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专业“校中厂”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11-26 07:57三明市农业学校林观钎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校企汽车专业

三明市农业学校 林观钎

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和企业利用“校中厂”这一平台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生产。

1 “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1)学校方面。学校通过“校中厂”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补充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促进专业的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邀请企业专家进校作为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到“校中厂”进行生产实践,促进教师队伍的成长;学生在校园内进行生产实践,节约了外出实践的费用,学生经过“校中厂”严格的训练,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2)企业方面。企业有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不仅可以优先录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还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参与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人员,解决了企业招聘难的问题;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定期为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为员工充电;企业利用学校的场地进行经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依托学校的平台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3)学生方面。“校中厂”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不仅掌握了企业相关岗位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前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学生在“校中厂”里学习能真实体验企业的文化,了解企业车间的运作,熟悉企业的管理,清楚汽车维修各岗位的职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汽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2.1 实训设备不够“实”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实训硬件条件越来越完善,但学校添置的都是针对教学使用的全新设备,无法完整地还原真实的汽车维修生产情境。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只考虑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对维修任务的完整性、操作的安全、工具的维护、维修的效益等方面考虑不足,虽然他们提高了操作技能,但是与企业生产还是有一定的脱节。

2.2 教师技能不够“精”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数的汽车专业教师来自大学,他们没有企业生产的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实操技能较弱,对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够了解。虽然他们能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书本的知识和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造成教学内容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实践操作指导不够规范等问题,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技能的培养。

2.3 评价方式不够“多”

中职传统的课程考核以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模式固定,形式单一。对学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决定了学生的考核成绩。学生的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操作的熟练度,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内容,没有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

3 “校中厂”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通过对当地企业规模、企业文化、综合实力及其与学校的合作意愿等多方面考察、调研,确定沙县时代汽车维修中心为“校中厂”合作对象。沙县时代汽车维修中心成立于2000年,经过近18年的发展,年维修量4 000余辆次,年营业额达200万元。公司一期投入近200万元,在我校校内新建4 000 m2的生产车间,添置了各类维修设备,成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合格的基地。

3.1 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平台管理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校中厂”合作办学实施方案,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要求,分工合作,共同对“校中厂”进行管理。学校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和教学组织工作,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主要负责对外经营活动和接纳学生实践教学,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营和提供足够的实践岗位。学校汽车专业负责人和企业技术厂长分别代表校企双方就专业建设的各方面进行协商和交流,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按照汽车机电维修、汽车涂装、汽车美容与装潢3个专业技能方向进行对接,通过定期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教师下企业实践、企业师傅到校指导学生实践等方式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3.2 校企共同安排实践课程

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汽车维修技能、人才岗位需求、企业设施设备等因素共同优化企业实践课程,共同制订实践项目、实训教材、考核标准。企业实践课程以学生职业技能阶梯递进的原则分为3个阶段:企业适应性实践(第3学期)、岗位技能提升实践(第4学期)、生产跟岗实践(第5学期),实践教学以企业师傅为主,教师为辅。其中,企业适应性实践主要以学习企业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为主,每个班级安排1周的实践时间;岗位技能提升实践为学生已经完成的校内实践项目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校内实践项目的提升,每个班级安排2周的实践时间;生产跟岗实践内容是将汽车维修技能鉴定项目和企业生产任务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每个班级安排4周的实践时间。

3.3 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开展前期,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本学期的实践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实践班级、实践时间、学生分组、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实践项目、实践工位、实训工单、考核标准等内容。实践开展期间,学校每天安排一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课堂管理、实践组织、实践指导和企业实践,企业在每个实践小组安排一名师傅进行实践指导和实践组织工作。实践结束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对学生实践学校情况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诊断和反馈。

3.4 校企共同进行学生评价

学校和企业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实践内容和企业岗位培养要求共同制订评价方案,将各个实践项目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能力要求、岗位技能融入到评价中,多样化的评价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评价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实施,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的主体更加完善。加入企业师傅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更为真实,而且可以帮助学校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每个项目的成绩由理论考试、实践考试、职业素养、平时表现等方面组成,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校中厂”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最大程度地缩小了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对提高学生职场适应力具有重要作用。开展相关教师培训、教师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既培养学生又培养教师,使合作进入良性循环模式。在今后的专业发展与校企合作中,学校将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形式,真正把校企融为一体,实现校企双赢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校企汽车专业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汽车的“出卖”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