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文化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工匠精神

2019-11-30 07:15刘长太耿红梅房广梅
现代企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匠建模考核

刘长太 耿红梅 房广梅

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课程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高等数学是文化课程的重头戏。当下,高职数学教学的境遇尴尬。培育数学核心素养是走出困境有效途径。“淡化理论教学+引进数学建模+落实数学实验+线上线下结合+创新考核”模式是一种意义的积极探索。

一、高职院校培育文化课程核心素养的意义

学习和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可以知晓深化内涵、提升质量、特色发展是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和任务。当下,中国正是從“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不可缺少“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主阵地,培育“工匠精神”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担当。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解放思想与观念,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与实训环节,夯实文化课的“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文化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意义重大,文化课程“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是能够培养和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能够渗透和培植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精湛的一技之长,为“大国工匠”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条件、营造有益的成长环境。所以“核心素养”的培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二、高职院校文化课程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就是人民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也是现代人获得成功生活与功能健全社会所需的素养,而且“核心素养”是培育能自我实现与维持社会健全发展的高素质人民与世界公民之重要基础。“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的会员国及地区特别强调“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林崇德先生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国家认同等十八个方面。

文化基础是林先生所述的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第一方面。我院“核心素养”课题组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教学实践,一致认为:文化是人生存的根和魂。文化基础就是强调能够习得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发展成为有深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三、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耦合

近年来,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研究深入而且透彻。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有较大的耦合度。王晓漪认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组织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既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是高等职业院校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工匠精神”是职业技术、职业思维、职业道德三者的有机统一。如何培养“工匠精神”是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支撑点,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组织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从核心素养与工匠精神的研究可以看出职业技术、职业思维、职业道德需要有机统一。 培养“工匠精神”是最佳切入点和支撑点,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工匠精神”与“核心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使命与担当。

四、构建数学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著名数学教育家史宁中先生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在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过程中,通过逐步积累、逐步领悟、逐步内省而形成,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教师影响着学生将来具备数学核心素养。

王尚志、史宁中等知名专家认为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是数学素养的内涵 。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思想,体验数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得以形成。

华志远认为:数学建模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并求解与改进。学生能够围绕建模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加工,研究分析,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数学建模能够激发学生地求知欲,培养学生地合作与探究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考的能力。

当下,高职数学教学的境遇尴尬。学生怕学,老师怕教。数学的抽象与严谨,数学的艰难与高深让学生心有余悸;课堂上老师的苦口婆心,得到学生的一脸茫然。辛辛苦苦的教学换来的是对数学老师的教学评价不佳。大面积学生学习不及格使得学校管理者对数学老师也是极大地不满。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如何体现“工匠精神”?我们认为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是:“淡化理论教学+引进数学建模+落实数学实验+线上线下结合+创新考核”。

1.淡化理论教学。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的,众多高职学生理解能力不能够适应学习。淡化数学的理论教学是必须的。极限的概念一般用ε-N定义,理解困难,通常可以用描述性定义讲解极限,理解就轻松许多。导数的记号有好多种,没必要都介绍。数学定理的证明一般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数学,摒弃数学证明恰恰是必须。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有十几条,可以分多次解决。非常积分与正常积分不加区分,有效地利用学生认知能力的迁移作用,让学生迅速掌握应当掌握的数学知识。

2.引进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的功效已经被大家所接受。 在日常教学的课堂上积极引进数学建模思想是切实可行的。比如体检时经常看到每一项指标的后面附上一个正常值的参考区间,并由此确定该项指标的正常与否。其实在数学建模中是非常容易解释的,就是假设检验中的接受区间。数学建模社团是引进数学建模非常好的途径。每一年我们在新生中选拔一些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社团,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一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人、培训、参赛等一系列工作让数学建模这项工作做到极致。

3.落实数学实验。数学实验走进数学课堂是近年来诸多学校与老师的共识。Matlab等诸多数学软件为数学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许多学校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为数学课程提供计算机,成立了数学实验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大量实验数学软件,去除了复杂的数学演算,凸显了数学的工具性的作用。

4.线上线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高等数学线上学习的机会与方式。蓝墨云班课等教学管理软件也为大家提供了数学学习的平台。QQ、微信等强化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线下是正常的课堂教学,循规蹈矩;线上是开放课程,灵活多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师生之间交流畅通,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舞台。

5.创新考核方式。创新考核方式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过程性考核是创新考核方式的重要一环。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线上学习,还是线下学习都能够及时地给出评判。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获得一定地成就感。学生参与考核是创新考核的又一个亮点。在过程性考核中,引入一定加权系数学生之间的相互考核,提高了学生地学习积极性。 代表性绩点是创新考核方式的一个有益补充。学生如果能够在竞赛、论文等方面获得了一个或者多个代表性绩点,我们直接让学生的成绩评判达到优秀。

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下高等数学走出困境根本途径。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要树立培育学生的数学思想的新理念。“淡化理论教学+引进数学建模+落实数学实验+线上线下结合+创新考核”模式是 一种意义的积极探索。

[基金项目:学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6年)]

猜你喜欢
工匠建模考核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内部考核
工匠神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工匠赞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