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沃土吐芳华 滋润蓓蕾发新枝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渗透三生教育的探究

2019-11-26 16:30单晓云
小学生 2019年4期
关键词:壁虎尾巴教材

☉单晓云

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不仅要提高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养,还要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生命教育。在新课改之后,人文及生命价值都成为了低年级教学的重要思路,在这样的号召下,如何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价值,成为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一、利用教材进行三生渗透

(一)改版后的语文教材与三生教育有很多契合度。生命教育即“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力求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确认识到生命的含义,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可以因此促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高尚品格,为将来更好的生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1]。

(二)生存教育是指“了解生存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质量”。教师通过课文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和认识,在学会平等对待的同时还要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教师可以结合课本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教材改编,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重视生存教育。

(三)生活教育以“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追求幸福生活”为目标。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虽然只是一篇字数不多的寓言故事,但是却能够深深感受到小壁虎尾巴断掉的担心和焦急直至最后尾巴找到了(长出新尾巴)的喜悦。教师在讲解这课时,可以一边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视频,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观看,一边向学生描述丑小鸭找尾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处,但放到自己身上却未必合适的道理。

二、以阅读教学为田,播种三生的种子

(一)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让学生可以正确的理解课文,还能够透过想象看到本质。《江南》一文中,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江南如画的风景。然后引导学生去江南旅游原本是一件开心而美好的事,但是如果不慎在游玩的过程中突然迷路,没有旁人可以求助,要怎么办才能够走出来?通过讨论来发散思维,不但能学到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很好的延伸到课外。阅读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还能让学生发现语文魅力时,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最真实的情感,也能通过教材洗涤学生纯洁的心灵。教师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尊重生命的正确观念,让学生在情感中产生共鸣。

(二)阅读仅是对“三生”体验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呈现“三生”。课本只能用文字叙述三生的经历和对“三生”的感动,但是这种经历和感动也关系到学生的亲生经历和阅读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不能理解也不熟悉的生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PPT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提升课堂的氛围。教师也可以通过辅助,让学生把自己带到阅读呈现的情境中,让自己感受课文中想要表现出来的“三生”过程。而分角色进行朗读是最简单明朗的方式,尤其是适用对话比较多的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以读写作为培育三生的肥料

语文课程具备听、说、读、写的工具功能,同时也具有求真、审美、向善的人文价值。换言之,工具功能和人文价值是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新课改后,传统教育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语文教学是由教师、教材、学生构建“三生”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科学有效的在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从真实的情感中得到启示。

《我要去远足》是一首儿童诗,台湾作者方素珍以简洁和优美的诗韵,为学生娓娓道来将要去远足时的忐忑心思,学生们也一定有相同的体验。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将要去进行某一件期望已久的事情的心情描述出来,相比期望已久的事情,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比如作者要去远足一定准备好了食物、水等必备物品,因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准备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多么的重要,使学生在无形中播种下一粒好习惯的种子,受益无穷。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将三生渗透到学习中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教师加强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化呈现,还要将三生与语文教学完全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互相呈现,也是互相成就的一个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生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猜你喜欢
壁虎尾巴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