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2019-11-26 00:45邹学亮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邹学亮 马 薇

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邹学亮1马 薇2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2.石嘴山市体育中心,宁夏 石嘴山 753000)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校体育教学中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较少,缺少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据此提出对策:增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加强专业师资培训;创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形成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强媒体对民族传统体育相关内容的宣传。

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融合;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瑰宝,是非常值得保护和发扬的。但是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进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忽视了祖先留下的民族体育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深层次的精神支撑,是我国走向世界的新名片,只有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大力发展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继续为我们更好的服务,我们必须加强保护和发扬。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传授体育技能,学校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佳场所。学生是组成我国体育人口的一个重要群体,作为这一重要群体的学校载体,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扬十分重要。为此利用好学校体育这一平台,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传播的更好,而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这一途径可以得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传承[1]。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

1.1 学校体育教学中涉及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较少

当前,大多数学校应用的体育方面的教学课程没有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系列内容的课程,大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些课程和我国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没有关系,如果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锻炼一个强壮的身体,那样的话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可是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不知道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学生只知道身体强壮,这样就失去地区特色是非常可惜的。传统体育和现在的体育学科的教材的各种不同的样式相比,很多学校体育课程中涉及民族体育教学比较单一,并且也只有一小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不仅如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比例也是很低的。在大形势下,本来体育活动就很容易被其他学科占用,这样学生学习民族体育活动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在教材大纲中的比例,这样才符合各个学校学生健康发展。

1.2 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传统体育教材相关的更少

近年来各个学校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注入关于民族体育的内容,此类教学方式相较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实际生活,也更符合“以人文本,健康第一”的核心。学校应该在达到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但就目前我国学校民族体育教学课程而言,内容较为单一,并且相互之间关联较少,这种状况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如今已经有一部分学校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慢慢开放了民族摔跤、武术、珍珠球、捡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还有更多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或许还没有见过这些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这种状况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用最快的速度保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编排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和当地民族风俗习惯的体育课程,这将是推动民族体育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民族体育教学工作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1.3 学校缺少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专业老师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极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任课老师的工作,也不是哪几个学校的任务,更不是几个学校的学生学学就好了。因为这些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来说只是九牛一毛,这需要所有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完成。现在很多的学校体育学科大部分还是现代竞技科目,这也直接导致体育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现代竞技项目的人员,而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人才就会相应的减少。在大部分学校中,本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专业的老师数量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仅有的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授课动作的规范性、授课流程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2 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1 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近年来,根据我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下发的工作要点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趋向为配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而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三大球类、网球、冰雪项目等,涉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很少[2]。我们应该对民族传统体育必要的保护,需要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对于中小学生修养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小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尊重民族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保护和发展。

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提高参与的热情,增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感。通过传统民族体育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体魄。同样,民族传统体育更贴近于生活,对学生的情绪、心理调整作用明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3]。最重要的是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精华,接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达到内外兼修的育人目的。

2.2 学校体育是传统体育发展的最佳载体和媒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也陷入一定的困境,甚至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境遇。当今出现的现状是,中老年人在积极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柔力球、养身操等,而青少年群体对民族传统体育知之甚少,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失传与断层。想要大力的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只有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使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能保持运动的活力,同时也创新了自身的价值。在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下,传统体育项目必须要进行重组,并与现代体育教育体系相适应,才能达到传承的目的。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孕育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体育文化的传承。学校体育教学是提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有效媒介。

一直以来,我国始终把教育放在战略发展的关键位置,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也作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基地,通过培养在校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文化及技能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文化有效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思路,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内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这有利于确保传统体育的正确发展方向。此外,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该时期接受传统体育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可以增加他们的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可。

2.3 传统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的见证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使传统体育不仅能保持运动的活力,同时也创新了自身的价值。在现代学校教育的指导下,传统体育项目需要进行重组,并逐步适应现代体育教育体系,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体育文化的传承。学校教育可以提供传统体育发展的有效媒介,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以此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达到共生共存。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当面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时候,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应该加强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保护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中,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讲,明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以及重要性,并为其发展提供保障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接受西方体育项目的同时应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本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文化建设,使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为民族传统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最终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3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的策略

3.1 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投入,加强专业师资的培训

我国民族性体育项目是多样的、地区性的运动。随着经济持续全球化,文化输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民族体育发展趋势也应该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加工、宣传、理解外来的文化,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进行创新,并不断升级和改变。最近几十年我国也举办了多项民族化的体育比赛,但是仍然存在民族传统体育人才不足的现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师资人才的培养。学校需要加强和民间传统体育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携手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学校可以引进高水平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在高校内开展并推广传统体育项目,拓展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较好的民族体育文化学习环境。学校领导应给年轻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平台和机会,安排教练员外出学习培训新的适合本校及学生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相关教研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3.2 创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形成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得一席之地,前提条件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和创新出带有浓厚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学生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系统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最终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在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体育教师应根据地域特色、学生易接受程度进行选择,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能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同时达到了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实施中,必须要保证足够的课时量,以确保技能学习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生活,具有丰富生活特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民族体育项目积极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在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同时,既可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也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从而实现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和心理健康。各地区可以将多种类型、特色鲜明,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广泛开展。

3.3 创造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逐步的消失,出现这种现象和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环境的密切相关。人们应该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为民族传统体育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融合,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创兴的系统工程。学校体育必须肯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把它当作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一部本,从而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传播同样需要依靠现代化媒体资源作为媒介,转变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积极主动的加入传统体育文化学习队伍中。同时,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也可创新性融合一些优秀的新时代背景元素,进一步改变学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从而提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质特点,为其选择合适的传统体育训练方式,振兴传统体育。可以选择一些简单且易于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跳绳,毽球,木球等,可适用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包括历史,典故的来源,告知正确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文化上产生认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团队凝聚力。

3.4 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学校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平台。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各种形式融入校园早操、课间操及各类活动中开展。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定期举行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校运会、文化节等大型校园活动展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学习,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边界,开拓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5 加强媒体对于民族体育相关内容的宣传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中去[4]。人们应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切实提高其社会影响力,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未来的重要性,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该以各种现代化媒介为渠道对在校学生广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方法和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主动了解并喜欢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

[1]黄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34):201—203.

[2]张长思,钟秉枢.机遇与挑战: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6) :530—533.

[3]周加兵.从文化自信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运动,2018(4) :89—90.

[4]王宜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突破[J].华中师范大学,2016.5

[5]冯宏伟.学校体育教学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8) :95—97.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ZOU Xueliang, etal.

(Guangdong Petrochemical College, Maoming 525000, Guangdong, China)

2018年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编号:2018xjd14);2018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Y201850)。

邹学亮(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