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与分析

2019-11-26 18:31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李亚楠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 李亚楠

一、故事导入,重温寓言

1.同学们,寓言短小精悍,就像一个魔法师手中的袋子,能取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读一则寓言故事,细细品味,我们能从中悟出很多道理。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并简单说说你明白的道理。

2.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可以看出,这些寓言故事的确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寓言《螳螂捕蝉》。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螳”“螂”,并让学生描红。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熟读。(课题中“螂”学生易错,给学生识记的机会)

3.齐读课题。什么是螳螂?(出示图片,认识螳螂)这是一个八字成语。你能将它补充完整吗?指名说。你还能说一个来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吗?

4.这篇课文讲的什么故事?从中我们又会悟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让我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

【设计意图:有回顾寓言故事导入,让学生感受寓言的文本特点,走进中国古代文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由词入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

蝉 悠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2.指名读。注意多音字、生字的读音。读了这些词后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的发现。

3.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上蝉、螳螂、黄雀、少年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注意讲清楚事情的经过。

【设计意图:读一读文中的关键词语,用上这些词语初步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由词入文,衔接自然,逐层深入,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出示词语:乘虚而入,螳螂捕蝉,不堪设想,恍然大悟。

请同学们练习讲故事,能用上以上四个成语。

5.师生配合,演讲故事。

【设计意图:在前面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用上文中成语再来讲讲故事的内容,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遣词造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把握重点,感悟形象

1.默读课文,思考:面对吴王下达的死命令,大臣们和少年的做法分别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

(1)指名交流。多位学生分别说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两句话中,两个“死”的不同含义。从吴王的“死命令”中,你读出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2)面对如此固执的吴王,大臣束手无策。他们散朝之后,私下里会如何议论?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后,他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呢?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

(1)抓住关键词语“拿着”“转来转去”“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体会少年的别有用心。

(2)想象少年劝说吴王时的表情、动作,如何做才能让少年的劝说不露痕迹。指名交流,师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空白,走进人物内心,更深地感受人物的智慧形象,感知人物形象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

(3)理解“螳螂捕蝉”的寓意。

PPT 出示: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自由读,读出蝉的“自由自在”,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指名朗读,读出螳螂的志在必得。

(4)默读这段话,在书中写一写,蝉、螳螂和黄雀它们的眼前利益和身后的隐患分别是什么?交流,教师板书。朗读这段文字。

3.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PPT 出示:(齐读)“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听了少年的一番话,吴王恍然大悟,吴王悟出了什么?作为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改变了原先的决策?他想到了什么?

(3)创设情境:吴王再次议事时,他会下达什么样的旨意?

(想象吴王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用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设计意图:复述课文内容,通过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明白寓言蕴含的深刻道理,感知吴王、少年人物形象。对文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补白,明白寓言的深刻内涵】

四、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引出话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螳螂捕蝉”的事情存在呢?指名交流。

2.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体会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