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研究——以广西藤县舞狮教师为例*

2019-11-26 00:45孙庆彬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藤县舞狮师资

张 仕 孙庆彬

文化传承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研究——以广西藤县舞狮教师为例*

张 仕1孙庆彬2

(1.梧州学院 体育部,广西 梧州 543002;2.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和社会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培养和锻炼。通过对广西藤县的舞狮教师和舞狮在学校及社会的发展情况调查,发现教师的专业基础、教学方法、社会意识等有待提高。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地方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提出要建构以地方传统体育传承为师资发展的载体,通过深造学习、教学创新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及文化自觉意识,以满足当下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对师资的需求。

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师资;舞狮;藤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族群)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这里包含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及其蕴含的理念、道德价值、行为方式等传统文化[1]。近年来,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已成了各界的共识,由于师资力量成为此项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教育机构近年来已逐渐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始实施如西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的国培、省(区)培等培养计划,目的是通过这些短期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但是这些以国家为主导的培训,存在培养形式化,教学内容大众化,缺乏较为全面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和难以操作等问题,其实并不能有效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水平[2]。为此,课题组主要对藤县的藤县中等技术学校、塘步中学、蒙江中学、太平中学、滕州三中这5所学校以及藤县舞狮生存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舞狮在学校传承与社会发展对师资的需求,试图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探讨教师的培养,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的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是指在学校担任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主要从事校内的教学、课外活动等工作,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化认同[2]。但随着我国传统文化保护的全面实施,逐渐体现出此项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肩负起更多地方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使命,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地方社会建设中将发挥更多的作用。

1.1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

广西藤县历史悠久,距南宁市约350公里,行政上隶属于广西梧州市,地处在岭南地域,这里民风彪悍,崇文尚武。藤县舞狮习俗是基于神灵崇拜发展而来,属典型的南狮,兴于清朝初期,一直流传不断,每逢传统佳节或宗族庆典活动必有舞狮锣鼓来助兴,为的是彰显宗族的强大与人丁兴旺。到了21世纪90年代,藤县活跃着一支技艺超群,后来被誉为“东方狮王”的藤县狮队(最初名为禤州醒狮队),通过高桩舞狮的技艺创新,从默默无闻到名扬四海,还带动区域舞狮活动繁荣。由于“藤县狮舞技艺”独树一格及其隐含巨大的文化价值,在2011年5月“藤县狮舞技艺”被国务院、文化部颁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经济意识进一步增强,如何搞好生产是人们的生活重心,藤县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或从事个体的经商,致使舞狮活动骤减,大众传媒和西方体育的冲击也加速舞狮氛围转淡。当舞狮在家庭传承与社会传承陷入困境的时候,学校传承就成了其保护的希望,为了保护“藤县舞狮技艺”,梧州市、藤县政府高度重视,藤县狮队在2014年9月开始进驻藤县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并在人事、管理、资金上相对独立。同时由藤县教育局牵头,藤县狮队负责培养一大批中学体育教师,学习舞狮的基本技术技能,并在舞狮基础较好的蒙江镇、太平镇等中学成立舞狮训练基地,目的是通过舞狮进校园使“藤县舞狮技艺”得以传承发展。学校有一大群青少年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是传统文化普及的理想场所,而传统文化在学校的传承主要依靠教师去组织实施,可见一群爱岗敬业的教师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

1.2 为社会培养传统文化专业人才

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民族风情游快速升温,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成了吸引游客的文化资源,并有力支撑着地方的物质文明发展,被各地政府列入优先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文化带旺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发展,已是传统文化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地方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全面提升“东方狮王”的文化品牌效益,藤县狮队与地方优秀企业合作,成功在梧州举办了“梧州市宝石节龙狮争霸赛”“中国-东盟国际狮王赛”等业内顶级赛事,成功吸引大批游客的到来,不仅提高了地方的知名度,也激起人们建设家乡的热情。但在把舞狮文化推向市场的工作中,出现了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和忽视群众利益等短视现象,暴露了以传统体育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游紧缺一流专业人才。教师不仅为地方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青年一代,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专家学者,既是国家文化政策的执行者,又代表着广大群众的利益,在当地社会受到尊敬且有一定的号召力,可见若要很好利用文化资源促进社会发展,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总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师资不仅体现国家对教师的殷切关怀,而且对加强地方传统体育保护、促进地方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 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的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传承与发展在特定的环境中,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其核心价值是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本质属性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并非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3]。可见,内涵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并不仅是一些肢体动作练习那么简单,这也表明只有素质全面的教师才有能力保护好它们,如果师资发展仅限于业务性的短期培训是远不够的,还应从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传承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来找准发展方向,有的放矢。

