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肺结核的效果

2019-11-27 00:24徐勇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2期
关键词:肺结核效果

徐勇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5例)与观察组(n=15例),对照组应用2HRZE/4HR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收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灶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结核;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低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和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肺结核若能得到及时诊断,并早期进行合理治疗,多数可获得痊愈。肺结核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因疗程较长,导致患者缺乏全程规范治疗,从而产生新的耐药菌株,如利福平、异烟肼、 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新型耐药菌株的出现,导致耐多药性肺结核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重大难题[1]。探讨新型肺结核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中,对肺结核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讨论分析,具体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肺结核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5.85±2.85岁,空洞病灶10例,浸润病灶4例,干酪性肺炎1例),观察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5.76±2.64岁,空洞病灶10例,浸润病灶3例,干酪性肺炎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无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2HRZE/4HR治疗方案,强化期用药:利福平(R)0.45g,异烟肼(H)0.3g、乙胺丁醇(E)0.75g、吡嗪酰胺(Z)1.5g,1次/d,治疗周期为2个月,共用药60次,继续期用药:利福平(R)0.45g,异烟肼(H)0.3g,1次/d,治疗周期4个月,共用药120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具体为: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患者鼻腔内,并深入至支气管病灶中,在透视指导下将导管插入患者病灶,将分泌物彻底清理干净后缓慢注入含有高浓度药物的5~20ml果冻状凝胶,待支气管内产生阻力后拔出导管及纤维支气管镜。

对两组患者治疗第20天起,检查痰涂片及培养转阴,每10天检查一次,每三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观察患者病灶变化。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患者病灶吸收≥1/2,有效为病灶吸收<1/2,无效为病灶无变化或增大。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所有患者×100%。

1.4 统计学方法 纳入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X2和(%)表示,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15例,显效7例(46.7%)、有效6例(40%)、无效2例(13.3%),治疗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患者15例,显效9例(60%)、有效6例(40%)、无效0例(0%),治疗有效率为100%,比较结果为(X2=14.248,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结核病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病情易反复、传统药物治疗疗程长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在多种预防和治疗措施干预条件下,肺结核患病率呈逐步下降趋势[2]。临床上治疗肺结核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作用在于缩短传染期、降低死亡率、患病率及传染率。但药物治疗对复治性肺结核疗效欠佳,治愈率较低,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足够浓度,导致患者病情经久不愈,从而产生耐药性[3]。

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操作,为新型的肺结核治疗方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将抗结核药物直接注射于患者支气管病灶内,促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进而直接杀灭病灶内结核杆菌,注射药物前清除脓苔和坏死物,有助于缓解患者气道阻塞,改善引流条件,可促进组织修复和生长[4]。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患者机体影响小,不通过血液循环,对胃肠道无损伤,可有效使药物直达病灶。此外,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针对支气管阻塞或狭窄导致的肺不张可以进行球囊扩张、局部微波加热消除病灶和夹取病灶等,待肺扩张后进行局部注射药物,既能促进痰菌转阴,也能促进病灶吸收。

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案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均能产生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使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要明显优于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更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耐多药性肺结核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病灶吸收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周媛.研究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0):92-93.

汪晓芹,杜超英,阳绪容.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及对痰菌阴转率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3):317-319.

刘相海.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11):87-88.

陈杨红,黄永茂,涂胡柳.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联合化学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 2018, 38(17):1306-1311.

猜你喜欢
肺结核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耐多药肺结核化学治疗不良反应及处理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