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思想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2019-12-06 02:36任一弘
现代交际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任一弘

摘要:文化育人思想的核心是文化育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有关文化育人的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必然产物,文化育人思想进一步坚定了我国出国留学人才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文化育人 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009—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指出了新的历史方位。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立足中国特色,服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兼具国际视野,为人类共同命运和价值贡献智慧。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的基本功能是育人。高等教育进行文化育人就是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育人,文化育人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我国出国留学人才、来华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育人思想概述

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動的传承与发展,它是有形的文化和无形的文化的综合体。文化育人是用文化来育人。文化育人思想是对当代中国文化育人思想实质和发展战略的总体把握与顶层设计,核心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文化是灵魂,育人是目标,培育的是有文化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育人思想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高等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育人价值,即青年大学生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产生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想导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现实要求,不断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始终坚持知识育人和道德育人,从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青年大学生应当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人生座右铭,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兴国运行,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他也指出:“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时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兰芝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饱含着对文化与育人的浓浓深意。

二、文化育人思想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国际化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依托大学,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体系进行思想碰撞与理念交流的过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亟需应对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即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国留学人才回流情况、增进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情况、促进中外合作办学良性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就与问题同在,这就需要通过文化认同来巩固国际化的成果、弥合国际化存在的问题,突破和改造原有的文化认同。

文化育人思想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出国留学人才的文化自信。高等教育国际化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进修。随着我国出国留学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留在目的国发展,造成了我国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流失。究其根源,是我国出国留学人才的文化不自信与国外社会思潮对其误导所致。鉴于此,文化育人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深刻的必要性。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文化育人注重文化浸染的作用,即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形式感染、熏陶,强化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通过提升文化自信的方式,促进我国出国留学人才回流。

文化育人思想增进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来华留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受众,肩负着学习、融合中国文化的使命。来华留学生代表了其背后的国家,增进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来华留学生发展自己的国家,在中国与他国的合作共建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文化育人思想,源自中华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产生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为核心,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植根于留学生既有的文化土壤,实现文化融合与传播的重要意义,促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与认同。

文化育人思想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呈向纵深推进之势,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中外文明互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外的社会思潮和文化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出现人生方向迷失、过于重视西方的文化等现象,而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中国本土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可以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育人思想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文化育人思想作为推进当代中国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不仅体现了新时代文化育人思想对文化自信的内涵要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践行,更是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的整体部署与精神要求。

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大,中华文化正在引起世界瞩目。要让全球中华儿女在思想灵魂深处认同并信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一种骄傲和自豪,这就需要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最基本的自信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炎黄子孙对自己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和坚守,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在深谙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地用创新开拓的视野来谱写新的篇章。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出国留学人才理应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在留学目的国拓宽研究思路与视野后,更好地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因此,我国出国留学人才的文化自信需要培育与引导。我国出国留学人才需要传承与继承中国本土优秀的历史时期文化,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明确出国留学目的,借鉴国外有益的文化因素,学成归来,更好地报效自己的祖国。

绝大多数的来华留学生选择学成后归国发展,他们在中国学习的知识内容、文化体系等则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政治方向以及对华态度。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影响力,而且也是中国文化外交的意蕴与实现路径之一。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应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来华留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浸润的魅力。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使中国文化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交融,提升中国对他国的积极影响。继而使中华文化走出國门,为日后的双边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已具雏形。外方为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自由、民主、强调个人价值的外域文化氛围,拓宽了中国大学生的视野,但同时也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中西文化失衡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正视外域文化的影响,促进中外课程文化交流融合,通过学习增强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打破文化壁垒。同时,我们应该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以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中国希望。一方面,要不断增强中国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做到文化传播与国际交流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不断反省、超越、创新,同时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方案,培育具有中国特色且与国际接轨的中华民族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文化育人思想是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教育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一个重要议题,我们要正确看待国际化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文化育人的思想以浸润的方式融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进而为中国的发展吸引更有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7-12-13)[2014-05-0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20.html.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08).[2018-03-13].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技术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