2.1 扎实的专业基础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一定的变迁发展规律,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这些知识才不负重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直接反映其专业水平的深度与广度,往往是体现他们的思想、知识、技术等综合素质情况。通过对广西藤县5所学校的45位舞狮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他们基本是本地人,在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的占84%,经过地方教育局的短期舞狮培训就直接上岗,而藤县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基本是藤县狮队退役的运动员,学历较低。由于藤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压力相对不大,加上家庭经济条件和学校体制等原因限制,导致大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很少有继续深造计划或提升职称的意愿,因此本科学历是他们学历结构的主体,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4%,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8%,这种整体性低学历、低职称的师资队伍,无疑会影响到舞狮在学校的发展。

地方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耳染目濡的传统文化有利于青少年的理解学习以及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藤县中学教学内容多以现代舞狮(既高桩舞狮)为主①,而学生喜闻乐见的地方传统舞狮在课堂中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或教师对传统舞狮缺乏保护意识。同时他们在工作之余也很少参与地方传统舞狮活动的组织、裁判等工作。文化传承归根结底就是地方文化的保护,如果忽视了地方传统文化,将使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失去群众基础,只有立足地方文化发展且文武双修的教师才会成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推动者,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师资发展的基本内容。

2.2 科学的教学方法

要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蓬勃发展,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其理解与认同,并内化到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舞狮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一致,也兼有一定的娱乐、教育和经济等功能价值,其背后隐含的勤劳、勇敢等人文精神使社区社会和谐有序。在20世纪90年代,为了生存,舞狮被依照西方体育的发展模式改造为现代舞狮,使之成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和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目的是向青少年推广普及。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教学内容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惯性思维和教师对舞狮认识不足等原因,课堂上教学内容基本是技术技能练习,很少讲授舞狮的文化内涵知识,从而在无形中割断了其整体文化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藤县的中学对舞狮的普及重视不够,学校平时很少开展课外舞狮活动,既是在校运会、校庆等大型活动中涉及舞狮的内容也较少。同时课外训练基本是赛前短期“精英化”培养,内容基本是以现代舞狮为主。这种任务式、功利性的训练,不仅让运动员产生巨大的比赛心理压力,也令许多对舞狮感兴趣的学生望而却步。如果一项运动没有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这对其在学校的教学、训练、比赛都是不利的。想要学生积极接受传统文化,就要以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和精彩技艺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开展课外大众体育形式,建构学生感兴趣的课内外教育已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然[4],可见,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了师资发展的根本要求。

2.3 积极的社会意识

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普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传承,因此开展群众传统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必要的延续,这不仅是教师的职业使然,更是体现他们的社会责任与文化自觉。社会工业文明使我国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藤县由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已向多元化转变,村落原有的宗族关系渐渐变淡,村民由原来集体生活模式过度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生活,以长老们为成员的地方传统体育管理机构开始瓦解,组织基础的缺失直接造成村落舞狮活动走向衰退,地方传统的节庆、开业、祭祀等舞狮活动逐渐冷清,舞狮文化开始出现后继乏人的境况。

我国改革开放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相对轻松,物质生活也大为改善,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令他们眼界大开,同时外来的西方价值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一些群众的道德是非观开始出现了混乱,他们喜欢上网、打麻将等方式来打发时光,部分年青人空虚之余聚众赌博甚至打架等现象在村中时有发生,致使淳朴的村落遗风难觅其踪[5]。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舞狮文化是民族生存的智慧,保护传承它是每一位公民尤其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利用自己的专长有效开展传统体育活动来建立地方乡土秩序和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已成了社会对教师的现实需求,所以,如何促使教师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是师资发展的目标期盼。

3 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发展的途径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农耕文明社会的文化产物,有着不同于西方现代体育的形态、内涵与传承方式,这就决定了教师既要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通晓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又要具备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和保护与发展手段才能胜任本职工作[2]。因此,师资培养应结合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点走综合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知识储备及专项技术,最终使他们既是文化传承的推动者也是文化保护的受益者。

