背桥、单臂侧支撑 腰背肌柔韧性坐位体前屈、体侧摸腿 腰背肌专项力量60秒快速打入、90秒快速投入、直腿硬拉

筛选出针对患有腰肌劳损的运动员的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测试指标,测试指标如下:平板支撑、背桥、单臂侧支撑、坐位体前屈、体侧摸腿、60秒快速打入、90秒快速投入和直腿硬拉。

疼痛测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白纸上画一条10cm的粗直线,分成10等份,直线的起始端表示无痛,终末端则表示最剧烈的无法忍受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的程度,在相对应的分点上做标记。分值越高,疼痛强度越大。

整个测试过程由同一测试人员完成。整个12周的实验过程中共安排4次测试,分别安排在康复体能训练开始前和每一个阶段的最后一堂训练课。先行疼痛测试,后进行8项指标的素质测试。

1.2.4.5训练方案

根据腰肌劳损伤的特点及康复体能训练的需要,在不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的前提下,本研究将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体能训练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每一训练阶段的最后一堂训练课进行指标测试,依此调整并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方案。12周三个阶段的具体训练安排见表2。

表2 12周腰肌劳损康复体能训练安排

训练阶段训练目的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4周)静力性训练阶段增大腰部活动范围,增强局部力量及核心稳定性髋部环绕、弓步体侧伸展、仰卧侧摆腿、仰卧挺髋、三夹、超人展体、山羊挺身、山羊挺腿 第二阶段(4周)动力性训练阶段发展腰部整体力量弹力带仰卧挺髋、弹力带身体侧拉、四足爬行、抗阻髋外展、瑞士球平板支撑、负重侧支撑、负重山羊挺身、涮杠铃片、皮条拉手打入、投入训练 第三阶段(4周)专项康复阶段结合专项动作,提升专项表现 硬拉、后抛球、八级腹桥、负重弓步转体、一头铃、涮布人、翻轮胎、三人打入、拉托盘、甩壶铃、过胸假人

每个阶段的每堂训练训练课都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运动员主动拉伸,激活肌肉提高肌肉伸展性,使神经与肌肉处于最佳状态,为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是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结合运动员伤病及专项特点设计相应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练习。第三部分运动员两人一组进行被动拉伸,通过对腰椎的旋转、屈伸使腰部肌肉、韧带得到放松;最后运用泡沫滚轴进行完全的肌肉放松。

1.2.5数据处理

运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组内干预效果。所有实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取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疼痛测试结果与分析

表3 各阶段VAS评分比较

指标康复训练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VAS评分5.43±2.573.08±1.94*1.18±1.05#0.94±0.46

注:*表示第一阶段和康复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示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及康复训练,运动员V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疼痛感觉明显下降;而经过第二阶段的康复训练后,运动员的VAS评分再次下降明显,和第一阶段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感觉基本消除。故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VAS评分基本平稳。

2.2 腰背肌柔韧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表4 各阶段腰背肌柔韧性指标测试结果

指标康复训练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坐位体前屈(分)10.96±1.4611.83±1.23*12.60±0.92#12.83±0.87^ 体侧摸腿左(cm)24.92±4.3826.17±3.79*27.50±3.21#27.75±3.36 体侧摸腿右(cm)27.42±4.0328.00±3.4929.08±3.18#29.42±3.15^

注:*表示第一阶段和康复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示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示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腰背柔韧性方面,康复训练前和第一阶段的坐位体前屈、左侧体侧摸腿两项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右侧体侧摸腿没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本身两侧肌肉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康复训练前右侧摸腿的长度就明显高于左侧摸腿,经过一阶段的康复训练,左侧摸腿长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康复训练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坐位体前屈、体侧摸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这说明韧带拉伸训练后劳损部位肌肉粘连得到了进一步地消除。到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发现坐位体前屈、右侧体侧摸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左侧摸腿没有差异。这与第一阶段的测试结果是相辅相成的,第一阶段左侧摸腿指标得到显著提升,在第二阶段达到顶峰,导致第三阶段增加并不明显。

2.3 腰背肌稳定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在腰背肌稳定性方面,康复训练前和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平板支撑、背桥、单臂侧支撑三项指标在各个阶段都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腰背肌稳定性在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后均得到了提升,达到预期的目标。

