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二声部合唱”的研究与策略

2019-11-26 12:41赵晓花
文理导航 2019年34期
关键词:合唱

赵晓花

【摘  要】合唱作为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已经被广泛运用。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深知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把合唱艺术放在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位置,积极努力的探索和研究,用合唱艺术的形式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表现力,对中学音乐课堂及中学合唱队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声部合唱符合中学生的歌唱实践能力,也是中学合唱团体应该具备的艺术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加入合唱团队的训练,感受和体验合唱曲的协调统一,感受合唱艺术的熏陶。不仅能用歌声唤醒青少年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也是新时代强国理念下的有效艺术实践活动之一。

【关键词】二声部;合唱;研究与策略

一、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加强基础训练

“合唱是最美妙的人声”,作为音乐老师,在初一新生入校时期,首先必须把学生的声乐特质、音乐基础和合唱能力了解详细。进入初一的学生正值变声期,嗓音还不具备非常固定的声态,所以在加强基础训练的时候,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质进行训练。

1.采用轻声唱法

没有接受过声乐训练的学生,普遍存在喊唱、白嗓,拥有直硬的嗓音形态,将这样的嗓音用于歌唱,无疑是对嗓子的损害。所以在刚开始练声时,要让其采用稍轻音量练习,注意气息的运用与控制。先把基础的音色调整好,再进行下一步的练习与提高。

2.基础音准的训练

合唱的基础练声,是要在保证声音和谐优美的状态下注重音准及节奏,为演唱歌曲打下地基。只有根基稳定,合唱的二声部才能进行。

我在合唱中以基础为首要训练:

例:1—2—3—4—5—6—7—

用哼鸣的形式做闭口、松口、开口的逐步练习,保证气息的支撑,口腔的打开要到位,牙关要维持在放松的状态。这是唱歌训练基础练习中特别重要的环节之一。给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由简单的音阶模唱到练声曲的训练,要由浅入深,反复加强训练。在基础训练初步完善之后,才可以尝试进入二声部的训练。

3.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

“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训练中学生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合唱基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作为音乐教师,单从理论的角度给学生阐述声乐发声方法,无法使学生真正领悟。必须由老师亲自示范及讲解来让学生体验感受,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

正确的发声,最基本的是要有呼吸的支撑。带领学生学好唱歌的呼吸,对后面二声部的合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采用几个声乐训练常用的呼吸方法:闻花香呼吸法,惊吓呼吸法及放松沉气法。

闻花香呼吸法能帮助学生调节和放松呼吸。具体为:放松脸部肌肉,笑肌微抬,轻轻的吸气,像我们闻花时的感觉一样,不要用太大的力量,随后挺住胸廓和上腹部,慢慢的呼气;控制好横膈膜的状态,做到深吸气和缓吐气,吐气时就像我们说的“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

惊吓呼吸就像我们平常生活中受惊后的急吸呼,要呼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迅速干脆,这在我们的歌曲演唱中也比较常见,很多歌曲的字句之间都没有很长的停顿时间,需要我们采用一些“偷气”方法。

放松沉气法采用叹气式的找位置,把气沉到丹田,气息往下走,腰部往外膨胀,让气息和声音在身体形成流动感。金铁霖教授曾说:“气要从胸口的漏斗中漏下去。”就是说,从口腔放松打开到顺着声音通道下沉气息到胸腔,直至横隔膜。这个管道极其重要,要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实践体会,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支撑起声音,为合唱训练做准备!

最终,从音阶的单向训练到二度三度的跨度训练,给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从浅入深,反复加强训练。在基础训练初步完善之后,我们可以尝试进入二声部的训练。

二、加强二声部的听觉训练和教学

二声部的歌曲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第一声部都比较熟悉,第一声部的曲调也能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搁置第一声部,选择首先学习第二声部,例如《红河谷》这类歌曲,学生对第一声部欣赏一二遍之后就已经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二声部相对就比较陌生,可以先教二声部,待学生熟悉了二声部以后,再加入第一声部。对两个声部的学习不采用平均用力,要有先后和主次之分。这和主旋律和副旋律没有关系,而是以先难后易的顺序及怎样能和谐进行二声部的演唱为重点教學。

二声部的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比较有难度,其针对部分学生的声乐基础、乐感都需做一些课堂教学的规划。一方面注重歌谱的学唱、听辨,把握好音准、节奏、完整乐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利用一些辅助条件训练听觉,比如学校的口风琴、口琴等小乐器。

合唱的教学中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分辨,最后才能进行协作,完成二声部的默契配合。

三、视唱训练的练声以及音色的分配

在基础的学习和听辨之后,应该进行视唱的练习和音色分配。在乐曲的学习前,针对要学习的歌曲,可以安排简短的练声曲进行训练,给后面的合唱做铺垫,这种练声曲可以采用乐曲中出现的二度三度的练习,也可以是整句的训练。其次要针对学生的音色特点划分高低声部,这样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更高效的教学。也是合唱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现代的中学生合唱训练中,首先,要注重音色的分配,能够统一音量,为二声部的和谐悦耳打下扎实基础。按照班级学生的声音特点分声部练习,从单音到旋律,从简到难逐步练习。其次,安排好课时,要根据二声部歌曲的难易来考虑。最后,找出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加强练习,从歌谱演唱到加入歌词的二声部合唱,层层递进。

四、多欣赏二声部优秀作品,感受与体验

学生对于合唱的观念还很淡薄,要对合唱的和谐美多进行感受和体验。因此,要挑选合适的歌曲让学生多欣赏,这种听觉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二声部合唱的热情。

不同的合唱曲,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要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想象。只有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表达一致,才能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这也是二声部合唱能够统一情绪情感的一种途径。

例如《摇篮曲》这部作品,“快安睡,小宝贝,夜幕已低垂。”让学生对这部作品做情景联想,能够走进作品的内涵,充实作品和活化作品。把歌声想象成母亲的低吟,母亲对孩子的爱抚和疼惜,将夜幕低垂温馨和谐的画面用歌声表达出来,启迪学生的情思。正如罗蒙诺夫所说:“亲切的歌曲能够唤醒我们的灵魂,培养我们高尚的情感。”这是任何合唱作品都需要的动机。

合唱作品良莠不齐,有些合唱作品好听却不好唱。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演唱水平做一定程度的改编,运用合唱的手法进行处理,使它符合中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把握程度。例如《青春舞曲》这首新疆特色歌曲,书本上是单声部的歌曲旋律,它以明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曲调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中央音乐学院的杨鸿年教授的合唱版本流传较广,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用一些简单的旋律,在进行单声部教学的基础之后,加入一些新疆节奏或旋律来配合第一声部的旋律,能显得艺术性更强。这些都可以根据老师自身的音乐艺术水平进行改编创作,这也是二声部歌曲探索的途径之一。

罗比特舒曼在《音乐家生活守则》里说:“音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管弦乐队和合唱队”。匈牙利民族音乐家柯依达也说:“一切器乐的教育都应该建立在歌曲的教育之上,声乐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合唱队”。在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中,进行二声部的训练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音乐素养,更是让学生迈进音乐殿堂的重要阶梯。

猜你喜欢
合唱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近现代合唱的发展及作品特征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
浅析中老年人合唱的训练
谈钢琴为声乐伴奏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