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 激活语用生长点

2019-11-26 18:31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王倩倩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5期
关键词:周旋黄山松树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王倩倩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带领同学们研究文本,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过程中,深入理解与感受,进而有所体会与思考,受到一定的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细心解读文本,即时发现并挖掘其中的语用生长点。

一、聚焦“空白”点,架起情感的桥梁

“空白点”,即作者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有意在字里行间留下许多有发挥想象的故事情节、情感或者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发掘其中的“空白点”,带领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补充、角色代入,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在执教苏教版第九册第10 课《嫦娥奔月》之时,同学们阅读体会第5 段之后,把握“周旋”展开教学。我以“周旋”一词的词义入手,抓住“嫦娥如何与逢蒙周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的学生举起了手:“我会假装不知道,与逢蒙聊家常,转移他的注意力”,我适时将问题引向深入:“这是嫦娥的缓兵之计,奸诈贪婪的逢蒙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了手,“那会使出美人计,拖延时间。”“实不相瞒,逢蒙兄弟,你师父自从得了仙药,生怕我一人独吞了,哪肯交给我保管。我实在不知道仙药藏在何处啊!”“难道就此妥协?”“还有其他好办法吗?”既承接了学生的回答,又巧妙地将问题引向深入。我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文本,深入人物内心,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探究、表演后得出结论:周旋就是嫦娥运用智慧,与逢蒙较量,拖延时间,相机进退。本教学片段中,紧扣“周旋”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展表演活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变革教学方式,由教师的提问变为学生从文本中挖掘关键字词并进行提问。学生在对话表演中,利用不同语言、动作、表情来说明自身的观点与意愿,体会其中的人物特征。

同学们在学习词语过程中,切忌仅处于“理解”的方面,更加关键的目标就是“言语表现”。我发现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可以将词语教学与角色体验、生活链接、表达运用等有机结合,让学生学得扎实,让教学更加丰富、有效。在深入、正确体会文本含义的前提下,表演也可以推动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辨析“争议”点,碰撞思维的火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他们在阅读活动中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这就形成了教学中的“争议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黄山奇松》一文,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绘了黄山奇松的“奇”,表达赞叹之情。我从语言文字上抓住“所有比喻皆有情”,了解作者怎样表现松树成长环境与姿态的奇怪。在结构方面,必须把握总分总的谋篇,把握有详有略的格局,把握点面结合的安排、情景交融的方法。

师:怪不得大家将黄山称作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如若你是陪客松,那么你会如何向游客描述黄山的其他松树呢?(播放视频)你可以尝试将对诗歌进行补充吗?(出示:黄山松仪态万千,造型独具特色。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有的从山腰斜出,像……有的卧在山间,似乎……)

生:它们如同屹立山顶,好像士兵保护着黄山;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就好像一座桥梁。

师:这样多的奇松,如果想要全部写尽,就算是千言万语也是不够的。谁来阅读文本的第三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姿态各异的松树的?你热爱何种表达形式?

生1:我喜欢其中的表达方式,短句的使用让文章阅读得更具节奏感。

生2:黄山松树是较多的,文本第三段细致描述了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因此,我认为在描述其他松树之时不必花费较多笔墨。

师:是啊!在详略描绘松树之时,作者还利用“总——分——总”的方法来加以说明,让文章更具逻辑性与条理性。如若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的文章,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都是必须仔细斟酌的。

之后,展示黄山怪石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特色进行仿写。图文结合、辨析词句,把握其中的“争议点”,引导他们勇于阐述自身的观点,并且进行思考与探讨,表达其中的疑惑,最后利用大家的智慧获得答案。在争议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悟。

三、捕捉“闪光”点,激活语言的表达

教材里面的选文,大部分是文质优美、富有哲理的文章,课文中包含精彩绝伦的语句,如同散落在文章中的珍珠,闪闪发光,变成老师和学生阅读体会的“闪光”点。老师能够带领他们把握这些看起来普通,事实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句,带领他们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加深自己的认知。

以下是执教苏教版第九册第19 课《天火之谜》时,抓住动词品读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字词最能打动你,在旁边写写感受。

生:我从“怒放冲冠”这个词语好像看到麻绳上的纤维一根根竖了起来,非常生动形象。

生:我也觉得“怒放冲冠”这个词语用得很好,一下子让实验有了画面感。

师:这个词语确实用得很传神。让我们读出富兰克林看到麻绳带电之后的激动之情。

生:从“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可以看出富兰克林很勇敢,即使实验很危险,他还是要亲自动手尝试。

生:我从“欣喜若狂”这个词语看到富兰克林实验成功了,非常激动,他的辛苦没有白费。

师:作者通过精准的用词,传递着主人公的心情变化,带领我们走进了这次精彩的实验。我们在写实验的时候,也可以加入动作等细节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上面所说的一系列教学流程,老师带领同学们把其中词汇的闪光点——“怒放冲冠”“靠近”“欣喜若狂”等,感受用词的准确、用词的生动,在体验中品味用词的精彩,在朗读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同学们的语言表达水平、联想能力、审美水平有所提高,有着较多的阅读体会。

猜你喜欢
周旋黄山松树
和自己周旋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黄山冬之恋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松树
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