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全运时代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问题*

2019-11-26 04:56陈伊晗刘俐杉
运动精品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陈伊晗 刘俐杉 张 渊

后全运时代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问题*

陈伊晗 刘俐杉 张 渊

(天津商业大学 国际教育合作学院,天津 300134)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将体育教学及师生的群体活动与满足社会各界对高水平、高质量运动场馆的需求融为一体,同时对优质校园建设有着深远影响。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需要配合着更加合理的管理与运营模式,为全民体育出力。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

2008年的北京奥运为中国体育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体育场馆的发展奠基。2017年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圆满落幕让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热情燃起,全民体育的意识也大大增强。天津为举办第十三届全运会新建场馆21个,场馆的后期建设均于2016年年底竣工。在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比赛场馆中,采用高校体育馆作为正式比赛场馆的共有12所高校的17个体育馆。其中半数以上为新场馆。高校各场馆的建设对优质校园建设有着功不可没的影响。这些全运会比赛馆有着更加严格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面临些许问题。

1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问题

1.1 功能单一

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结果,学生认为影响场馆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为场馆条件以及场馆种类、项目。分别占比68.22%和66.53%。高百分比充分表明了一所拥有优质的场馆条件、齐全的场馆种类与项目的高校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折射出学生对场馆功能多元化的渴望。

表1 学生对于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的看法

人数比例 场馆条件16168.22% 地理位置13858.47% 场馆种类、项目15766.53% 价格14963.14% 场馆服务管理体系11347.88% 校园环境10142.8% 开放时间11749.58%

朱芸在《高校体育场馆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可行性研究》中表示,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体育技能培训、组织体育赛事活动以及传播体育精神文化。如每年的CUBA联赛基本都是在高校体育场馆中进行,不可能为了一个活动就建一个场馆。

以体操项目为例(体操项目分为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蹦床)对场馆有着重大要求。竞技体操运动员在进行空翻动作的腾空上、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做器械熟练性动作(如拉带抛、高抛双棒、抛圈等),蹦床运动员进行动作链接的腾空时,若场馆的高度不够,极有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安全问题与成绩影响。在2018年印度雅加达举办的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上,竞技体操的比赛场馆高度极低,给运动员与观众带来一定程度的压抑感。此亚运会比赛馆为雅加达国际展览中心改造,这就暴露出了专用性的问题。同时此馆作为亚运会艺术体操项目的训练馆,场馆的高度让运动员收到了很大困扰。在赛前有运动员在训练中将比赛用的器械彩带做抛起这一器械动作时,器械却挂在了馆内房顶的灯架上。灯架繁琐的结构给运动员的比赛器械造成了损坏,无疑让运动员承受外界不可抗力的压力与影响,对整场比赛的顺利进行也造成困扰。

由此可见较强的专用性给场馆带来的功能单一的问题,会给日后场馆的多功能开发加设屏障。一个优质的场馆,应该将其职能发挥到最大。后全运时代看重的是如何有效合理利用这些全运场馆,而不是由于因其自身功能的单一而渐渐使场馆失去利用率。

1.2 资源配置问题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在逐渐提高,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原有体育设施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此前国家以举办奥运为契机重建以及翻新了一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但对于全国范围内高校体育场馆的更新换代,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则是杯水车薪。

政府投入资金用于全运会场馆的建设,为高校带来资源的同时又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建馆时期对各项目的综合评测也成为了发挥场馆最大使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各项目结合比赛需要,因地制宜将场馆规模敲定,从而对场馆的赛后经营利用选择了逃避与忽视。项目的需要对比赛馆日后的利用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高校充分利用比赛馆时,必要因素对效用最大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2 基于体育场馆资源配置视角下的综合利用策略

2.1 场馆内部广告经营

综合型的高校体育场馆在对获取赞助以及民间资本投入的模式上重视程度很低,由此导致场馆运营入不敷出的一系列问题。当下作为一个信息传播速度发达的时代,随意一张图片放置在信息传播媒介都可能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引入广告经营对高校的体育场馆来说应是一个可取之措。

首先针对场馆的布局,设立综合采访区。如电视转播各种比赛所见,拉大广告牌,将所有赞助商的logo都打在上面。若体育场馆为平日师生锻炼使用时,则可以让其在此处拍照打卡;若对校外人士开放时,可以合理采取鼓励措施让其拍照宣传(参照在饭店吃饭拍照并发店内菜品、环境图片至朋友圈,可获赠饮料等小奖品);若承办电视转播的大型体育赛事,则综合采访区则能发挥最大效用。

其次对于场馆内各区域服务人员,可定制带有赞助商logo的工作服,让所有场馆内的工作人员穿着,达到另一种宣传的目的。

最后场馆可以充分利用馆内护栏下方、最中间座位的墙壁以及最上排座位的墙壁等在不影响运动员发挥、裁判员工作、观众观赛以及电视台转播的前提下,悬挂横幅,可参见天津全运会比赛时观众席横幅“某公司(企业)为某省某运动员加油助威”等等。

