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

2019-11-26 16:30赵晓燕
小学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品味文本课文

☉赵晓燕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常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它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下,语文朗读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也就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一、借助网络范读,引导情感体悟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朗读的艺术。如果只是默读文字,那么文字是冰冷的。如果朗读出来,那么文章便成为了一种声音的艺术,不仅有乐感,有语气,还有情感,更有生命。因此,我们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欣赏网络上优秀的朗读音、视频,特别是充分利用那些配有声音、图片和文字的朗读,可以很快地让学生入情入境,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燕子》,这是一篇“积伶积俐”、韵味无穷的散文。他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燕子的可爱、机灵,创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富有诗意的美。课文内容动静结合,既有安闲恬静的静态美,又有充满活力动态美。朗读时,语速整体上是舒缓的,随着内容的发展语速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朗读的过程中,无论是缓是急,从头至尾都充满着一种欢悦与喜爱的情感。学生在初次朗读时,对内容的把握不是很理想,不能充分表现出燕子的可爱与自己的情感。于是,教师利用互联网,找到了几段不同朗读者的朗读视频,让学生在充满色彩与活力的朗读情境中,对课文内容有了一种生动而深刻的感受,并且也为学生的个性朗读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在课堂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借助“互联网+”,让学生欣赏名家的精彩朗读,可以摆脱单一阅读文字的局限,把文字变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声音语言,让学生在欣赏中形成鲜明的画面,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内容,感悟情感,让学生爱上朗读,喜欢上语文。

二、揣摩朗读视频,掌握朗读技巧

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虽然名家朗读非常精彩,对于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那毕竟是一种外在的感知,缺少了学生的参与,在学习的深度上会有所局限。因此,我们在让学生欣赏朗读的同时,还要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习朗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形成一定的朗读能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达到对文本深入学习的目的。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这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散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和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的事情。文章的语言十分质朴,但情意却非常深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于学生年龄与生活阅历的原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相对要肤浅很多。因此,朗读时很难表达出作者那份深厚的情感。于是,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一段情感浓郁的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听,用心琢磨和跟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味文字里的情感韵味,体味作者的那份真感情,发现朗读的技巧。在这个学习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而且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都提升了一个层次,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利用网上的朗读资源来学习朗读,这是一种最方便快捷的学习朗读的方式。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还能让学生品味到朗读的乐趣,进而达到爱朗读更爱语文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品味朗读

如果说默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本的内容的话,那么,朗读便可以把文本字里行间的那种氛围、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甚至还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文本所创造的情境世界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如音乐、图片和视频等,配合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式的品味朗读,让学生在“品味”中探索文本的秘妙,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同志在重庆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进行手术,拒用麻醉剂的事情,突出表现了他的坚强意志。由于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距离小学生的有些久远了,他们对人物的理解,内容的感知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就是文本中人物的对话非常多,语气多而复杂,朗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大家对刘伯承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一句句琢磨,进行品味性朗读,在反复试读的过程中感知人物特点,体会人物精神。最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又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播放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老师创造的特殊情境下品读课文。通过品味朗读,不仅能够把课文朗读得非常棒,还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情感的体会也更加深刻,真正地体会到了“军神”的伟大。

互联网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它们成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材料,成为朗读文本的背景,辅助我们的朗读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进行生动而精彩的朗读,在朗读中达到对文本的深入学习。

四、运用网络平台,提升朗读水平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朗读也不例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比如,可以把学生的朗读音、视频上传抖音、火山等视频网站,或者在QQ、微信群交流,甚至发在博客、微信公众号里等,让更多人关注,给学生创造一种展示的机会。我们还可以在网络上举行朗读大赛,让大家投票评比等。让学生成为朗读的主人,这样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我们语文朗读教学开展。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亚落日》,这是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富有节奏感,有韵律美,并且画面感极强,非常适合朗读。教学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配乐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让大家欣赏和评价,最后通过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朗读者,并给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没想到这个作业不仅受到了孩子的欢迎,也获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无论是配乐朗读,还是配合视频朗读,孩子们的朗读都非常美。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这也进一步说明: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让学生做朗读的主人,通过公开展示,能够让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由课内转移到课外,由学生关联到家长,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其影响与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进行“即时”交流,或者通过上传网站的方式,让大家随时欣赏,甚至通过打分的形式进行评比,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够对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让朗读教学更高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朗读教学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的海量资源,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欣赏朗读、学习朗读、品味朗读和展示朗读,让我们的朗读教学“活”起来,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起来。

猜你喜欢
品味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品味桂峰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