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读潜入课 润生细无痕——《苍蝇和蚊子》教学片段和反思

2019-11-26 18:31安徽省桐城市北街小学陈祖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安徽省桐城市北街小学 陈祖梅

教小学生学习书信,不知大家有何感受?我每次教学此内容,还真是有点头疼。2017年12月10日下午在合肥市朝霞小学的报告厅里,著名特级教师宋运来执教的童漫故事《苍蝇和蚊子》,让所有与会的老师眼前一亮——原来书信可以这样教!下面撷取宋老师的精彩教学片段与大家共享:

……

师:刚才,我们说了自己和苍蝇、蚊子之间的故事,那苍蝇和蚊子这对好兄弟之间的故事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齐):想!

课件出示:《苍蝇给蚊子的信》,师用幽默的,甚至滑稽的腔调读信,并适时地停下,指名做“搔痒”的动作,说说“姊姊”的意思等。师读完信后让生模仿自己读信。(3 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听听?(大部分学生都纷纷举起手,只有几个学困生低着头不举手)

师(幽默地):我就喜欢不举手的学生,我还相信不举手的同学一定比举手的同学读得好!(师请一名不举手的女学生起立)孩子,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题目的,不是吗?(生点点头,放声读题)

师:你读得很好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请再读一遍题目,这一遍你一定要读出苍蝇写给谁的信(生第二次读题目,重读了“蚊子”),请第三次读题目,这一遍你要读出谁写给蚊子的信(生第三次读题目,重读了“苍蝇”)。

师:题目读得这么好,掌声在哪里?(台上台下掌声一片)孩子,你没有让宋老师失望,读得真是好啊!(师边说边用手抚摸孩子的头。听了老师的表扬,这名学生不自觉地朝同桌做了个鬼脸)

师:谁来读读“蚊子弟弟”这四个字?

生2:蚊子弟弟。

师:苍蝇是哥哥,蚊子是弟弟,哥哥给弟弟写信,先要和弟弟打声招呼,叫声弟弟,应该是很亲切的,可你没读出他们兄弟的情深义重。请再读一遍——

(生刚读完,会场上就响起了掌声)

师:你读出了苍蝇哥哥对蚊子弟弟很是想念的感觉!下面一句挺长的,我请一位举手的同学来读。(生3 读得很有感情)师:你能用信中的词概括这个长句子的意思吗?生3:佩服把戏!

师:你概括得既准确又精炼!你能告诉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提取故事意思的吗?

生3:我是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提取故事意思的。

师:这种方法好!谁能用这种方法概括后面一句话的意思?

生4:我认为用“介绍自己做的把戏”来概括比较好!

生1(自信地举起手,大声地):我觉得概括为“介绍把戏”更准确些,这样概括还和前句的意思“佩服把戏”对应起来了。

师:说得很有道理,概括句子的意思只需抓住关键词就行了,不用说得那么具体!

……

师:苍蝇哥哥告诉蚊子弟弟的故事,我们读完了。谁来读读“苍蝇哥哥”这四个字?(生5 读)

师:苍蝇哥哥为什么要在信的末尾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生5:如果苍蝇哥哥不在信的末尾写上自己的名字,蚊子弟弟就不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给他的了。蚊子弟弟就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封信是谁写的呢?是苍蝇哥哥,蝴蝶姐姐,还是……?

师:说得非常好!那你知道苍蝇哥哥何时给蚊子弟弟写了这封信吗?

生5:2017年7月8日。

配电房修建在三交镇原供水工程副厂房旁边,长7.7 m,宽6.5 m,高度4.8 m,外墙厚0.37 m,内墙厚0.24 m,占地面积50 m2。分为两间,一间为副厂房,一间为管理房。屋面为混凝土平屋面,基础为墙下条形基础。

师(手指“苍蝇哥哥”和“2017年7月8日”):从它们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6:我明白了信的末尾要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及写信的日期。

生5:我还明白了写信人的姓名及写信的日期要写在信末尾的右下角。

师(朝生5、生6 竖起大拇指):你们真了不起!不仅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还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师:孩子们,你们说蚊子弟弟收到苍蝇哥哥的来信,要不要回信?

生(齐):要!

师:那我们想象一下,苍蝇哥哥希望从蚊子弟弟的回信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生1(迫不及待地举手):他想知道弟弟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玩过什么新把戏?

师:你们想象的是那样的合情合理,令老师佩服!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封信,看看书信包括哪几部分内容。

生8: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署名、日期”四个部分。

生7:不对,书信应该包括五个部分,还有“标题”。

师:同学们,把他们两人回答的合起来,书信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五个部分。现在,大家既知道了蚊子弟弟要给苍蝇写信的内容,又知道如何写信,那还等什么呢?还不赶快动笔替蚊子弟弟给苍蝇哥哥回一封信,告诉苍蝇哥哥蚊子弟弟最近的情况。

全班学生动笔写信,师巡视指导……

【反思】

宋运来老师不愧有“著名特级教师”“童漫作文专家”的称号!这节课,宋老师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均抓住孩子天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性,从“兴趣”出发,将枯燥无味的书信教学放置到妙趣横生的童漫故事中进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信悄无声息地向学生渗透了书信的有关知识:书信要有题目,给谁写信要先和他打声招呼,再写自己想说的话,最后在信末尾的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姓名和写信的日期(即书信内容的五个部分——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这种渗透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们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回答!

宋老师这节课上得如此精彩,还与他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密不可分。当宋老师问“谁愿意把这封信读给大家听听”时,有几个学困生低着头不敢举手,宋老师幽默的一句“我就喜欢不举手的学生,我还相信不举手的同学一定比举手的同学读得好”,让那些胆小不自信的孩子心情马上变轻松了。特别是那个读题目的小女孩,听了宋老师的“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题目的”话后,心想:宋老师这样信任我,我可不能让老师失望啊!于是,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读信的题目。当宋老师表扬她题目读得好时,她信心更足了,于是按照宋老师的要求,一遍一遍声情并茂地读题,赢得了台上台下热烈的掌声。

宋老师的课堂,让我们真正领略了“寓教于乐”“化枯燥为趣味”的教学风采。如果说,春雨滋润万物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宋运来老师《苍蝇和蚊子》这节课的教学就是“随读潜入课,润生细无痕”!这节充满智慧的优课,大开了我们的眼界,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