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019-11-26 08:41田,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理学讲授运动

刘 田,李 丹

前言

运动生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体育专业其它理论课程的基础,在整个体育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知识面广、概念抽象、理论性和逻辑性强、教学难度大,是体育专业学生挂科率比较高的一门学科。随着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体育专业的运动生理学课时数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压缩,与此同时,随着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生理学的内容却在不断增加,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运动生理学的教学需求。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予2013年提出的一种本土化的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将课堂教学过程分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其核心理念是分配一半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在课后自助安排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对分课堂一经提出,迅速在全国各院校和各学科得到广泛推广,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目前,对分课堂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的研究还极少。在中国知网,以“对分课堂”和“体育教学”为主题搜索,共得到6条结果,通过阅读全文,只有2篇论文探讨了在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孙卫红等通过梳理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对在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因此,本文对在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展开分析,为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基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的一种本土化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时间上将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清晰分离的过程。具体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教学的情况灵活设置。整个教学流程如果是发生在一堂课内,就是“当堂对分”,否则就是“隔堂对分”。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讲授过程不再要求教师对章节所有内容力求完整详尽,只要求教师把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和精要部分作框架式和引导式讲解,运用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留白,把其他内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空间。这种模式一方面使教师机械重复的工作减少,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使教师从教学内容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另一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师要从众多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精要部分并按其内在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同时能引导学生有效掌握。

学生内化吸收的过程是连接讲授和讨论的核心环节,是对分课堂成功实施和取得好的效果的关键。通过作业任务,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资料查阅,独立思考,内化吸收新知识并拓宽知识面。

对分课堂将讨论式课堂的“即时讨论”变为“延时讨论”。讨论式教学开放性强,要求教师深度参与,且要求教师对课堂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对学生则要求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使得学生在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找和阅读资料。同时,讨论式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有较高的要求,使得部分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成为“旁观者”,课堂讨论变为少数学生的“舞台”。与讨论式教学相比,对分课堂的讨论是学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内化吸收后,将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或者对课程学习最有帮助的体验或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理解了,但别人可能有问题的知识点,在讨论中寻求别人的帮助或挑战别人。因此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认知能力,提升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等人际领域方面的能力。

2 运动生理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运动生理学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也是一门核心课程,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科多。本课程在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及其规律的基础上,阐明体育教学训练和运动健身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在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随着生物医学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而教材一般都要几年才更新一次,导致教材内容的滞后。(2)运动生理学内容覆盖面广且理论性很强,涉及学科多。而随着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运动生理学的课时数不但没有增多,反而被不同程度被压缩。课时的限制使得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熟练掌握。(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而运动生理学的知识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解剖等多个学科,导致学生想学但看不懂、学不会,学习积极性不高。

3 高校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3.1 从运动生理学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分析具有可行性

运动生理学包含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多,难以理解,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学生不能及时消化课堂所授内容,课后又不主动积极复习,会导致越学越难,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尽管运动生理学内容繁多,但知识点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核心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以点带面的方法, 可有效覆盖多数知识点。运动生理学的这种学科特点切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在运动生理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需要讲授每个章节的精要部分和核心原理。如运动与血液循环这一章节,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讲授心脏射血过程、血压形成的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式,其它的内容可通过精心布置作业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和文献资料完成。如根据心脏射血过程,思考哪些因素可影响心脏的射血功能,哪些因素可进行观测并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心脏活动的调节方式,结合前期学习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调节功能,思考不同的运动通过何种方式对心脏活动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备课和讲授的时间,减轻了教师负担,同时又能保证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可养成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2 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析具有可行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的时间长、内容多,学生的注意容易分散。且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跟随的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要对精要内容进行讲解,其余部分留给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讲授时间的缩短,降低了对学生注意力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完后学生独自学习,交流机会少,碰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积极性容易受挫。而对分课堂将讨论放在课堂上,学生要带着作业参与讨论,想要获得好的表现,就需要课后学习更认真、更主动,同时,何时学、学多少、如何学,学生自己安排,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得到提升。讨论时,学生带着完成作业过程中运动的理论问题和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讨论,相互协作共同解答,一起交流和分析学习经验和心得,既可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既竞争又协作的关系。

3.3 从教师角度分析具有可行性

对分课堂在课堂讲授环节不再要求教师全面覆盖教材的内容,而是择其精要部分给予指导性学习,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机械成分,教师的备课量可显著下降。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的内容都是学生理解困难,看书不易看懂的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学识会更尊重、评价更高。在讨论环节,教师在各组间巡回督促但并不介入讨论,负担很小。作业批改只需粗略分级,简单反馈,花费时间并不多。展示、评点作业,针对性强,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还能减少教学材料准备,降低备课负担。因此,对分课堂可操作性强,花费较少,教师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设计教案,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课堂讨论即可。教师可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精要内容上,按照内在逻辑精心组织和安排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在课堂讲授环节尽可能的掌握,为自主学习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支撑对分课堂的实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均已具备随时随地上网的条件,教师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广泛、便捷和高效。学生在遇到难题时既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和阅读教材获得答案,还可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如运动生理学的慕课、精品课程、微课以及各大搜索引擎。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但可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养成遇到问题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习惯,同时互联网资源的复杂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真伪要有较强的辨识能力,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平台特有的24小时服务营运可使学生们的学习时间更为灵活。

4 运动生理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1. 教师精心准备精要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分课堂教师讲授环节时间缩短,并不意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在下降。学生对章节精要内容的掌握是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讲授之前必须要对这些内容吃透,并按照内在逻辑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使学生在课堂讲授环节能尽可能的把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掌握,为自主学习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否则,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很难完成对新知识主动建构和拓展,容易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丰富也带来了选择的困难和不便,教师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2.灵活掌握对分时间

对分课堂强调上课时间对半分开,一半时间讲授,一半时间进行讨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多少、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灵活掌握对分时间,即可以五五对分、四六对分,也可以三七对分。不能为了节约时间而草草结束讨论,使学生留下疑惑,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3. 建立和完善考核环节

在考核方面,运动生理学的对分课堂考核应强调平时成绩和多元评价。平时成绩考核应加强对作业的多维度评价。除准确性外,还应从独创性、思维的发散性等维度进行考察。同时,作业的形式也应多样化,可综合运用课堂作业、文献报告和笔记等。期末考试可采取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结合的方法。闭卷考试采用考题考前公开的方式,以教科书中的基本理论为考试内容,让学生通过记忆就能够达标。开卷部分由教师灵活出题,以主观题为主,用于对学生进行等级区分。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考核方式上应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在主观题中设置具体的运动情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的选择、效果的评估和改进思路与方法等。

5 结论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运动生理学课课时被压缩的背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分课堂最大限度地结合了讲授式课堂与讨论课堂的优点,规避了两者的弊端,符合个体知识获取的认知心理规律。运动生理学的学科特点切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从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实施者的角度分析,对分课堂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减少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互联网运动生理学教学资源的易获取性可有效支撑对分课堂的实施。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精心组织精要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对互联网教学资源的辨识能力,建立和完善考核环节,建立多维度和强调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方法。总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为运动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值得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生理学讲授运动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究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不正经运动范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