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情况研究

2019-11-26 04:27
武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太极拳武术赛事

王 婷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借助于现有的且能够有效实施的区域合作平台,并依存于中国与相近、有关国家的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形成的合作发展理念与倡议,借古“丝绸之路”之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共享绿色发展旗帜,主动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在新历史时期,新“一带一路”构建经济大走廊,将为中国及沿线的国家与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在通过内陆的沿边开放,打开国内外市场,促进中西部经济结构合理发展,协调区域平衡发展,缩小区域贫富差距。[1]伴随中国的快速蓬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完成中国利用外汇储备对外投资,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提升自身话语权的战略目标。自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五年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着重要求要推动中国“软实力”,文化交流的蓬勃开展。

“跨文化”这一理念是紧随“美式全球化”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第一次提出“跨文化传播”的概念,“跨文化”的定义指出它是建立于对于与本区域、本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差异或有冲突的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相对充分的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去接受、适应不同的、有冲突的文化风俗习惯。从文化学理论来看,“跨文化”就是文化认同,指人类个体或群体对某特定文化的接受与归纳,是通过越过体系以经历文化归属行的所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2]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各省市都将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强化健康服务合作作为重点任务。中国通过遍布各地的孔子学院、文化中心、友好城市等渠道,将中医药、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代表性文化产品,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明信片”,不仅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独特的“中国精神”体现,还拥有一定的竞赛、表演、健身、康复等功效,乘“一带一路”战略之帆,扬中国传统文化,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2 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现状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在世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也日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国家及民众向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大多首选太极拳,让更多的国家及外国友人了解太极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研读孟涛的《跨文化背景下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研究》、张杰的《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及文化影响》等相关论文,总结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现状。

2.1 太极拳组织在美国地域分布情况

太极拳在美国进行传播的组织大多为商业化的太极拳组织,其目的是通过太极拳的相关培训获得一定的商业收益。[3]根据研究发现,美国地区太极拳相关组织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商业化的太极拳组织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多、集中,太极拳组织在美国的西部、南部、东北部数量分布相对较少,西部、南部、东北部之间分布较为平均。

2.2 太极拳在美国相关组织

太极拳属于中国传统武术,其在美国的相关组织大多挂在武术组织名下。太极拳在美国的相关组织可分为官方组织与民间组织。于1993年8月21日成立的美国武术联合会,原中文名为美国国家武术总会,简称美国武联是唯一代表美国的官方,参与拥有142会员国的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正式组织,是国际武术联合会唯一承认的,可以代表美国的正式武术协会。除官方武术组织之外,还有相当多的民间武术组织,如民间武术馆校、太极馆;学校武术、太极拳俱乐部;健身会馆;街边公园、广场上的武术、太极拳组织等。其中比较有名的还属民间武术馆、太极馆,如陈培大师的美国华林寺;张桂凤老师的美国武术学院;韩明男老师的美国功夫学院;钟永寄师父的少林功夫学院;张红梅老师的斯坦福大学武术训练中心;吕小林老师的峨眉少林武术馆;江邦军老师的专业武术学院;孟庆丰老师的黑旗门咏春学院;王涛文武学校等。[4]这些馆校有些是由在国内武校或体育院校进行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及教练员开办的,有些是由国内移民过去的民间传统武术艺人开办,还有一些是由美国本土人士开办。除美国的私人太极拳馆之外,还有一些老年健身中心、社区健康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等,也开设了相关的太极拳活动。

2.3 太极拳在美国传播的途径

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离不开美国的官方及民间武术、太极组织。美国武术联合会作为国际武术联合会唯一承认的可代表美国的武术协会,它的成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武术、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与管理。[5]美国武术联合会逐步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相关职能部门,自美国武术联合会成立以来,举办了多届武术锦标赛、选拔赛等,并带队参加多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及一些各种类型的武术、太极拳表演,推动了武术、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6]美国的民间武术、太极拳组织通过演出等营销形式招募大量的学员以支撑其有相对稳固的商业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武术、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范围。

除此之外,有调查研究显示,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方式以人际传播为主。大多以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或面对面的看到实质性的功夫为主。其次是通过电视、电影、报纸等影视媒介传播。其中,电影及电视因其相对直观的声情并茂的动作画面又占有其主要部分。据研究发现,“中国功夫”的“功夫片”对美国受众的影响很大,自李小龙以中国功夫打开了西方影视市场后,涌现了一批有真才实干的功夫明星,并携带有“功夫”标签的影视作品进军西方影视市场,借助这些功夫巨星的明星效应及“功夫”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为武术、太极拳走进美国,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可否认的,舞台武术表演也是有效的传播武术、太极拳的一种路径,这种近距离的、直观的艺术表演形式,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形成了一种视觉抨击,极大地激发了观众对武术、太极拳了解、学习的兴趣。

2.4 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者及受众

研究发现,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者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女性较少;在年龄上以中老年为主;在学历上,将近百分之七十拥有本科学历与研究生学历;在这些传播者中,并不像国人所认为的由中国人为主体,而是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传播者为白人,仅有百分之十三左右的传播者为亚洲人;在美国的这些太极拳传播者普遍拥有十至二十年的太极拳习练经历;大多数的太极拳传播者,包括亚洲传播者,对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对于太极拳的传播也由此大多限制于太极拳的动作形式,忽略了太极拳文化内涵的传播。在美国的太极拳受众中,学员的性别差距不大;年龄同样以中老年为主;学历水平中等靠上;学员人种以白人居多,但以华、亚裔为主。[7]通过结果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太极拳习练者对于太极拳的练习更倾向于表面的动作形式,而不了解、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然而这些习练者,除了想要练习太极拳的动作套路,也想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冲突。

