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广西梧州南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途径探析*

2019-11-26 00:45黄健武古希花黄志锋
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舞狮梧州融合

黄健武 古希花 黄志锋

产业融合视角下广西梧州南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途径探析*

黄健武 古希花 黄志锋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将梧州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相融合,研究有利于梧州南狮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融合发展途径,使梧州南狮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产业融合;梧州;南狮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

广西梧州南狮文化是我国舞狮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本地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活动。梧州南狮文化形成年代久远,清代以前是形成、发育期,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公元1949年)为成熟、兴盛时期,1949年以后是发展、创新时期[1]。由于其带有喜民乐见、旺铺镇宅的影响,因此推广面比较广,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重大的节庆活动还是私人活动中,都能看到南狮的身影,南狮运动的传统习俗在梧州广为流传。

1 南狮文化研究价值

目前,关于舞狮的研究主要从民俗学、体育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进行,从历史文化底蕴、各地舞狮文化发展现状、舞狮运动在高校开展的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舞狮运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舞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研究南狮文化的价值所在。

1.1 舞狮历史底蕴深厚

舞狮文化源远流长,不少学者利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舞狮的始源与发展脉络进行了追溯与梳理。舞狮文化可以上溯到三国时代,历经南北朝的兴起,唐宋时期的迅速发展,明清时代的盛行的发展路径。并从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的角度研究指出舞狮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其功能从避祸、驱邪走向娱乐、教育[2]。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舞狮运动逐步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风格上主要出现北狮和南狮两种类型;南狮主要盛行于广东、广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部分学者对当地具有浓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南狮流派的起源与传说、南狮技艺、南狮的代表、南狮表演程序等进行了探析。

1.2 舞狮文化在文化、社会方面影响深远

在漫长的舞狮运动发展过程中,各地的舞狮文化融合了本地生产劳作、地方传统习俗的特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舞狮文化与文化影响。先后有学者针对我国华南与东南亚地区的广西藤县、广东佛山等岭南地区以及澳门等地的舞狮文化的技艺特点、发展概况、传承价值、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研究中指出狮舞在文化传承、健身娱乐、教育、经济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能促进人民内在的凝聚力和本土文化的认同。

1.3 高校中传播的舞狮运动具有教育功能

2003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在中南大学成立, 2004年教育部“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推广实施,在十几年中包含36所重点高校在内的130多所高校加盟其中[3]。在此背景下,舞狮运动以体育课形式、舞狮俱乐部形式、舞狮协会形式逐渐渗透到高校中去,在高校中逐渐受广大师生所熟知。不同地区的学者以不同高校的实例调查研究发现,在高校中开展舞狮运动,具有集成、继承、弘扬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也具有娱乐价值、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舞狮运动符合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与当前高校教学体系相一致[4]。

1.4 舞狮文化保护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联系

2006年狮舞列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因此,狮舞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各方的重视,舞狮运动的生存状况有所改观。但是,从目前相关书籍与文献资料显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对舞狮文化进行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之一的舞狮运动的存在现状进行讨论,同时认为舞狮运动的多元功能的文化属性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并对舞狮运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5]。

1.5 舞狮运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困境因素

舞狮运动作为一项喜民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无论是北狮派还是南狮流派都面临职业化生存艰辛的困境。因此,相当多的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实例调研法从人、材、力三大方面剖析了目前舞狮生存的困境因素。

1.6 舞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有多位学者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对策。提出了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健身与娱乐相结合的观点,从管理形式、品牌创新、资金筹集途径、旅游产业视角、人才培养、竞技体系改革、树立品牌意识、增加外形包装、加大科研力度等方面对舞狮文化提供全方位的引导与保障。

因此,研究广西梧州南狮文化对于推动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发现制约梧州南狮文化发展的因素,借鉴目前全国发展舞狮运动的经验做法,结合梧州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提出发展梧州南狮文化的发展途径。通过推动南狮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方面,能够有力地推进体育产业化进程,使梧州南狮队伍能够达到职业化生存的目标,使得南狮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使该项体育产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另一方面,能够助推本地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最终带动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2 梧州南狮文化发展现状

尽管广西梧州南狮运动发展有将近上千年的历史,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人、财、力三个方面的困境因素。

2.1 人才制约因素

调查发现,目前梧州南狮队伍数量有100支左右,属于活跃型的南狮队伍只有15至18支,所占比例不到18%,而其中80%以上的南狮队伍是业余型的,队伍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普遍存在师资队伍薄弱、舞狮专业人才缺乏、后备人才生存空间逐渐缩小;理论缺乏系统性、套路编排缺少理论指导依据,队伍技术表演水平较低的情况。

2.2 资金制约因素

无固定充足的收入来源与经费支持,经费短缺。目前几乎所有南狮队伍所用经费大部分都是自筹集,但是自筹的经费与维持舞狮队正常运转所需的费用存在很大的差距;政府部门所拨保护资金不能全部落实到位[6]。

2.3 设施设备制约因素

经费短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制约设施设备的发展,导致许多舞狮队伍无固定训练场所、场地条件简陋;道具服饰器材的使用维修情况得不到改善,器材装备落后,制约着队伍在表演技术训练。

以上三个方面的困境因素是梧州南狮队伍发展的一个硬伤,制约着南狮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 梧州南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对策

