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的心理训练研究

2019-11-27 02:37梅耀尹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5期
关键词:排球心理素质心理

梅耀尹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如今,排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训练中非常普遍的竞技项目,排球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对学生掌握排球运动技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排球教学和训练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教学和训练效果。因此,高校排球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心理训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基础,对学生在参加排球比赛中最佳水平的发挥起着积极作用。

1 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心理训练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在排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加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已经成为排球教学和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新型方式。在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主要是指结合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排球运动能力。经过心理训练后的学生在比赛中明显要比没有经过心理训练的学生更能发挥自身的水平,也能更好地适应各种比赛状况,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心理训练已经成为提高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训练不仅可以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其抗压能力,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排球运动技巧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技能,对排球教学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稳定、高效地掌握排球运动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排球运动理论知识丰富,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冷静、沉稳、戒骄戒躁的心态,按照教师的教学与训练计划逐步完成任务。而排球运动技能训练是一个长期、反复、单调的过程。学生在训练期间,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信念与坚强的内心。可以看出,无论是排球运动理论学习还是运动技能训练,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合理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复杂难懂的运动技能,因此,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训练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

1.2 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排球游戏与排球比赛为例,学生参加排球游戏与排球比赛时,自己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或传球、传扣球,无论是哪种责任都需要对现场的人与事物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与处理,而要完成这一目标则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在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加强心理训练可以增强并控制学生的心理活动水平,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比赛中尽量避免失误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对抗困难挫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排球教学与训练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1.3 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心理的控制能力。学生在排球比赛中,优异成绩的取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学生是否能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如果不能良好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即使拥有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水平也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才能促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养成良好的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以此来应对比赛的需要,取得优异成绩。

1.4 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加强心理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自身的体能恢复。一堂训练课结束后,学生的体能会大量消耗,一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会出现肢体酸痛、精神不振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后,倘若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体能。有一些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休息1h恢复的体能和5 min良好的心理调节恢复的体能是对等的。因此,良好的心理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情绪上的自我调节将心理上的疲惫转移,从而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在短时间内恢复自身的体力。

2 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心理训练的方法

在高校的排球教学与训练中面对学生的心理出现异常现象时,就需要对其实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习任务快速完成,也有益于学生教学与训练活动的长远发展。目前,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表明,我国大部分排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排球运动员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各大高校在组织排球教学与训练时,要加强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的心理训练。其心理训练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

2.1 自我心理暗示法

所谓心理暗示法主要是指,在进行排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正确处理好学习技术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对还没有接触过排球运动的学生来讲,他们极可能认为排球运动技术过于复杂,再加上排球训练的课时不多,极易担心学不好,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存在这种心理状态和问题的学生消除心理顾虑和畏难情绪。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教授消除心理障碍的主要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进行排球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本队的比分与对方相差甚远,感到紧张害怕、失望沮丧时,就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给自己鼓劲加油;同时,在自己接二连三地得分,发挥良好时,也要适当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不要浮躁、不要松懈和不要骄傲轻敌等;在参加团体赛时也要在语言和行动上给队友鼓励和肯定,振奋本队士气,给对方带来压力。总之,在进行排球运动教学与训练时,教师都应将自我暗示的心理训练方法应用其中,提升学生的自我暗示能力,使其在比赛和实际生活中都受益。

2.2 意志品质训练法

排球运动的强度较高,因此在进行排球教学与训练时要求队员有强大的意志品质。众所周知,决定人心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志品质,如果在排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刻意地给学生制造一些需要应变能力的困难,当学生克服了这些困难就可以促使学生在将来面对困难时合理地预判危险系数,从而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做出决定的果断精神。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训练方式包括:其一,为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布置的训练任务,构建严格的训练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其二,为增强学生的训练定力,通过语言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按时练习。通过运用这些方式,可以为学生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提供良好的心理保障,促使他们养成坚定的意志品质,以此在保证参加比赛时学生能充分发挥运动水平。

2.3 视觉表象法

通俗来讲,视觉表象法就是教师利用自身示范或多媒体中的图片与视频等给学生造成很强的视觉刺激,从而强化他们运动记忆的方法。视觉表象法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视觉表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视觉表象去学练排球技能。相比传统的教材讲解法,视觉表象法能够将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认知。鉴于此,教师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应多给学生做动作示范,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对排气运动技能 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头脑中勾画出的系统性的视觉表象,来促使学生深刻记忆不同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的应用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使这些表象深刻存于学生的头脑中,以便更好地掌握排球运动的技术要领。

3 高校排球教学中开展心理训练的途径

3.1 在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专门设置出心理培训课程,同时着重强调排球运动战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一方面,要想在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开展心理训练,首先就要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设置心理培训课程,依据参与排球运动学生的上课时间和体能训练时间来合理安排心理培训课程,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心理素质调控方法,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达到心理训练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排球队员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教师要明确制订出合理的训练方案,通过建立心理活动表象,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学生智力能力,强化运动的意识活动,并且,在战术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语言作用,强化心理训练的调节作用、定向作用及评价作用,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2 对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训练上的难点给排球队员造成困扰,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影响队员真实水平的发挥,因此,只有依据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对队员进行心理训练,帮助他们树立起攻坚克难的信心,才会让队员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也才会使队员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3 依据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情况建立心理训练行为训练场所,同时综合各种心理训练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全面熟知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立素质拓展的场地,并依据各项条件配备相关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运动技术的提高。与此同时,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可以将心理训练的方法与心理暗示法、视觉表象法、意志品质训练法等训练方法有机结合,用于满足排球教学与训练及比赛时对心理素质的需求。

4 结 语

在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意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只有将心理训练落到实处,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战术能力,保证教学与训练的质量,进而促进排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排球心理素质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小测试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心理感受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