表5 各阶段腰背肌稳定性指标测试结果

指标康复训练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平板支撑(秒)138.92±23.35155.17±24.36*170.08±26.55#187.58±23.79^ 背桥(秒)126.67±22.56145.08±24.46*162.92±25.50#182.92±24.42^ 单臂侧支撑左(秒)95.17±14.65103.92±12.31*129.25±17.93#150.00±19.16^ 单臂侧支撑右(秒)97.92±15.16106.33±12.09*134.67±15.51#153.00±16.85^

注:*表示第一阶段和康复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示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示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腰背肌专项力量测试结果与分析

表6 各阶段腰背肌专项力量指标测试结果

指标康复训练前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60秒快速打入(个)60.58±5.0060.92±4.7662.25±4.49#65.75±4.90^ 90秒快速投入(个)44.83±3.4135.67±3.2647.92±2.75#50.58±2.54^ 直腿硬拉(KG)160±18.59160.42±18.15165.83±13.62#172.50±13.06^

注:#表示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示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在腰背肌专项力量方面,康复训练前和第一阶段的各项指标没有差异。由于第一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是增强腰部深层肌肉的稳定性及腰部肌肉的柔韧性,所以运动员测试的腰背肌专项力量方面不具有差异性。在第二阶段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第二阶段的康复训练增加了腰部深层肌肉力量的训练内容,所以在反映运动员的腰背肌专项力量指标方面,60秒快速打入、90秒快速投入的个数和直腿硬拉的重量都有所增加。第三阶段的各项指标也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三阶段的康复训练结合专项进一步增加了腰部大力量的训练,腰部力量得到巩固提升,这是长期的康复起到的良好的训练效果。

3 讨论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腰背部的肌肉很多,对维持脊柱稳定和运动关系较大的主要大肌肉群,包括骶棘肌、腰大肌、腰方肌、腰背筋膜等,这些肌肉是人体最长、最大、负担最重的肌肉,这样的生理特点就决定了它容易发生劳损性的病症。而深层肌肉群为椎旁肌群,包括回旋肌、横突间肌、多裂肌和棘间肌等,它们在脊柱的本体感觉系统中发挥着感受位置改变的功能,对于控制姿态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往往它们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激活延迟,造成动员不足,久而久之力量缺失,肌肉萎缩。这样就更加增大外层大肌肉群的工作负担,造成劳损。

从柔道技术动作角度分析,任何一项柔道技术都对运动员的腰背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有着极高要求,如使用率极高的背负投、大腰、夹颈背、内股等技术动作都要求运动员长时间处于脊柱屈伸且拧转的姿态中。腰背部肌肉不断地主动或被动进行屈、伸、旋转等动作,这使得腰部经常超正常范围活动,腰部必然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扭转力,在这一过程中腰背部的筋膜、肌肉、横突等组织之间会由于过多的动作而反复产生摩擦,从而导致腰部局部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分支;或因反复损伤,周围软组织在修复过程中与神经分支产生粘连,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肌肉痉挛而致腰背部疼痛[5]。

在柔道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过多的注重力量、速度、爆发力等增强进攻和对抗能力的体能与专项体能练习,而对身体柔韧和活动度的重视程度不足。而腰肌劳损本身是由于长期的积累而产生的一种微细的损伤,引起的肌肉、筋膜的组织的细微病变,继而使受伤组织出现炎症、挛缩和粘连,而造成腰部部分肌肉柔韧性下降。所以,这种轻视课后针对性牵拉放松的方式,也大大增加了运动员罹患腰肌劳损的几率。

4 结论

通过12周康复体能训练,12名患有腰肌劳损的柔道运动员在训练时腰部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腰背肌的柔韧性改善,腰背肌稳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腰背肌力量的平衡性得到加强,腰背肌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得到显著提高,以及发展了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康复体能训练方案对柔道运动员腰肌劳损的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1]宋兆年,权德庆主编.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柔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4:465.

[2]张宝军.我国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现状及致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闫明,赵松,付长峰,等.动力性与静力性腰肌劳损最适疗法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738-739.

[4]徐桂华,李佃贵.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1.

[5]杨森原,薛慧君.山西省男子摔跤、柔道运动员腰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4):467-469.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for Male Judo Athletes

ZHANG Chuanguang, etal.

(Weightlifting, Wrestling, Judo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of Shandong, Jinan 250102, Shandong, China)

张传光(1978—),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

猜你喜欢
腰背柔道腰部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腰背酸痛抖小腹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现在好多了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