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2-02 05:05张羽飞
北方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新常态贵州

张羽飞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加快了发展步伐。民营经济是富民兴黔的“主力军”,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现分析了新常态下贵州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贵州;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26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0-0117-03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贵州省民营经济从增加财政收入、拉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突显了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作用。贵州省政府将发展民营经济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民营企业取得了好的发展态势,民营经济已成为振兴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常态下,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2017年我国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而贵州比全国低约七个百分点,与其他省份比较仍然存在差距,发展民营经济显得至关重要。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近年来,贵州省民营经济效益显著,总量持续增加。民营经济对全省GDP贡献较大,经济效益显著。由当代先锋网获知,2017年贵州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比2016年增长18.1%,从2016年的6 09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 201.68亿元,贵州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贵州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平稳增长,民营经济占GDP比重都在50%左右,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市场主体数量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实现新突破。2017年贵州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约234.33万户,比2016年增长13.5%,贵州省市场主体总量达249.56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贵州省市场主体总量的93.9%,民營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实现新突破。2017年私营企业户数49.47万户,同比增长23%。2012~2017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共增加约35.07万户,平均每年增加5.85万户,而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84.86万户,同比增长11.2%。全省民营经济主体数量由2012年的103.9万户增加到2017年的234.33万户,增长了126%。比较近六年来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增长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出,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户数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上升趋势明显,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规模实现新突破。

(三)就业人数稳步增长

截止2017年底,贵州省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共计669.4万人,比2016年增长12.3%,增速有所放缓,就业人数总量持续增加。从表2可以看出,2017年私营企业就业人数有345.2万人,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达324.2万人,2012~2017年,民营企业带动就业人数逐年增长,就业人数共增加393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加65.5万个就业岗位。根据表2,2013年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最高,达到了30.7%。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就业总人数同比增长率都在13%以上,贵州省个体、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增长率都比较高,从总体上来看,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人数的总量都在显著增加,民营经济对就业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2017年贵州城镇就业人数854.23万人,民营经济就业人员占贵州省城镇就业人数的80%左右。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带动就业的重要载体。

(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新常态下,民营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在贵州不断发展,相继在贵阳、铜仁、大兴、娄山关、遵义、安顺等地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高新科技产业,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止2017年底,贵州省民营经济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达到214户,是2012年的3.24倍。在高新区内,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等行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人才、资金、技术的快速集聚,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贵州省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效应不显著

产业集群效应是指在某一区域塑造和推广某个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并以此为纽带,将同行业中的众多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借助品牌和资源优势,以此产生集聚规模经济效益。集群内部能更好地实现技术、劳动力、信息、基础设施等共享。近几年来,贵州省民营经济逐渐突破传统和单一的发展模式,但在产业集聚、区域规模化以及在部分技术推广、转型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政府和民营企业管理者对产业集群发展认识不足,更缺乏整体战略规划,以至于贵州民营企业大多数未形成产业聚群,规模效应不显著。现阶段,贵州省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规模较小、自主品牌不多、集聚程度不强、科技创新尚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贵州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基本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因此,贵州民营企业产业聚集效应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融资难

民营企业存在中小微企业占比大、自有资金不足、流动资金短缺、缺乏专业化管理、信息内部化、抗风险能力差、产权结构简单等缺点,只能以间接方式融资,导致融资渠道单一。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完善的诚信体系和健全的财务制度,银行对企业的实际偿还能力很难评估,导致银行面临违约风险,银行会降低贷款授信额度,导致企业融资难。

(三)品牌意识淡薄

当前,贵州省众多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一方面,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程度大,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此类传统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层次低、同质化严重、价值不高,难以形成自己独立的品牌产业。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发展理念落后,民营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信。提升品牌意识,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常态下,新兴产业没有同步发展,大部分民营企业缺少自主创新品牌,品牌建设滞后。

(四)财务核算不规范

当前,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都意识到财务核算对企业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性,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和日常费用支出都与财务核算密切相关。财务核算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企业财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信息。在经营活动中,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严格的审批检查制度,财务核算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面临破产。当前,民营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健全,财务核算的管理制度也缺乏科学规范。一方面,由于贵州省部分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管理者直接干预财务核算现象严重,企业的财务核算缺乏外部监督。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核算部门没有直接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同时,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财务核算作用的发挥,这些都是当前财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