2.2 场馆改装与综合利用

天津商业大学体育馆作为第十三届全运会跆拳道项目的比赛场馆,全运结束后学校将其职能多元化,先后举办毕业典礼、新生开学典礼、天津市大型招聘会等。在体育课教学时间段将其作为乒乓球教学场地,严格的管理模式使场馆保持原有的整洁风貌与活力。学生能在这个体育设施优质、多媒体器材先进齐全的馆内进行体育课程的实践学习,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得到改变,更大程度地接受到丰富的体育知识与独到的见解。优质的资源配置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北京奥运会有五个项目的训练就在首都体育学院现场举行,首都体育学院近些年来成功运作了不少国内外重要赛事。首都体育学院的场馆几乎全为对外承包模式,时间价格安排均合理。首都体育学院的北京大学生体育馆作为一座完全开放的体育场所,在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该馆面向各事业单位、培训机构、俱乐部以及个人来馆进行体育锻炼。场馆具有对场馆出租场地的所有权和出租权,遇上级领导部门或学校政治任务、大型赛事以及馆内承接的各项活动时,无条件配合并将租赁时间顺延。任何团体或个人开设培训机构不得使用首都体育学院以及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馆名义进行招生及相关活动。该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曾举办过首都网络大联欢、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开幕式第七届北京市体育大会跆拳道比赛、中国男子排球联赛、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等重要体育赛事与活动。同时该校的田径综合馆与游泳综合馆也承办各种体育赛事以及课程训练活动,项目课程清晰有序,涉及面广、针对性强。

十三运期间武术套路比赛项目在天津理工大学体育馆举办。作为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该场馆还可以进行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等赛事项目。设计之初,为兼顾牢固与采光,该场馆屋盖采用了膜结构和金属结构相结合方式,保证在白天正常采光条件下,运动员参赛时视线清晰,不晃眼。该场馆的椭圆形外观、流线型的外立面幕墙等,与场馆周边的湖泊、弧形道路形成呼应,没有突兀感。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就不仅仅只是为高校自身体育教学、训练全方面多元化的场馆承担起了综合馆的职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的后全运时代——赛后利用问题,已不再是制约场馆运营建设的拦路虎。综合利用模式以它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极大减少了场馆闲置率,值得学习借鉴。

体育场馆的管理思想也成为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要素。体育场馆管理的“细微化”思想,是“专业化”思想的内涵延伸。所谓“细微化”思想,是指在体育场馆的管理中,细微方面都能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一座综合场馆不仅在于场馆体育项目的多元化,管理部门合理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也占据着很大比重。将服务模式细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服务态度专业化。

2.3 信息化平台管理

高校场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高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全面健身的发展和健康中国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充分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优势,把场馆闲暇时间对外开放,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场馆资源。清华大学陈明游泳馆拥有自己的公众号,用来发布场馆通知以及活动信息。不同时间段的开放时间、针对不用人群的票价以及场馆联系方式都写得一清二楚。如今数字时代的这些信息就是充分的资源,高校场馆可以以公众号作为一个切入点,建设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此场馆的各种信息以及运动人士场馆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高校场馆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如信息采集与信息推送功能让场馆的资源信息和运动者的需求相对接。

3 对体育场馆问题的综合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的资金主要来源需要政府进行进一步重视。资金支出主要在人员工资、能源消耗以及设备维修。高校可以尝试以冠名权等方式增加体育场馆的收入这种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在不影响学生日常上课的前提下,在日常上课教学与外来者锻炼的时间冲突上,绝对优先学生上课。地处偏远地段的高校场馆利用率一般,则应该从市场营销、促销以及课程设置方面提高场馆利用率。高校体育场馆可以按需求适当引入民间资本的投入,让体育场馆“更商业化一点”,从而减小体育场馆的运营压力。同时高校可以在市场营销、可行性以及保持校园秩序合理的情况下吸引资金流入高校体育设施。这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会对校园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管理部门进一步下功夫。要想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问题,一是举办大型活动需到公安部门报备;二是提供能源设施设备、消防设备的安检报告;最后则需要强化部门安全责任制,遵守安全管理规定。

4 结语

第十三届全运会后,全民全运却未见得深入人心,这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相关关系。借助全运会契机,针对学校场馆对外开放提出建议:要加强统筹、全面开放、综合利用。

[1]朱芸.高校体育场馆参与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2]李建臣.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27-28. DOI:10.3969/j.issn.1004-0560.2007-5-9.

[3]《今晚报》理工大学体育馆建设接近尾声.[EB/OL].http://tj.people.com.cn/n2/2016/1109/c375366-29280891.html,2016-11-09.

[4]张大超,彭金洲,张瑞江.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11(3):120-123.

[5]陈江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3):119-122.

O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after the National Games

CHEN Yihan, etal.

(Cooperativ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China)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1710069038)。

陈伊晗(1998—),本科生,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