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

2019-11-26 08:41邓辉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运动农民

邓辉红

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体育发展迅速,群众体育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场地不断增多,体育场地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群众主动进行体育运动情绪高涨。但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农村体育发展和城市体育发展出现极度的不平衡,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以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完成。本文通过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建国以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程,及政府为了促进群众体育所做出的努力,分析了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1 建国以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提升国民身体健康,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国家经过几年的发展,经济指标不断上升,这为我国群众体育的初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要大力发展国民体育”,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国民身心健康。1952年,毛主席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口号,为群众体育发展提明了方向。1958年,我国经历大跃进运动,群众体育发展受到阻碍。1960年,国务院拨乱反正,重新提出发展群众体育,使其出现短时间内的发展。1965年,全国人民在第2届全运会的影响下,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群众体育发展迈向新高度。文革动乱十年,全国体育事业停滞不前,群众体育发展受到波及,许多群众自发的体育活动被迫取消。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我国群众体育进入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群众体育迎来了大踏步的发展,改革春风拂过全国大地,全国群众受到外来的体育观念的洗礼,重新自发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国家也推出促进群众体育发展的政策,要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大量的体育运动比赛,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1986 年,国家体委制定《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其明确指出要实现群众体育发展社会化转变。为了满足群众体育的需要,各个行业需成立体育组织。自此之后,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组织应运而生,群众体育活动比赛增多,群众体育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1993 年,在《国家体委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了群众体育实行国家办和社会办相结合并以社会化为突破口, 积极调动社会民间力量,支持群众体育的发展,广开言路,听取意见,促进群众体育多种形式的发展,并支持社会民间力量参与群众体育举办中,进一步促进了群众体育的发展。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意味着群众体育进入了划时代的发展阶段,全民身体健康提了日程,国家鼓励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积极完善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丰富群众体育项目,大力建设群众所需要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同年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诞生,这为群众参与体育提供了法律保障,维护了群众参与体育的基本权利。进入 21 世纪,我国在群众体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群众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各类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群众体育活动项目日益丰富,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极大满足了群众体育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困境

2.1 群众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群众体育运动知识匮乏

受到计划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在发展群众体育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但同时也影响了群众热情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群众体育社会组织显得形成虚设,并未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政府大包大揽,持续对群众体育产生着管理功能,这与当下的时代发展和体育制度改革,显得格格不入,阻碍了社会力量对群众体育发展的指导作用,严重影响了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由于政府对群众体育管理的不明确,体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和重置,导致体育场馆利用率较低。在组织管理方面,并未充分地对群众体育组织进行指导,导致群众体育社会指导员较少,群众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无法得到体育专业人员的指导,这就使群众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出现盲目地锻炼,运用错误的方法进行健身,久而久之会使身体出现损伤,挫伤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2.2 体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阻碍群众体育发展

根据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46平方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较少,这从侧面说明我国体育场地数量较少,体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无法满足群众体育健身和娱乐的需要。没有体育场地的支撑,群众体育便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群众体育发展的困境主要来自于群众体育人群较多与体育场地和设施较少的供求矛盾,这已经成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在城市日益发展过程中,社区未修建较多的体育场地,城市规划中也考虑到群众人口基数,体育场地和公共健身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城市群众人口的需要。近几年,为了体育场地之争,篮球少年和广场舞大妈屡次激烈对峙,归根结底,体育场地的缺乏是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

2.3 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缓慢

农村群众体育是群众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群众体育发展较好,这就意味着我国整体的群众体育发展程度较高,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是衡量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标尺。然而,尽管我国这些年推进城镇化建设,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是高,农业生产逐渐机械化,这给了农民较多的休闲时间,加之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推动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体育发展基础薄弱,农村人口依然占有较大的比例,农村体育受到场地、社会指导员和体育组织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群众体育发展非常缓慢,这阻碍了农村群众的发展进程。

3 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策略

3.1 完善群众体育管理机制,普及群众体育运动知识

近些年,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频繁在我国举办,这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加之,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健康中国的持续建设,使群众自发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提升了群众健身观念,有利于提高群众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政府必须完善群众体育管理机制,深化体育制度改革,加强群众体育的管理,借鉴欧美体育发达国家对群众体育管理的观念和运行模式,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使群众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同时,还要加强群众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向群众大力普及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引导群众健康锻炼,

3.2 大力建设群众体育基础场地设施,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

为了确保农民群众能够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锻炼中,政府应合理规划农村用地,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废置农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修建农村公共健身场地和体育运动基础建设,响应国家体育46号文件政策,探索农民体育与农业相结合发展之路,建立农民群众休闲健身区,整体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对于农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应大力扶持,建立一批多功能运动场地,方便农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从而整体上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另外,政府在修建完农村体育基础场地设施之后,就采用相关措施,整合农村体育资源,开展多种体育赛事,发挥带头作用,使农村群众乐于参与其中,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

3.3 加强农村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促进农村群众体育健康快速的发展,缓解农村与城市群众体育发展之间的差距,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权利,保障农民群众获得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获得幸福感。继续推进体育精准扶贫政策,完善农民群众体育组织,积极建立农民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各级体育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对农民体育组织进行有效的指导,使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其中,整合多种资源,解决农民体育组织资金和农村体育指导员的问题。利用农村地区有限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广泛开展体育项目,挖掘农村体育运动,鼓励农民自创或创新与农业生活或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运动,促进农村群众体育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运动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体育运动
我国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问题和对策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场地建设现状研究
农民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励展携手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推出全新体育场地展,打造体育产业行业平台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