进入新常态以来,贵州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仍不够合理。由于贵州民营企业在发展前期起步低,受地理位置、交通设施、气候条件等外部条件的影响,2013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6:43:42.5,全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形成了“二三一”这种特殊产业结构。同时,民营企业内部人才匮乏,缺乏专业的科研团体,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有限,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低技术含量产业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而贵州省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都以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小,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2017年,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建材、冶金五大传统行业占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52.5%,而现代高新技术企业较少。

(六)管理水平不高

贵州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中小型企业,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全省民营企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厂房、作坊起步的,习惯于封闭化、家族化管理,在选人、用人上多为内部任用,这会导致企业优秀人才不能人尽其才,人才流失。当前,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管理资源,部分民营企业缺乏激励管理机制,不利于企业注入新的血液。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害怕市场风险,在市场竞争中选择安稳策略,新常态下,部分企业在扩大规模、产业结构转型后,并没有及时调整相应的经营理念。

三、发展对策

(一)强化产业集群建设

产业集群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使民营企业形成完整配套的产业链体系,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有利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知名度,企业间优势互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基于贵州当前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低、规模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现状,强化产业集群建设势在必行,贵安新区、遵义新浦工业园区等相关产业园区的集聚,为贵州民营企业集聚提供了参考。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惠企政策,为产业集群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做好发展的规划布局,维护好产业集群秩序,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强规模化发展意识,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创新企业发展模式,依托当地高等院校、科研中心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增强集群的创新力。地区企业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规划,加强自主抱团发展能力。民营企业也可以成立地区商业同盟商会,学习温州模式和台湾新竹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模式,提升产业集群效益,增强产业集群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首先,在政策方面。应增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设立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职能部门,设立专项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次,在构建社会金融环境方面。省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建立诚信体系,搭建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结合当地民营企业特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利用中小企业数据库,发布政府政策信息、金融与中介机构产品和服务信息,并根据民营企业长期的融资信息,对民营企业作出信用评价,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信用的分类管理。建立政府、银行与企业对接长效机制。监管部门适时了解企业的偿还能力,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做到企业信息透明化,避免信息不对称。总之,新常态下政府应积极采取鼓励措施,鼓励金融业深化金融改革,为民营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首先,貴州民营企业管理层应克服贵州经济发展滞后和社会意识形态落后的心理阻碍,解放思想,培养产品自信、品牌自信。其次,民营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他们的品牌战略,并通过市场调研,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定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敢于对企业的前景作合适的战略规划。最后,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品牌战略,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有效解决了贵州封闭地理环境的限制性条件,有利于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进行产品品牌的推广营销。

(四)加强外部监督管理

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外部监督管理。当前,完全依靠企业自身的自律性来加强对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管,是不现实的,这不适应贵州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核算制度也要同步更新,政府要不断优化企业外部监管体系,监督企业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明确会计主体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规范财务人员核查内容,强化财务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员工的财务意识,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规范财务核算流程,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

(五)优化产业结构

贵州民营经济要以“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为依托,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贵州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地方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严重过剩的民营企业从该部门中退出来,并给予适当的补助和政策优惠,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科学的政策,积极引导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科学化。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新设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没,鼓励高等院校与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创办创新型民营企业。就企业本身而言,要加快传统技术的改造,依托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优化产业结构。

(六)强化科学管理

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其市场竞争力。首先,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管理人员要解放思想和转变管理理念,积极了解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参加专业管理课程培训,让企业自觉实现从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其次,开放企业人才制度,改善企业的人才结构,积极吸收专业人才。敢于打破家庭式管理模式,用“唯才是用”代替原有的“唯亲是用”,逐渐淡化家族色彩。要善于选人用人,发现企业的优秀人才,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做到信任和尊重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认同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贵州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最后,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以管理制度代替人情,做到有章可循,权责明确,使企业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把分级管理与统一管理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组织者科学管理,防止多头领导的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民营企业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 何跃勇.贵州省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7.

[2] 周 静.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143-145.

[3] 田雪莹.新常态下苏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6):31-33.

[4] 赵德江.贵州省与福建省民营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

[5] 董大伟.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进研究(1978-2016)[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7.

[6] 杨 宗,赵建忠.经济新常态视阈下大理民营经济发展探析[J].当代经济,2015(25):18-20.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新常态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