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即时风险评估和分级干预

2019-11-28 08:36曹晓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卧床二聚体入院

曹晓琳

(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鞍山 114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例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医院接收的老年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的老年卧床患者要大于或者等于65岁且绝对卧床时间大于或者等于3 d,在入院时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卧床患者是否患有深静脉血栓,选取没有深静脉血栓的老年卧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1]。在进行研究之前还要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患者必须提前知情,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后,按照随机的原则对这200例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老年卧床患者。其中,对照组有52例男性老年卧床患者,48例女性老年卧床患者,该组老年卧床患者的年龄在58~89岁,平均年龄(74.5±2.4)岁,平均住院时间为(26.9±7.6)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44.7±13.3)分;观察组有43例男性老年卧床患者,57例女性老年卧床患者,该组老年卧床患者的年龄在64~86岁,平均年龄(77.6±3.7)岁,平均住院时间为(31.2±8.3)d,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46.2±12.5)分。两组老年卧床患者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为对照组的老年卧床患者进行护理。向老年卧床患者讲解有关深静脉血栓的知识,使他们对这方面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帮助老年卧床患者做一些被动运动或者下肢抬高的一些锻炼,医师和护士要定期的对老年卧床患者的下肢皮肤进行观察。根据以往的经验结合老年卧床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是否对老年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实行药物预防或者物理干预[3]。

采用即时风险评估对本次研究的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测,确定老年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等级后,按照风险等级的划分对老年卧床患者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在制定即时风险量化评估表时,首先需要成立一个研究小组,本研究小组一共10个人,其中包括6名医师和4名护士[4]。即时风险量化评估表中包括呼吸衰竭或慢性心功能、1个月内有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内科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液呈高凝固状态以及活动性恶性肿瘤等16项危险因素。按照所列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对其进行分数的确定,1~5分为有危险的可能性,0分为无危险可能性,本次即时风险评估的总分为40分[5]。评估的总分在0~10分为低危,即危险程度较小,该段的老年卧床患者需要采用基本防御对其进行治疗。每天对其进行深静脉血栓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让老年卧床患者改变抽烟、喝酒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使血脂和血压保持在正常的范围。提倡患者要进行深呼吸和翻身等早期床上活动,还要进行抬高肢体、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等锻炼[6]。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该适当的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评估的总分在10~25分为中危,即危险程度中等,对这一段的老年卧床患者应该进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磊以及梯度压力弹力袜等物理预防。每天使用两次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足底静脉磊,每次30 min,同时,老年卧床患者在白天还要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7];评估的总分在25~40分为高危,即危险程度较大,对这一阶段的老年卧床患者除了要对其采用上述的基本防御和物理防御之外,还要增加药物防御。老年卧床患者需要每天服用一次低分子肝素钠4000 U/次,使用6~14 d[8]。

1.3 评价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在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以及出院时血清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老年卧床患者出院时和入院时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以此来确定对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即时风险评估和分级干预是否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的统计数据用(±s)来进行表示,用t来对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则通过χ2,检验水准α=0.05。得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照组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出现1例深静脉血栓,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要低于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相比较于入院时得到有效的降低,且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的低于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血清D-二聚体含量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血清D-二聚体含量对比(±s)

3 讨 论

由上文可知,对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即时风险评估和分级干预是十分有效的,采用即时风险评估和分级干预首先需要使用即时风险评估表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评估,确定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等级,然后按照风险等级的划分对老年卧床患者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常规预防、物理预防以及药物预防等措施进行分级护理。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要低于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采用常规措施对对照组的老年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入院时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482.06±54.06),出院时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328.24±73.52)。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入院时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478.29±65.29,出院时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234.29±68.19)。两组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相较于入院时都得到有效的降低,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出院时体内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328.24±73.52),对照组年卧床患者出院时体内的血清D-二聚体含量为(234.29±68.19)。观察组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的低于老年卧床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

猜你喜欢
卧床二聚体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一种可升降卧床病人半自动转运车的研究与设计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头低位卧床对恒河猴骨代谢、糖脂代谢的抑制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