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2019-11-27 00:24尹红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2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尹红

【摘 要】目的:探究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8.01-2019.04间我院接收的I-III级锁骨骨折共52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对照组(单一臂丛麻醉),对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麻醉效果方面显著较对照组优(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术中采取颈臂丛联合麻醉的效果较单一臂丛麻醉更佳,不良反应较少,属于理想麻醉方式,可被广泛应用至临床。

【关键词】颈臂丛联合麻醉;单一臂丛麻醉;不良反应;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1

锁骨骨折作为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类创伤性疾病,常由间接暴力所致。锁骨生理解剖位置浅,出现骨折的机率较高,在全身骨折中约占6%[1]。目前在锁骨骨折的治疗中多选择手术方式,能帮助患者恢复锁骨的正常状态,传统的外固定方法很难使所有患者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因此,切开复位内固定近几年来开始被广泛应用至临床。锁骨周围的神经支配情况较复杂,被颈丛神经与臂丛神经共同支配,因此麻醉时有一定难度。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往往不够理想,为探索出一种效果更优的麻醉方案,我院采取颈臂丛联合麻醉,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01-2019.04间我院接收的I-III级锁骨骨折共52例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有26例,对照组中男性共有17例,女性共9例。年龄在12-54岁,平均是(33.56±5.28)岁。体重在25-79kg,平均是(52.35±5.78)kg。观察组中男性共16例,女性共10例。年龄在13-54岁,平均是(33.60±5.25)岁。体重在26-78kg,平均是(52.40±5.73)kg。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差异经检验显示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30min行苯巴比妥钠与阿托品肌注,同时建立起静脉通路,入手术室以后予以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活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同时加以氧气吸入。

观察组行颈臂丛联合麻醉,采取去枕平卧位,同时将头部偏往健侧,对颈丛与臂丛进行严格消毒,后选择7号穿刺针进行颈丛穿刺,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点上1cm处即颈4横突处且回抽无血无液情况下,往颈深丛内注入1%的利多卡因与0.2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共5ml,将针后退,于颈阔肌筋膜回抽时无血无液情况下,往颈浅丛注入1%的利多卡因与0.2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共12ml,等待10min,后用7号针对肌间沟壁行穿刺,若患者肩部有不适情况出现,回抽时无气无血无液,则将1%的利多卡因和0.25%罗?卡因混合液共10ml注入。

对照组行单一臂丛麻醉,采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头部偏往健侧,依据解剖位置明确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中斜角肌以前斜角肌,后在患侧上肢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位置进行穿刺,成功穿刺后将1%的利多卡因与0.25%的罗哌卡因混合液共25-30ml注入,等待5-10min以后对麻醉效果进行观察。

1.3 统计指标 (1)麻醉效果:优:术中无任何痛苦,安静,且肌肉的松弛效果较好,不会影响到手术。良:术中牵拉时存在不适感或疼痛感,需要辅以镇静镇痛药物。差:麻醉阻滞未完全,需加以局部麻醉藥和镇静镇痛药,或改成全身麻醉[2]。(2)不良反应:包括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和霍纳综合征。

1.4 数据处理 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分别用t和x2进行检验,以P值是否<0.05为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如表2:

3 讨论

锁骨出现骨折以后,患侧肢体功能会有明显受限,患者因肩部下垂,且上臂贴近胸部而不敢活动,会给其造成较大痛苦。有研究表明[3],在锁骨骨折的治疗中,非手术疗法易造成骨折再次移位、腋窝神经血管被压迫、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以及不愈合等较多并发症,同时除需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以外,多数患者对自身美观的要求较高,因此,常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虽全麻对肌肉的松弛效果较好,有助于监测生命体征,但费用较昂贵,无法被所有患者所接受,因此,积极寻找出一种经济实惠的麻醉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颈丛神经主要是由1-4颈神经前支互相交织形成,浅丛主要支配颈部和枕部皮肤,深丛主要支配颈前和颈侧面深层组织,而臂丛神经是由第5-8颈神经前支与第1胸椎脊神经前支多数纤维交织形成,对手臂运动及感觉具有支配作用,锁骨骨折麻醉区域主要是颈神经丛和臂神经丛所支配的区域。以往采取单纯臂丛或者颈丛麻醉对肌肉和锁骨附近筋膜等软组织无法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术区麻醉不够完全,仅能消除切口位置的疼痛感,术中进行牵拉时患者易出现不适感与疼痛感[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颈臂丛联合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二者间有着协同效应,能使颈丛、臂丛及锁骨上神经支配的肩部与锁骨周围皮肤、组织麻醉较完全,术区牵拉感及疼痛感显著减轻,进而缓解患者术中痛苦,确保手术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锁骨骨折术中采取颈臂丛联合麻醉的效果与单一臂丛麻醉相比较效果更佳,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广泛应用至临床。

参考文献

巨辉,程智,白国强等.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5,9(20):3835-3836.

徐天,王薇薇.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15,14(11):2101-2103.

陈慧君.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对锁骨骨折手术的疗效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3):36-37.

宁焕.颈臂丛联合麻醉与单一臂丛麻醉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69-70.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不良反应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