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新时期管理要求的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019-12-02 06:32张兰毛鸿浩
节能与环保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环境影响适应性

文_张兰 毛鸿浩

1.江苏中政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2.江苏中电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仅有利于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而且还助力于产业结构调整活动,使经济活动环境准入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政策或者是建设项目等造成对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做出有效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此来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当前情况下,我国大约有1500万公顷农田受到污染,占据我国耕地面积的8%左右,另外,还有因为迁移工业企业,所以出现100万~200万块的污染场地,受矿山污染的土地高达150多万公顷。由此可见,我国的土壤环境已经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而要想保护好土壤环境,就必须要建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以便从根本上对政策、项目建设等造成的土壤环境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另外,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还将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布局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 我国开展土壤环境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当前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还处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界定环节,并没有其他环境要素具备独立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机制。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仅仅在《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中较少涉及。我国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有关的体系中,都没有针对其设置出专门并且具有系统性的评价内容,关于环境质量的标准和指导性标准文件比较少。另外,在筛选、调查污染场地等方面,都还需要制定出相关的标准和准则,如果相关的法律机制不完善,就难以保障土壤环评体系的构建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

1.2 科学数据较为零散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调查,科学家们已经收获了关于土壤环境的大量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不够集中化,十分零散,而且集中呈现在农业土壤和农业污染物方面,很容易对制定标准和政策的工作造成影响。在描述土壤中污染物的方面,并没有获得深入的研究,影响土壤质量评价的准确程度。

1.3 标准值修订难度大

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标准研究中包含着土壤负载容量法和元素背景值法,其又被称之为生态效应法和地球化学法。产量指标、微生物、酶学指标、食品卫生指标以及环境效应指标等可以应用到土壤负载容量法,从理论上讲,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应该为最敏感因子,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综合分析上面提到的指标,因为在土壤环境保护中,这些指标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4 风险评估具有这明显的不确定性

从国外土壤环境管理中所获得的经验可以了解到,法律规定的指导文件中根本无法包含所有的实际情况。比如说,加拿大就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如果通用指导中的条件无法满足当地实际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时,可以合理调整通用指导值。在很多时候,应该展开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例如:敏感环境、断裂带、土壤酸碱不平衡等12种情况都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我国土地面积宽阔,自然和社会经济有着很大的变动,这种情况下,展开风险评估工作时,便很容易导致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土壤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土壤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2 如何有效构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2.1 完善法律法规

目前,土壤污染物防治立法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如操作性弱、不够集中、不具针对性等问题。为此,相关领域必须要着手于《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与颁布,以此来对土壤污染的监测、检查和治理等工作进行明确的规定。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主要借鉴于国外的优秀经验,并出台了影响环境的评价制度,为此,在土壤环境方面,应该为其提供科学的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并合理规定其内容。就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来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是其中的一大缺陷。为此,在规划和建设项目评价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做出重视。

2.2 加强科学研究

对国家的统筹规划提出合理的意见,根据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的要求,让专家分析和整理好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相适宜的技术指导方案。具体来讲,首先应该将国家生态功能区规划和土壤环境的具体情况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了解各区域土壤环境情况和相关问题,并将土壤划分为保护、改善和修复这三大类,然后标定出相应的区域。根据这三类土壤的情况,可以将土壤环境管理的目标、内容和研究成果等明确出来,然后再去展开科学的规划,尤其是在应对水源地等较为特殊的土壤类型时,一定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2.3 实施适应性管理

在管理复杂、动态并且难以预测的系统时,适应性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和程式,它致力于解决不确定的复杂系统所带来的难题。很早之前,人们就已经在生态系统和环境管理中应用了适应性管理,很多国家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前情况下,虽然适应性管理的应用还并未成熟,而且应用中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但是其顽强的生命力是不可置疑的。

对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系统的不确定性受到了格外的关注。可以将利用和管理生态系统的过程作为一次实验, 在实验中收获经验。就适应性管理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学习”。同时,这也将人们尊重和认识自然的行为展现了出来。土壤的环境管理其实是管理区域生态系统的一种表现,其中有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为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较为复杂,而且存在开创性,所以在实施法律和或者是应用数据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还必须要将适应性管理机制建立出来,以此来动态管理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土壤环境监测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土壤环境监测流程

2.4 协调性原则与灵活性

要让生态效应标准的建设得到有效的指导,必须要将作物产量、微生物等指标进行全面的考虑。对于利益相关的人员来说,这些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平衡时,很有可能出现侧向某一方的问题。因此,应该站在整体角度,划分区域和类别,然后再将底线标准制定出来,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加灵活,使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利益各方的平等参与。除此之外,还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脚步,努力学习新的科研成果,以此来使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要想使环境问题得到更好的治理,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要将土壤环评体系的构建工作落实到位。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不断努力,以此来构建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土壤环评体系,让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环境影响适应性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有机氯农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环保部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