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26 18:31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金禧小学廖明凤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含义意境词语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金禧小学 廖明凤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强调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交融,这些基本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在小学阶段基于核心素养来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构建和运用过程,让学生能够从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活动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一、创设意境,找寻本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常常会有教师忽略受教育的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有很多教师给学生讲词语时,都选择直接灌输的方法,而这样学生理解起来会非常苍白,并且还很容易产生误解,既影响学生的日常对词语的使用,还会削弱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积极性。而联系相应的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共同提升。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好的意境能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词语的内涵。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从具体的事物出发,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以此来帮助学生寻找词语的本真。《乌鸦喝水》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的词语有着特殊的含义,学生在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到处”这个词,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直接问学生这是什么含义,我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马上翻开参考书籍去找到上面的标准答案,通过直接读出来的方式告诉教师,而更多的学生会直接等着老师公布正确答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还是没有理解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以后遇见的时候或者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况下需要运用这个词汇,学生都很难出色地完成。因此,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的实际来对这个词语的教学进行如下处理:我们可以联系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给学生提供的问题的引导方向来完善这个故事和意境。根据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完成词语教学的过程,既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又能让教师和学生各自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更好地凸显出来。

师:同学们,请你们发挥自己充分的想象,思考一下,如果小乌鸦口渴了,它可以去哪里找水喝呢?

生1:小溪边。

生2:水池旁。

生3:树林里。

生4:田野里。

生5:草丛中。

……

师:小乌鸦来到小溪边、池塘边、田野中、树林中、草丛……那么这就叫——

生:到处。

通过对学生们以对话的方式进行引导,我把学生需要学习的新概念和学生已经掌握到的知识结构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对这个词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课文中讲述的梗概,也能为接下来小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急切的心情做出良好的铺垫。这样一个简单的意境的创设,联系了上下文的内容,又能够找到教学的重点,能让学生在今后特定的相似的情境中想起这个词语并正确应用,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现实交往以及日常对话的需要。

创设意境对于学生们对词语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创设意境也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结合教学的内容,更好地通过创设意境来讲解词语的含义,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呈现画面,探寻本色,发挥想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有很多词语都能够体现出一种画面感,比如动词、形容词等,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这些词语融入一些具体的画面中,才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到这个词语的画面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中,讲的是在1961年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所描写的景象都带有很强烈的画面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面八方”这个词,我对课文的内容以及这个词语的含义进行了如下处理:

首先,我结合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先进之处,给学生们展示出了一些课文中所描写的画面的一些图片,对于“四面八方”这个词,我给学生展示了很多人从不同的方向向同一个地方聚集的动画,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看到的景象来进行描述。有的学生说:我感觉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在朝着同一个地方跑。紧接着我就会告诉他们: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来,这就是四面八方的意思。为了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我就又会问学生们:在节假日,人们都从___的地方前来长城游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语言积累来填上适当的形容词,这对于学生来讲又是一种能力的拓展。

除了这些简单的白话文之外,古诗词作为我国的优秀文化,在低年级的古诗词语文教学中,也会有很多特定的词语出现,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词语时会有更大的难度,所以联系特定的语境,结合着上下文呈现出来的画面进行分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进,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话的首个词“孤”,学生要想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就有很大的难度。一般来讲,根据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经验,肯定都会理解为孤单、孤独,其实这样的理解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联系上下文的实际内容进行思考,柳如烟、花似锦,在浩瀚的长江江面之上,如果仅有一艘船,体会出来的情感不仅仅是孤单。再让学生通过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时候那种依依惜别的深情,让学生通过这一个简单的“孤”字,充分地发挥想象去感悟李白寄托在孤帆之上的一片深情以及对友人满腔的不舍。这个“孤”字就是结合整首诗的上下文创设出来的画面,才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感受这个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这些词语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心去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或者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造一种画面,更追求言语的教学与学生心灵同步。如果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这个词语中蕴含的丰富意义,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生命,而不只是简单机械地教学,让学生学到有情感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对于词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回归生活,追寻本位,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望文生义,而这样的学习也常常会出现偏差,所以如果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只停留在想象的阶段,很难理解词语蕴含的广度和深度含义,而依靠教师简单的言语,也无法把这种蕴含的意境表达出来。所以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生活的情境,让词语变得“活”起来。

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对于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坐井观天”,这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所以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这个词的内涵,我带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给学生安排了一个生活小实验:

师:(首先我让学生们先了解课本故事内容)大家把自己的手攥成空心,然后放在你们眼睛前面,透过这个空心看黑板,试试看大家能看到多大面积?那么透过空心和不用空心拳看到的黑板面积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我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学生就能更加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也自然能够明白井底之蛙在坐井观天时目光短浅的道理!

其实根据这样一个简单的环节,带着学生走入这种议论的氛围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自然能够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能够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亲自体验过,才更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除此之外,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图画。在统编本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内容都会配上插图,而这些文中的插图也可以成为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重要工具。《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迎”的意思,我借助文章中给出的一幅插图,首先让学生去观察鲤鱼妈妈和小蝌蚪位置的关系。而学生们通过观察,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鲤鱼妈妈和小蝌蚪是处在一个面对面的状态。虽然图画是静止的,只有一幅图画,还不能真正地理解这个含义,但学生至少知道了面对面这个特点。所以我就紧接着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表演,我把学生分成了小组,让他们通过演示把这种“迎”的状态根据自己的想法表演出来,然后我会和其他的同学一起去帮助他们判断他们表演得是否正确。这也算是一种生活化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演示,我还会让学生去回忆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现象,然后把“迎”这个词进行扩充,比如迎面、迎接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这个意思,并且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的时候也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这个词语,形成一种鲜明的画面感。

有意识地创造生活情境,把难以理解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真正地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够活化课堂,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词语的教学归根结底还应该追本溯源,只有通过本义逐渐地结合着具体的意境找到演变过程中的引申义,才能让词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赋予这些词语独特的生命力,让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含义意境词语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容易混淆的词语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找词语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一枚词语一门静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