3 太极拳在美国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太极拳的传播以动作形式技能为主,缺乏文化内涵的渗入

目前,太极拳的传播还是以动作形式、技能为主,通过肢体的运动学习太极拳基本功,学习太极拳基本套路,以肢体的位置、动作、控制等来进行太极拳的习练,太极拳的传播者及受众,大多只知其然,知道动作的构成、动作的运动形式与运动轨迹,而不知道其所以然,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以商业化为主,受众对太极拳的需求也更倾向于文化商品的需求,现在的传播内容及形式明显有违受众的商业需求,需在太极拳动作形式、技能传播的基础上加入太极拳蕴含的独特的太极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

3.2 对太极拳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全面

因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动作缓慢连贯,身心相随,相较而言较为适合一些伤病的治疗,国外也将这一方面作为太极拳运用的重点。太极拳不仅有一定的治疗功效,还有一定的预防功效。经研究发现,太极阴阳之道,形神共养。[8]太极拳动作配合呼吸调整、动静结合,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消化、代谢系统以及骨骼、关节、肌肉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滋养作用,除此之外,太极是以一种宁静的怡情方式对人的心态进行调整,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调整心理平衡,净化心境,益寿延年。

3.3 太极拳赛事的关注度较低

随着太极拳在国外传播程度的不断扩展,太极拳在国外的受众越来越多,大家对太极拳相关赛事也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太极拳相关的赛事也日益增多。在美国,举办的相关赛事一般为大型的世界武术锦标赛及相关的世界级锦标赛的选拔赛,相对国内的太极拳相关比赛来说,国外的比赛在数量上还是有所欠缺。通过太极拳比赛相关的统计数据及比赛现场观众情况来看,太极拳比赛的转播台数及平台比其他竞技比赛少了很多,对太极拳比赛关注的群体范围较窄,大众对太极拳赛事的关注度较低。

3.4 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现有的影响力与地位不符

众所周知,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存在的,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是被世人承认的潜在超级大国之一。但是,中国的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却没有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9]太极拳的传播,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发展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太极拳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现实社会影响赋予了太极拳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的地位,当面临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时代任务时,太极拳更要肩负起国际传播的责任与义务。

4 太极拳在美国传播的建议

4.1 由点及面,逐步渗入太极拳文化

太极拳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习练过程中通过感悟太极拳文化经典所阐述的心要,探求人生之哲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拳文化的国际传播不能要求外国友人全盘接收,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源,对太极拳影响至深,所以也有人称太极拳为“道家太极拳”,可以从太极拳中的矛盾、对立入手,进行太极拳文化的传播。除却矛盾与对立,“和谐”也是太极拳文化的重要思想内容,“一带一路”秉持“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合作共赢”的精神与太极拳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哲学内涵高度契合。[10]让太极拳文化乘着“一带一路”之帆,推进太极拳文化的国际传播。

4.2 全面认识、传播太极拳功能及作用

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从不同层面对太极拳健身原理进行广泛的探索,大致将其分为“心理健康增进说”、“免疫促进说”“体质促进说”和“经络疏通说”等四个方面。[11]太极阴阳之道,形神共养,形包括人体的脑、脏腑、骨骼、关节、肌肉等方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神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内容,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有利于调整心理平衡,净化心境,益寿延年。太极拳属于有氧运动,它的运动量可以通过架势的高低进行调整,不会对人体造成运动性损伤,又能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运动量。

4.3 进一步推动太极拳武术赛事的举办,提升比赛关注度

太极拳文化想要“走出去”,不能固步自封,要进行一定的文化创新,其传播内容、途径等不是千篇一律的,要根据不同的传播国家,结合其本土的国情及文化进行经过一定筛选的太极拳文化传播。在赛事上要多多举办一些地方性的太极拳赛事,增加赛事的数量,增加赛事的曝光率,在赛场布置上面,可以多增加一些富有中国元素的布置,赞助商可选择一些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相关的服饰、器械等商业企业进行赞助,在此基础上,加大赛事宣传力度,增加赛事转播平台,以提升大众对比赛的关注度。

4.4 通过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中现有受众最广的项目之一,它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与中国形象息息相关。太极拳这一拳种充满中国哲学,太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综合了中国传统的中医之学、阴阳五行之说,体现了以人为本、贵和持中、天人合一的思想。[12]太极文化就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华文化以“和”为贵,奉行“中庸”之道。我们可以创建富含太极拳文化的太极拳相关品牌,通过太极拳文化系列产品的流通与传播,推进太极拳文化的国际传播,进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让世界人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任。

5 结论

太极拳的国际化传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相关规章制度也日益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太极拳的传播以动作形式技能为主,缺乏文化内涵的渗入;世界范围的太极拳受众对太极拳的功能、作用认识还不够全面;太极拳相关的赛事相对较少,赛事的知名度及宣传力度不足,大众对赛事的关注度较低;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现有的影响力与地位不符等。对此也进行了一些关乎问题的探讨:太极拳文化体系较为庞大,其国际传播应由点及面逐渐扩展,不要急于求成;将太极拳功效及意义在传播太极拳功夫时也逐渐全面深入到太极拳教学中;进一步推动太极拳武术赛事的举办,提升比赛关注度;太极拳文化与“一带一路”的精神高度契合,其文化传播顺应时代发展,将太极拳文化形成一种文化品牌,进行国际传播,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太极拳武术赛事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本月赛事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武术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