3.1 与时俱进的深造学习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关乎教育质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就从改变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开始,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首先是有计划攻读更高的学历学位。时间较长的专业进修、读研是教师提高专业知识的必由之路,就读于有硕博点的高校,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以及一流的教学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会以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使学员养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自觉把社会赋予的文化保护责任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发展需要。通过科研要求较高的毕业论文,不仅吸取大量有关的学科理论,而且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也会影响其一生。只有当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上把握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确保传统文化发展走向正轨。其次是争取参加各种短期的学科培训。短期培训是各级教育机构针对学科的专业建设、学术前沿动态、教师职业规划等专题研究讨论,学习的主题和内容鲜明,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名师集聚一堂,是一场难得的教学科研交流大会和教师成长的中途加油站,教师只有及时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能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次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职称层次。提高职称不仅是教师在职业上的追求,也是个人在专业上的继续探索、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体现教师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教师应以提高职称为内在驱动力,通过课题研究、专项技能实践等, 把地方传统文化建设与自己的成长有机地相结合,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总之,教师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紧跟时代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深造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文化自信,为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发展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2 认真负责的教学创新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个渐进过程,需要在学校加强教学监控的力度下,促使教师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通过在日常教学改革的实施中逐渐实现。首先是加强传授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知识。文化内涵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与灵魂,是有别于西方体育的标的,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更应是技术与文化并重的活动。一个文化知识渊博的学者型教师,其组织的教学能最大限度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想要在课堂上深刻解读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就必须掌握大量有关的民俗学、历史学、哲学等知识,最终使他们从技术型教师慢慢向学者型转变成为可能。其次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地方传统体育学习。地方传统体育对师生而言不仅情感深厚,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由于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规范化”改造的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地方传统体育的技术技能,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对项目的组织、形式、结构、内容等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从而使教师在此过程中形成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再次是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外活动。学校的体育资源属于广大师生,课外活动更应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体现[6]。课余训练属于课外活动的特殊形式,竞技水平则是课外活动开展情况的真实体现,所以课外训练和课外活动应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校的学生体育社团为中心开展,活动内容以地方传统体育为主,充分考虑师生的参与性,通过训练、比赛、表演等形式培养更多热爱传统体育文化的青年群体,此举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学生的训练比赛压力,而且也在有效地锻炼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7]。总之,通过积极的创新改革,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技术与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自然也造就出他们一流的教学水平。

3.3 求真务实的社会实践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只有投身于现实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中,目睹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文化的保护意识才会逐渐增强,因此,地方政府和学校要加强引导教师从事一些校外的传统体育活动,支持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参与地方社会的文化、经济建设。首先是对地方统体育进行调查研究。教师要履行保护地方传统体育的使命,一个基本前提是具备长期田野调查的经历[8]。教师只有深入到乡村认真调查,才能加深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背景、技术、人文等生存基础的了解,通对散落在民间的传统体育进行记录整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发为学校课程资源做好准备,为科学保护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其次是主动加入地方传统体育的民间管理组织。传承艺人对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教师应在工作上要虚心请教于他们,并主动加入或重建传统体育的民间管理机构,通过参与地方传统体育的未来规划发展事务,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发展方向,为其保护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基础。再次是积极参与社区传统体育活动。当前的民族传统体育实际上仍主要依赖于民族节日的习俗而存在,教师应以民族节日或民族风情游的活动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参与社区的一系列传统体育活动的策划、实施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分担者和分享者。总之,教师通过深入践行于民间的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不管是思想情感还是社会工作能力都会得以升华和提高,从而形成积极的文化自觉意识。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要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文化保护者,就要跟上学科的发展,积极面对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挑战,勇于承担地方社会现代文明建设的责任,以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为目标,在业余深造学习中积累知识,在平时教学改革中提高能力,在日常的社会实践中升华思想。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是综合发展的过程,其中,地方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是发展的载体,拥有丰富专业知识是发展的首要任务,掌握一流教学水平是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积极文化自觉意识是发展的最终目标,而有学校大力支持则是发展的保障。

(注:现代舞狮(高柱舞狮)是相对传统舞狮而言,舞狮技术动作主要在21根桩上完成,桩高从1.2米到2.5米不等,桩面直径仅0.38米,桩距有的达2.8米远,桩柱的高低与摆放在规定范围内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1]秦立凯,黎小龙,赵先卿.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114-116.

[2]冉启琴,罗玲,李因霞.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的意义与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2):59-62.

[3]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启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52-153.

[4]王敬浩,刘朝猛,胡冠佩.广西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与特色文化建设[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16-17.

[5]张仕.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内涵及重塑--以桂东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个案[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6):81-83.

[6]黎文坛,胡小明.民族运动会的发展理念初探[J].体育学刊,2012,19(1):39-41.

[7]张仕.地方传统体育在高校的教育反思与生态发展[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7(6):54-56.

[8]孙庆彬,王艳梅.政府、民间和学界在村落体育保护传承中的角色定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1):74-75.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ZHANG Shi, etal.

(Wuzhou College, Wuzhou 543002, Guangxi, China)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桂东南村落醒狮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批准号:18YJA890038); 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JGA314)。

张仕(197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藤县舞狮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舞狮献瑞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
文化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