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1-26 16:30周梦婷
小学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趣味性文本

☉周梦婷

在基础教育中小学语文课是基本科目,语文成绩也是一直以来对学生学习程度评价的主要标准,在小学语文课上阅读是必要的环节,阅读能力也是每一个小学生不断强化的一项技能,阅读能力是人对书面语言进行阅读以及理解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开展中阅读教学却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成绩不断提升,也是为各方面学习打下基础,这需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上提升阅读的重视度,并积极组织阅读训练,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阅读积极性以及自主性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兴趣是教育领域不断强调的一个因素,因为在实际教学中,若是可以实现对学生成功的兴趣激发,依据学生的实际身心规律,帮助学生实现趣味性的学习,对学习效率以及效果的提升都是会非常有帮助的,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也要明确兴趣的关键性,小学生很多并没有阅读的良好习惯,要想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兴趣形成并提升。长时间组织学生投入到积极的阅读训练中,兴趣激发是不可缺少的环节[1]。若是阅读兴趣足够充足,学生就会自主形成阅读的意识以及需求,从而在语文阅读活动中积极性以及能动性更强。

具体而言要想实现兴趣激发,教师可以从三个主要的方面入手。首先是讲故事。学生本身的语文基础知识是薄弱的,知识体系并未全面形成,这个阶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上要借助讲故事的形式实现对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一些深入浅出的趣味性故事,勾起学生的想象以及好奇。其次就是设置合理的情境。在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还是缺乏足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这个阶段教师要明白学生的阅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感性思维,所以教师要注意感性思维的运用,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在小学语文课授课中教师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形式,利用图像、视频以及图文等诸多的信息形式,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强烈刺激。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直接的学习体验,学习的趣味性就会有所提升[2]。最后就是课外活动的丰富。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的活动,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可以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情境的创设,用动画的形式来对课文内容展开呈现,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而在课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主题探讨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小女孩的生活比较,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然后写上一篇读后感,后期在班级内展开评比,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营造轻松的阅读学习环境

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要注意轻松的氛围对学生阅读的提升是非常有效果的,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书刊报纸内容,学生展开对这些课文文本的阅读,让学生发表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关键的是氛围的营造,教师用各种途径促进学生的感官调动,让学生可以有直观的学习体验。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声情并茂对课文的情感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去体会那种悲痛的心情[3]。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要想实现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仅仅是小学语文课内的训练是不够的,教师要让这种能力的训练延伸到课外的环节,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对文本的好坏进行判断,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主要筛选有教育性的,对自身发展有好处的文本。其次就是在阅读中要有摘抄句子、格言的习惯,让学生不断形成这些好的习惯。

四、结论

总之,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课上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了解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在小学语文课授课中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需求,在阅读训练中进行科学的引导。

猜你喜欢
语文课趣味性文本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以画之名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