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阅读的隐患与对策

2019-11-26 03:22程荣
江西教育C 2019年11期
关键词:清平乐经典作品隐患

程荣

伴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等媒体的不断更新,我们已然被大众传媒所包围、所裹挟,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浸于手机、平板、电脑阅读,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网上冲浪,他们沉湎于图片、声音、动画等。基于大众语境,传统经典阅读逐渐式微,许多学生抛弃了具有丰富情感、净化心灵和建构精神等功能的经典阅读。因此,找准大众语境下经典阅读隐患,形成重建经典阅读的对策,是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大众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隐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阅读的因子。在大众语境下,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往往不是从经典的文本出发,而是借助互联网直接搜索、索取“答案”,“百度”“搜狗”等已然成为学生分析文本的代名词,这样的文本解读方式让学生与经典阅读渐行渐远。因为网络搜索获取答案要比静心阅读的速度快得多,这种便捷式、碎片式的获取,正是大众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最为严重的隐患。

大众语境下的阅读,往往将阅读窄化为“回答问题”,异化为“做习题”。比如教师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说了什么让刘备茅塞顿开?什么是‘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于是,学生借助平板纷纷搜索答案。尽管网络上的分析鞭辟入里,却不是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联系上下文形成的感悟。这是一种隔膜式语文学习,是一种快餐式在第一时间内“填饱肚子”的阅读。这种大众化语境下的阅读,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文本精义,是否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营养不良”,已经无暇顾及了。尽管教材节选了很多经典作品,但学生很陌生。

大众语境的阅读,尽管学生获得了信息,但学生没有真正获得知识,更谈不上阅读智慧。受大众文化的影響,还出现了卡通阅读、网络视频、音乐电影等,这种外在的媒体、媒介冲击,让学生逐渐迷失了经典阅读方向,逐渐丧失了经典阅读根基,逐渐缺失了经典阅读的滋养、丰润。

二、大众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存在隐患的原因

置身于时代背景下,信息、图片、视屏等扑面而来,腾讯新闻等不断更换、更新,时时冲击着眼球。同时,经典作品的价值观、价值取向等与时代的隔膜越来越明显,许多学生很难体会到《爱如茉莉》中的亲情、爱情,很难体会到《月光启蒙》中遥远的童谣故事讲解,很难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乐观、豁达。其次是来自教师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功利主义驱使下往往显得比较浮躁,习惯于快速解读文本。比如一位教师教学《最大的麦穗》,设置了这样的学习单: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解剖文本的方式,就是一种直奔答案式的教学,让学生形成了一种索取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阅读不再是鉴赏式阅读了,而是按图索骥、一目十行,于是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感受、体验就变得肤浅了。再次是学生经典阅读的心境、方式越来越浮躁。阅读不仅仅是与文本的对话,更是与作者的对话。浮躁的阅读只是与文本中的文字对话,是简单的“识字”“识句”阅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回到经典时代,回到经典作品,回到经典意境,回到经典人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引导学生接纳,引导学生将经典阅读融合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让阅读经典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三、解决大众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隐患的对策

教师要用贴近学生的文化形式、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经典文本的理解、把握和体认,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感悟、分析、品赏,引导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激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深度思考。

比如教学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认知作品。1182年至1192年,辛弃疾遭到南宋朝廷里投降派的忌妒和排斥,被革职罢官,过着闲居生活,《清平乐·村居》就写于他闲居的最初几年时间里。为了让学生真切地理解诗词,笔者引导学生阅读《破阵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孩子们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经典诗词中,建构了一个纵横沙场的“飞将军”形象。引导学生阅读《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引导学生建构了一个久经世事、对人生拥有一份暂时看清和释然的辛弃疾。有了这些丰厚的经典阅读,学生在阅读《清平乐·村居》时就能获得一种别样的感悟。通过这种经典阅读,拨动学生心灵中最为柔软的区间,学生能感受、感悟到在诗词展现的安宁、祥和的农村生活之外,是不安宁、不祥和的现实。

大众语境下的经典阅读,要求学生能抛开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浅表的语文阅读。要求学生以一颗平静的、柔和、闲适的心态走进作品,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感受到那些崇高而敏感的灵魂,感受到那些高尚而忘我的品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院前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清平乐经典作品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清平乐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