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措施

2019-11-30 07:15应书培蔡厚清
现代企业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信用商业银行

应书培 蔡厚清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提高,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比重达到99%,贡献了60%的GDP和50%的税收,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受自身体量的影响,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融资形式逐渐多样化,众筹、P2P平台、电子商务等模式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但由于融资成本高,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金融监管等问题,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然存在。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形式逐渐多样化,但互联网金融往往带来极大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趋于平稳、流动性日渐缓慢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受到各界普遍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量大,但不健全的市场体系和信用环境,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1.融资渠道有限。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规模逐渐拓展,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按来源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主要包括内部资金积累、自由资金、面向市场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贷款等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内源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方式,由于不涉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以内源融资条件较为宽松,资金取得相对容易,使用期限较为灵活,但数额有限。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主要靠商业银行贷款,然而中小企业信用较差,不良贷款率达到14%。因此,商业银行通常将贷款额度给予盈利能力强,贷款安全性高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商业银行普遍严格限制审批程序及贷款规模,中小企业难以从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获得足够的融资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2.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多为抵押或担保等方式,手续繁杂。在向商业银行寻求贷款过程中,中小企业自身体量有限,往往需要寻求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付出额外的担保费用和抵押资产评估费用,并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数额有限,利率较高,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为了生存发展,一些企业采用民间借贷方式,而民间的借贷利率通常远远高出银行的贷款利率,企业负债累累,步履维艰。

3.政府扶持力度有待提高。我国政府虽然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但实际效果有限。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资产规模有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不够理想,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小型商业银行,但目前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融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

除上述几点问题之外,企业自身往往对融资业务不够重视,对融资工具缺乏足够的了解,融资业务一般由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兼任,缺乏专业人员,这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寻求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解决之道,根源在于企业自身。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随着企业数量增多,技术进步,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优势不明显,企业市场份额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企业优势不明显,缺乏竞争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再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十分混乱,财务制度不规范,缺乏健全的审计报告,监督核查工作难以进行,商业银行为了减少风险,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谨慎。

2.金融组织较单一,缺乏贷款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往往依靠银行贷款,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资本市场贷款业务,其他金融机构因自身体量,在资本市场发挥的作用有限。随着经济发展,单一金融机构、有限的贷款来源与中小企业庞大的资金需求之间矛盾日益显著。中小企业规模有限,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在寻求银行贷款过程中往往需要信用担保机构介入。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但由于担保机构自身运作复杂,运作效率低,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依靠人情关系,相关政策往往不到位,信用担保机构作用受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3.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目前来看,我国金融资本市场活力不足,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目前的信用担保体系未取得显著成效,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征信体系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再加上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在向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缺乏可靠地抵押担保,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策

1.优化组织结构,规范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内部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指导人员、内部控制管理混乱。因此,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于自身,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系统完备的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运营制度,规范内部控制系统,保证财务报表信息完整准确,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让企业相关信息得到社会公众监督,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2.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融资体系。政府部门应当给与一定支持,从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和税收优惠方面合理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在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同时,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加专门的融资产品。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产品单一有限,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频率高、数目小、时间短等特点。据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有针对性地推出创新型融资产品,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民间融资保障体系,规范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服务,有针对性地提供补贴,减轻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3.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體系,积极推进信用体系试点,成立多层次、专业性的担保机构,严格执行规范、合理控制风险,满足中小企业担保需求。政府可以整合多方资源,利用优惠政策,给予税收支持,引导支持信用担保机构成长发展,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信用担保环境,规范化的信用担保市场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合理控制融资成本。

4.借鉴国外经验,解决融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不同国家结合自身国情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体系。例如美国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德国财政援助与金融机构并存的融资模式、日本政府主导型融资模式等。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应当结合国外成功经验,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信用商业银行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