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让古诗词教学更有效

2019-11-26 18:3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王美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小学 王美琴

如何优化古诗词教学,让小学生对古典诗词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探究的欲望,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除了常用的朗读吟诵、想象画面、品味感悟等,教师还可以独辟蹊径,用比较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效率更加高效。

一、比较题目,提升学生思维

如教学杜牧的《江南春》这首诗时,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学过汉乐府《江南》和白居易的《江南》,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比较:同样是描写江南,从题目可以看出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后,学生明白了《江南春》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而《江南》是描写江南特有的美景。这样比较以后,学生的印象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显著。

可以从诗题进行比较阅读的篇目还有很多,如王安石的《梅花》和王冕的《墨梅》,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和高鼎的《村居》。

二、比较作者,走进诗人内心

在古诗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历史背景、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诗人创作的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就诗词的作者展开比较,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内心,体会诗词所要表达的独特情感。

如四上《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据史书记载,他曾贬逐南荒,二十年间来去洞庭,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作者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美景,表达出诗人对洞庭湖优美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而第二首《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第一次出四川所作,全诗连用五个地名,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比较:同样是唐代诗人,都是描写秋天月色的古诗,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如此不同?通过比较以后,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诗词的特点,采取就诗词作者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进行比较阅读,从而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走向深处。

三、比较手法,理解诗词内涵

诗词的表现手法,又称表达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双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在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内容表达、语言特点等风格做细致比较,立足共同点,找出不同点,透过文本看本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层阅读转变为深层阅读,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如六上《古诗两首》,教学第一首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用还原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感悟直接说理的表达方式,教学第二首朱熹的《观书有感》抓住诗人所看到的场景以及想到什么?由此打通“书”和“方塘、水”和“知识”的联系,感悟诗人借物喻理的表达方式。教学时让学生比较: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不同之处是什么?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两首诗都是有关读书的哲理诗,不同之处是说理方式不同。通过对比阅读,提升了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能力,让古诗教学有了宽度和深度。

四、比较情感,体会诗人感受

古诗词大都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有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有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歌颂深厚的友情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勾连,引导学生就古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深切体会诗词情感。

如教学六下《词两首》的第二首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时,可以让学生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看看两首词的异同。先让学生对两者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比较两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两首词都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意境很美,作者借景抒情,但具体的情感是不同的,《渔歌子》表达作者隐居生活的乐趣,《如梦令》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这两首词理解得更加透彻。

五、比较题材,丰富学生积累

古诗词的题材非常丰富,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赠答诗、咏物诗、哲理诗等。教材中同一题材的诗篇有很多,把这样的作品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内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积累,激发学生自学古诗词的兴趣。

如教学《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学生已学过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在教学时让学生比较:同样是送别诗,这三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比较阅读、小组讨论后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依依惜别的情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通过对送别时周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朋友的眷恋之情,而《赠汪伦》这首诗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表达朋友间纯洁深厚的友情。这样经过比较以后,学生对于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送别诗不同的表达形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与体会。除此之外,笔者还引导学生举例平时积累的送别诗,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等,通过一系列比较,学生不仅读懂了古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体会了诗人的感受,还对唐代的送别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探究欲望。

比较鉴赏是语文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之一,教学中,经常性地从学生熟知的经典作品中引出相同或相似的诗篇,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就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叶老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解释语句,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笔者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比较是古诗词教学卓有成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与其相联系的古诗词,在诵读、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照的方法对诗词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求同或求异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他们的思想,还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深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