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DR在良性肿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9-11-27 00:24田文科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2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肺癌

田文科

【摘 要】目的:对CT和DR在良性肿瘤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为时间段,对112例良性肿瘤及肺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签划组,单号56例纳入观察组,双号56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实施CT诊断,对照组实施DR诊断,拟定诊断准确率、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影像学质量为观察指标。结果:肺癌诊断准确率、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影像学成像质量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結论:CT可获得清晰的病灶影像学资料,便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推荐为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常规方案。

【关键词】CT;DR技术;肺癌;良性肿瘤;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2

毋庸置疑,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性质和患者预后有着本质的区别,及早发现、诊断并治疗有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有资料提示,肺癌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癌细胞转移情况均对临床症状的产生与否、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的早晚构成直接影响,故难以通过临床症状对病情进行诊断和评估。CT和DR诊断技术在肺部良性肿瘤与肺癌诊断、鉴别诊断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明确二者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影像学特征,我院对收治患者展开了对照研究,以便科学有效、便捷可靠的肺部良性肿瘤与肺癌的诊断方案。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为时间段,对112例良性肿瘤及肺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抽签划组,单号56例纳入观察组,双号56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年龄为37-75岁,均龄为(59.52±7.34)岁,男女比例为5:3,良性肿瘤和肺癌分别为16例、40例,对照组年龄为38-74岁,均龄为(59.73±7.51)岁,男女分别有39例、17例,良性肿瘤和肺癌分别为19例、37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运用DR技术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具体方法如下:规范摆位,分别保持正侧位和侧位进行摄影,二者焦距依次控制为150cm和90cm。研究设备包括X光机(800MA)、数字化探测仪等。

1.2.2 观察组 开展CT检查,具体方法如下:摆放平卧位,教予患者如何放松身心,并配合自然呼吸,于自然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自肺尖部向肺底部进行逐层扫描。CT机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电压为150kv,电流为90-95mA,层厚为10mm,螺距为2mm。在扫描过程中一旦发现可疑病灶,需于肘部静脉注射浓度为60%的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100ml,改薄层对可疑病灶进行细致扫描,此时层厚将至3mm,螺距将至2mm。

1.3 观察指标 参考病理诊断的结果就2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影像学成像质量作对比。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影像学表现以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存在毛刺或呈锯齿状、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分叶征或边缘不规则为主。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统计使用SPSS18.0这一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计数指标分别以()、(%)表示,依次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评价

2.1 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见表1。

2.2 比较2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观察组真阳性53例,假阴性3例,对照组真阴性19例,假阳性7例,两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3 比较2组影像学成像质量,见表3。

3 讨论

DR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新型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可供临床各科室疾病诊断所用,与传统的X线技术相比优势显著。另外,有学者对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充分肯定[1],同时也提出该项技术的短板和缺陷。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少肺癌患者病情隐匿,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明确诊断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故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加以规避。CT可实现逐层扫描,便于细小病灶的发现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判断,其在肺癌临床诊断中所表现出较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得到印证[2]。相关研究资料指出[3],“CT与X线摄影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均有一定的价值,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癌明确诊断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良性肿瘤明确诊断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观察组肺癌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叶一侧或全肺不张、存在毛刺或呈锯齿状及其他影像学表现更为明显,成像质量更佳(P<0.05),再次印证了CT诊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由此表明,CT可获得清晰的病灶影像学资料,便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推荐为肺癌与良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常规方案。

参考文献

李永忠.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06):463-464.

卢宝玉.对比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5):99-100.

刘文强.对比CT与X线胸片放射诊断的方法鉴别良性肿瘤与肺癌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4):70-71.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