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益智课堂培养学生创造力

2019-11-26 16:30☉尧
小学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创造力交流

☉尧 林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我们对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教师转变角色,给学生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

要使学生敢想、善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教师的权威,树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观念。学生要有学习的自主权,拥有课堂的主动权和占有活动的民主权。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角色,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个自主表现的空间,给学生言行的自由性,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挑战教师。只有教师角色的直接转换,才会创造出新的课堂。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从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师生的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才能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我破除“惟师”的陈旧观念,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真诚的期望,总是竭尽所能给孩子们一个民主的课堂。

二、善问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问题提出,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教师应把问题的发现权交给学生,帮助他们实现由敢问到善问的过程。老师要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对善于提问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同时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对于那些哪怕是异想天开甚至偏离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通过引导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教学中,学生能否做到善问,这点关键在教师的引导,因而,教师要提升应变能力,讲究教学艺术。

三、交流是创新思维的不竭动力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采用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而交流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主旋律,从信息传递的过程,交流的信息是个动态的、可循环的过程,所以,交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加工、知识重组的过程,是交流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实现创新的动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流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活动,对需要交流的问题有初步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交流各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或顿悟,或引起注意加深印象,或在头脑中与自己的观点碰撞后,转换新的视角,生成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进行交流,势必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动手实践是学生创新的主要途径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操作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必须摆脱教师只关注学生接受知识。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学合一”,让学生大胆参与实践,动手找一找,做一做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创新,这是最终的目的。

五、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课堂上多给学生时间就是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和充足的小组合作时间,在让学生合作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在成员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组内合作交流,合作才有价值。但从课堂教学实际不难发现,小组合作时间不够,往往合作变成了“中看不重用”的花架子。我认为,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后要有足够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这样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高,效果明显。

打造益智课堂,培养儿童发展创造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总结提高。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创造力交流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