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念创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

2019-11-26 12:41丁珊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分析

丁珊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思维的创新,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约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分析

在初中各学科教学工作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普及、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多种功能。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注重理念创新,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引导现身说法,树立学习生活自信

进入初中以后,部分学生因自身方面的原因,成绩滞后或无法适应初中生活,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的情绪,这对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负面影响极大。其实,每一位学生都各有所长,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多角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迁移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在《做更好的自己》教学中,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自己身上的不足,既要客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向同学展示自己的长处、优点。通过这样的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现状、优缺点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一位学生阐述自己是如何扬长避短、积极开展学习生活的。鼓励学生主动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更能得到大家认可,从自身发展的现状出发,主动改进不足,增强自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帮助很大。

二、联系生活实际,消除思想代沟隔阂

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与家长形成隔阂,产生思想代沟,对家长的教育教导充耳不闻,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青春期从某种程度讲也是学生的叛逆期,消除思想隔阂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师要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契机,依靠针对性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在《爱在家人间》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平时父母长辈是怎样关心呵护自己的。例如,每天凌晨就起床为自己做早饭,急匆匆地开车送自己上学,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事情中,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父母经常嘱咐自己天冷了多添加衣物,这些是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啰嗦?换一个角度分析、感悟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让学生能够深切感悟家庭、亲情的温暖,从而消除与父母的思想隔阂。

三、增强角色意识,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当代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很多时候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几代人围着自己转。他们很少顾忌其他人的感受,导致他们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这一点对他们将来融入社会非常不利。因此,必须要增强对角色意识的培养。在《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中,笔者和学生认真分析了集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若干个体形成了集体,个体是集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作用只有放到集体中,与其他同学共同协作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自己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得到更多帮助、改正不足、培养能力等,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定位,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发展献策献力。笔者还结合一些成功案例,对学生进行角色意识的教育。例如,全班同学密切分工协作,共同筹备完成一场班级联欢会,负责场地安排的同学精心布置环境、出刊板报、装饰墙壁;负责文艺节目表演的同学抓紧时间彩排;负责主持报幕的同学精心撰写串场词,进行情感朗读等等。最终,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演出,这就是集体的力量,也让学生增强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四、强化法治理念,保驾护航青春旅程

青春期对学生而言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个性,很多时候由于阅历不深,导致思想认识上出现偏颇,特别是法制意识的缺失,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酿成大错。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强化法制理念的渗透与熏陶,成为影响和指导他们言行的准则,成为学生绽放青春的有力守护者。在《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中,笔者和学生认真分析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持良好社会氛围以及规范责权利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法律,社会就没有了准则,让学生对法律的重要地位有了深刻认识。接下来,和学生认真分析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一些法律,例如,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青少年成长的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法律,以及一些民法、刑法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生活离不开法律产生了深刻认识。另外,笔者还运用负面案例进行教育,播放了一段在押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痛哭流涕的视频,听他们讲述是怎样从生活不良习惯一步步滑入犯罪深渊的,深刻感受到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五、细致观察社会,感悟经济发展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正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除了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长外,与学生生活感知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就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自己看到的、向周边朋友、亲人、邻居了解到的、从文献资料中查阅到的内容,深刻感悟发展的成就。在《走向共同富裕》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以十年为时间节点,分析了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的变化。例如从通讯工具电话到模拟手机再到数字机和智能机时代,交通工具从自行车、摩托车到家用小汽车,这些都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一个小的方面展示了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正因为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家每户的生活才能更加富足。结合当前全面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笔者和学生认真分析了我们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以及党和国家为了提高人民富裕水平而做出的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惠民政策的落实,让学生对经济发展的成就及美好前景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强化青春期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必须要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以他们所见所闻所观所感的素材为抓手,让他们心服口服,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六、树立自强意识,激发中华崛起豪情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当代青少年承担着重大责任,强化青少年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特别是要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意识,以及自强不息的责任感。在《共圆中国梦》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认真分析了我们国家走过的道路,特别是建国以后,我们走上了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现在屹立于世界前列成为强者,引导学生既要增强自豪感,也要认清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严峻形势,让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这既是压力挑战更是机遇,使学生感受到了未来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激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豪情壮志。笔者还开展了小型主题演讲,用简短的几句话表达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阐述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将学生的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必须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立足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成长环境,采取更为丰富的形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更深,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陆已娟.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刍探[J].成才之路,2019(11)

[2]杨霞.浅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方法[J].甘肃教育,2017(17)

[3]陆凤山.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8(29)

[4]于正安.提高道德與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汉字文化,2018(04)

[5]张玲.研究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学参考,2018(0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