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

2019-12-09 04:34齐文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

齐文娟,张 硕

(1.延安大学学术期刊中心;2.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理论中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引领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的革命精神,更是这一时期的道德规范。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资料实现极大的丰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因此,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践行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进入新时期,我们党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刻研判新形势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今后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因此,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人民服务理论、以人为本以及执政为民的理念等前人优秀思想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

1848年2月21日,《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在其第一部分讲到“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1]13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领导人民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资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逐渐走上与人民对立的道路,剥削随之而来。在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下,人民是没有真正自由的,职业沦为资本家剥削职员的工具,广大从业者毫无职业荣誉感。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是这一制度的主宰者,人民沦为维系这一制度运行的牺牲品。面对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现实,马克思总结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人民群众是这一动力的源泉,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的角度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列宁总结到“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2]在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归功于少数“英雄”式的人物,抹杀掉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而唯物史观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通过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主体的理论逻辑,从而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其次,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推动者。马克思在其《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讲到“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3]131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作用于自然界一种最重要的方式,这种方式同时也在进行着创造历史的实践。再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123从马克思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全面的发展才是完整的人。那么,共产主义社会是如何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共产党宣言》讲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45共产党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个大联合体里,每个人的智慧和才干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在新时代也必然能引领人民群众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功绩。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充分的认识到人民群众对于革命的重要性。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4]《决议》提出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办工人学校,通过组织工会来发动工人运动。同时,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也规定共产党的任务之一是“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宣传共产主义”。[5]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依靠力量。事实证明,在此后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也一贯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一)人民军队的拥民实践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初期,在工人、农民的配合下,各参战部队连续攻克国民党的数座乡镇、县城。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加之国民党派重兵增援,起义部队不得不调整作战计划,向井冈山进军。在撤退的过程中,党的前敌委员会重申军队的纪律,要求对人民群众秋毫不犯。军队行进到湖南桂东县时,毛泽东将以前约束部队的纪律和注意事项总结为“三条纪律”和“六项注意”。“三条纪律是: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6]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起义部队才能够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最后顺利到达井冈山,为革命保存了珍贵的火种。在这之后,毛泽东又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将“打土豪要归公”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同时,“六项注意”的内容也在增加,逐渐变成“八项注意”。新“八项注意”具体指的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以后,不论是在长征途中,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共产党都要求人民军队要严格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7年10月10日,为了联合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组成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各解放区的军队行动起来,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毛泽东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重新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起到了伟大的作用”。[7]《双十训令》发布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建立起各族人民期盼的新中国。因此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成功,同时也证明了党的人民理论的伟大胜利。

(二)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实践

早在我国西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当然,马克思唯物史观也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民本思想的另外一种表述。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到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过两次深度合作,但是每次都以国民党叛变而宣告破裂。究其根本原因,国民党代表的是地主和资本家的利益,而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工人和农民的利益,它是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残酷的革命实践证明,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要想推翻国民党的剥削统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改变对华军事策略,将军事重心转移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经历几次大的失败后,抗日政策开始出现动摇,重新将矛头对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党中央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号召全党、全军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思德在中共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下,主动报名进入大山中烧木炭。在一次赶挖炭窑的过程中,炭窑发生崩塌,为了救身旁的队友,张思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4年9月8日,中共中央为张思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毛泽东开篇就讲到“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8]“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对张思德最高的评价,为人民服务也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所进行一切革命的目的都是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离开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就变成空洞的口号。张思德从此成为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的代表。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号召全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5年6月11日,中共中央通过的“七大”党章中规定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党员的基本义务之一。1949年9月29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9]之后,“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宪法,它不仅是一项政治原则,更成为约束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法律规范。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0]45把人民放在心中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党员、干部必然是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心里必然时刻装着人民群众。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新时期的体现

1978年12月18日,华夏大地在经历了十余年浩劫之后终于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首先在我国的广东、福建开始试行,之后将这一做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由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摸着石头过河”的又一项伟大工程,这项工程完成的好坏与否完全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程度。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史经验证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贯彻“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事业的支持。

(一)以人为本的改革精神

邓小平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及时将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认为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党和国家就没有出路。他在许多讲话中谈到“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1]370可见,这一时期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体现为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的生活是有机统一的。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决定它必须要持续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认为“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的”。[11]116社会主义不代表贫穷和落后。1994年1月1日,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到“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2]由于改革涉及到的点多、面广,必然会牵涉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江泽民要求在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一定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可见,这一时期的以人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思想最后成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2003年7月1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13]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出访美国演讲时指出:“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4]由此可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注重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和支持,这种关怀和支持最后转化为以人为本的改革和建设理念。

(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出席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会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五个始终”的要求,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15]之后,江泽民在广东继续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阐释,“三个代表”是指“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6]可以说,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三个代表”提出之际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之时,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但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更应该注重加强对人民权益的维护。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又进行了更加详细的阐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也是人民决定的,党的执政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能使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党员、干部心中,任何情况下都要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2003年9月2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时指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体现。由此可见,执政为民不仅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回答记者布里廖夫的问题时讲到“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7]可见,执政为民的理念已在几代国家领导人之间达成共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也是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理念的凝练和升华。

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多次出现在习近平的系列讲话之中。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大会上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报告》中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继承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5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提法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当然,这一思想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基础上的又一思想结晶。人民群众是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国家、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利益、国家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形成有机的闭环结构,三者缺一不可。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召开,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10]48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其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深情的总结到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在这95年的历程里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终也是要将其回馈给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时,始终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力量之源,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只能依靠人民,发展的最终成果也要惠及人民。

其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体现的是共同富裕。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发展不均衡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共同富裕的思想就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中。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四十余年,在这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初步的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带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实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依然是不充分的、不全面的。对于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相应部署,习近平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出了要求。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出席开班式并在讲话中谈到,在坚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0]194共同富裕要求我们要切实解决好收入差距,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同时也是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当然,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的政治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更好的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发展,党的新闻舆论也应该从全局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各项报道仅仅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展开,站稳政治立场,报道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

其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文艺是与物质相比较而言,层次更高的精神需求,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群众希望看到质量更好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但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并非是无源之水,它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战狼Ⅱ》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影迷的认可,就是因为它无形中表达了人民对祖国复兴的热烈期盼,也唤起观众的民族自豪感。《海棠依旧》正是在习近平提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下完成的,该剧全面展现了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活形象,电视剧播出后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由此可见,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有成就的文艺作品,就必须要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其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谈到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进步,受众只需要借助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接收各类新闻信息。正如习近平所总结的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的。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尽快适应新形势,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当然,新闻舆论传播的载体改变以后,还要注重对传播内容的把控。新闻媒体应该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多报道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多宣传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事迹。习近平新时代是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习近平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8]当前,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根植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现实诉求,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了解群众、贴近群众,对群众的困难要及时帮助,对群众的怨气要及时化解。以人民为中心的舆论导向,就是要让新闻舆论工作服务于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五、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国家的政权。因此,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将其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规范和原则在全党、全军加以贯彻执行,最后形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人民服务”的准则和精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在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一些侵害人民群众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于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开放,贯彻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快车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步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刻研判后认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促进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重要思想。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思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