基于目前南狮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对南狮文化分保护与传承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南狮运动作为一项传统习俗与运动,不仅仅归属于体育产业,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旅游资源。早在2006年狮舞已经列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因此,南狮运动也是文化产业中一项重要因子。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下称《计划》)强调要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到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品牌效应的背景下,为解决梧州市南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选择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即将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充分融合,以最大限度发挥三者的联动效应,达到《纲要》、《计划》中提出的“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目标以及《意见》中创新文化产品要求。为梧州南狮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尝试新的研究模式。

3.1 产业融合理论基础

产业融合是1970年代以来,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产生的经济现象[7]。

国外关于产业理论融合研究起步较早,美国学者格里斯坦、卡恩研究指出产业融合是指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8]。欧洲委员会绿皮书中关于产业融合是这样定义的,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三个角度的融合 ”[9]。日本学者植草益则认为产业融合是原本属于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 ,由于技术创新而导致具有相互替代关系,使两个产业或市场中的企业转为处在竞争关系中的一种现象[10]。

国内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马健将产业融合定义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11]。张建刚、王新华、段治平认为产业融合使现有产业间资源重新整合利用,通过类似于化学反应的多层次融合产生了1+ 1> 2的经济效应,提高了产业绩效[12]。栗悦、马艺芳研究指出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技术革新和放松管制是融合的主要原因,产品融合是融合的标志和主要内容,业务融合是融合发生的过程和必要准备,市场融合是融合的最终结果[13]。

从目前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可知,产业融合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是传统产业创新的一种方式。

3.2 产业融合发展途径研究

3.2.1建立南狮运动示范基地与南狮村,开发体育旅游产品

在梧州各市县南狮运动发展程度成熟的地方挑选两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作为示范基地,挑选最有历史渊源的地方作为南狮村并重点打造,在示范基地和南狮村开发可供人们进行游览体验、学习科研等的体育旅游产品。根据(结合)日常的舞狮运动训练、表演活动等实际情况,推出系列可观赏可体验的旅游项目,如舞狮运动表演、日常训练体验、舞狮饮食品尝、舞狮服饰纪念品、舞狮节庆旅游等。与周边景区产品形成互补,增加梧州旅游的休闲特色、观光特色、文化特色,融入日渐成熟的乡村旅游中,以获得最大的内部规模经济效益。

3.2.2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创新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

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挖掘舞狮运动的文化底蕴与影响力,打造梧州南狮的经典曲目、表演视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借助电子网络平台、电子移动设备,创新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如搭建梧州舞狮文化旅游官方网站,将示范地、南狮村的信息上传至官网;开发舞狮运动游戏APP,开通梧州南狮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使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状况,举办大型全民参与的活动进行自我宣传,起到聚焦眼球的作用,提升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制作精美的梧州南狮宣传视频、画册等。

3.2.3提高政府、社区参与度,扩大资金来源和加强人才培养

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投入、资本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舞狮训练场所的基础设施。引进演艺、文化创意、活动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对舞狮的文艺演出、编排等进行专业指导,引进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提高舞狮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活动项目策划的水平。通过培训教育等措施,培育出一批了解南狮文化、会(掌握或熟悉)南狮技艺、善于经营管理的舞狮复合型人才,将舞狮运动的新成果、新产品通过新型销售渠道进行推广与应用。

3.4.4舞狮运动进校园,高校起到引领作用

舞狮运动并不只是一项民间体育,还应发挥其教育功能。本地高校应该发挥高校引领的作用,以“舞狮进校园”为主题,将舞狮运动带进校园。或以体育课或者舞狮文化公选课形式、南狮俱乐部形式、南狮协会形式逐渐渗透到高校中去。同时,开展南狮文化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接触南狮文化,让广大学生知道南狮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这当中还承载着许多值得研究探索的文化元素。可充分利用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来扩大南狮文化的影响,如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联合制作关于梧州南狮的游戏和小视频;音乐专业学生可编写梧州方言的南狮歌曲;经管专业、外语专业的学生可联合制作推广梧州南狮的营销方式将梧州南狮的广告翻译成外文,将梧州南狮推出本地推向世界,同时充分发挥国际交流的作用,让在本校的留学生也能了解梧州南狮文化,并带回本国。

通过以上体育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品的打造,倡导政府、社区参与以及高校引领,以解决梧州南狮面临的困境,助推南狮运动该项体育运动,使南狮文化能够可持续性地传承发展。

[1]黎丽敏.南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藤县舞狮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2.

[2]肖谋文.文化学视角:舞狮的生命力[J].邵阳学院学报,2009,6(2):76-79.

[3]张丽莎,南狮运动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何金,刘永风.江苏普通高校开设舞龙舞狮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技术通报,2009,6(7):20-22.

[5]章关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当代舞狮运动[J].学术研讨,2009(2): 40-41.

[6]黎丽敏.南狮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藤县舞狮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2.

[7]麻学峰,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8]Greenstein S,Khanna T.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onvergence[J]. Boston,1997:201 - 226.

[9]麻学峰,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4):678-681.

[10]植草益[日].产业组织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5.

[11]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

[12]张建刚,王新华,段治平.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3-78.

[13]栗悦,马艺芳.产业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研究[J].旅游纵览,2013(10):64-65.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on Dance Culture in Wuzhou, Guangxi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HUANG Jianwu ,etal.

(Wuzhou College, Wuzhou 543002 ,Guangxi, China)

梧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广西梧州南狮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2014C049)。

黄健武(1967—),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舞狮梧州融合
舞狮献瑞
中共梧州城工委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舞龙舞狮进校园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