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理论综述与研究展望

2019-12-09 04:34何宏庆
关键词:金融科技研究

何宏庆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迈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而科技创新更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撑。只有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金融投入,才能更好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和水平,更有效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科技金融正在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的迈进,科技金融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探讨。

一、国外学者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国外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概念研究

在国外,虽然没有人直接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但是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之相近的概念是技术资金。学者们认为:技术资金是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其是金融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他们重点关注金融如何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关于科技创新,国外研究始于熊彼特。在其之前,西方理论界主要关注生产要素中的资本和劳动对经济产出的影响,而对技术因素对产出的影响基本不予考虑。熊彼特首次研究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在此之后,“新熊彼特主义”者对熊彼特“创新理论”进行了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两大流派:门施等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研究对象,注重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形成技术创新经济学派;弗里曼、纳尔逊等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形成为研究对象,注重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形成制度创新经济学派。尽管国外学者观点各异,但是他们都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过程,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研究

在国外,对于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Shumpeter(1912)较早地论述了金融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银行通过对拥有先进生产要素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最终推动科技创新。Saint-Paul(1992)指出: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为投资者分散风险,为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的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更好地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Stulz(2000)认为:银行可以通过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动态监控,决定其对企业的投资状况,为企业的融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CarlotaPerez(2002)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泡沫与黄金时代的动力学》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他认为: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关系密切,技术创新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强有力支持。二是科技创新对金融的影响。Consoli(2005)从动态演化机制的角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银行业的零售业务。Berger(2006)认为技术进步能扩大银行的规模,科技进步对银行等金融体系具有深刻影响。三是科技与金融的相互影响。JohnNeff认为:金融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必要的金融支持,金融对科技企业的周到服务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CarlotaPerez(2002)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科技与金融的相互关系。其认为金融资本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反之,技术创新会引起金融资本的快速增长。二者遵循的基本规律是:早期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引起经济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发展,风险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新技术领域,使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二者高度耦合,进而实现科技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本的几何级数增长。

二、国内学者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关于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

(一)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概念研究

在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科技金融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赵昌文等(2009)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1]洪银兴(2011)认为:科技金融是金融资本以科技创新,尤其是把创新成果孵化为新技术并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内容的金融活动。[2]汪泉、史先诚(2013)认为科技金融的目的是促进科技创新,核心是组织运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型企业,其具有定向性、融资性、市场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等特点。[3]房汉廷(2015)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技术资本、创新资本与企业家资本等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深度聚合的一种新经济范式。”[4]其由技术—经济范式、金融—经济范式和企业家—经济范式三个子系统构成。从科技金融的含义可以看出,科技金融的目标就是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关于科技创新的研究。周寄中认为科技创新由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组成。科学创新主要关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创新重点凸显应用技术研究、试验开发和技术成果商业化研究。傅家骥在《技术创新学》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没有活跃的技术创新,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就缺少实际载体。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科技创新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研究

关于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王宏起、徐玉莲(2012)引入协同学理论,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是互相作用、彼此制约的有机整体,应不断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5]徐玉莲(2012)通过仿真方法验证了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投入、资本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明显,而银行贷款对科技创新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芦锋、韩尚容(2015)通过面板数据发现:科技金融在技术创新阶段、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阶段对科技创新作用具有差异性。[6]张帅(2016)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得出结论: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支持作用显著,银行信贷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创业风险投资则对技术创新有抑制作用。[7]杜江等(2017)利用空间地理权重和空间经济权重下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对我国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关系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科技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上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作用。[8]

(三)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模式研究

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模式。肖嫚(2012)以为杭州市为例,通过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政府、科技银行和担保公司共同支撑的“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力图创建多维支持、共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9]李轶(2012)研究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和德国以银行主导的科技金融融资模式以及国内蚂蚁金服的大数据征信、成都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模式,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是科技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付剑峰、邓天佐(2014)在介绍桥隧模式、路衢模式和云融资服务平台模式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三种模式的优劣。

(四)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评价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效率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张玉喜、赵丽丽(2015)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科技金融投入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短期内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然而长期内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10]章思诗等(2016)运用DEA-Tobit模型,以高技术企业、政府和创投企业这三个科技金融主体为视角,对我国2009—2014年24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各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11]徐玉莲等(2017)从科技金融资金总量、科技金融投资绩效、科技金融结构和科技金融环境等方面构建科技金融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科技金融成熟度综合指数与分项指数计算方法,认为中国科技金融成熟度处于政府引导下优化发展阶段。[12]赵文洋等(2017)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结构影响科技创新的效率。科技金融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公共科技金融占比、风险投资占比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而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占比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13]汪恒、汪琳(2018)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比较政府、企业和其他金融市场R&D投入对各行业产出的影响,认为政府资助与企业投入对技术产出有显著影响。针对研究结果反映的问题,不仅需要加强科技金融创新,还要提高科技金融的投入效率。[14]

(五)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

研究表明,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科技金融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产生诸多风险。朱旭强(2010)认为不同投资者对科技企业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者投资决策就是最大化其冯·诺依曼-摩根斯特(VNM)效用。[15]汤汇浩(2012)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科技保险中存在的相关风险,提出要从加强科技金融信息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投资体制、深化改革银行贷款制度、加快拓展科技保险业务等方面入手,夯实科技金融发展基础,降低、分散、补偿和规避科技金融风险。[16]闫福等(2012)指出,科技型企业由于其现金流不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大,管理规范不成熟,技术、财务和市场风险较高,承受着较大的经济的、时间的压力,造成融资障碍。[17]肇启伟等(2015)也认为技术风险高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张成思和刘贯春(2015)认为高风险的科技企业和产业在金融资本供给量不足时会存在融资瓶颈,并进而抑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刘立民等(2016)以陕西省为例研究了科技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并分别从政府、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和科技企业四个层面提出了完善科技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议。[18]邓彦等(2017)以广东省商业银行为例研究了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的风险及其管理对策。他认为商业银行是科技金融融资的主要渠道。商业银行要通过内部制度约束、风险评估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对科技金融创新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满足科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科技型企业存在潜在经营风险,提升自身风险的承受能力。[19]

三、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一)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发展机制、效率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研究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第一,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和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第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科技金融如何促进科技创新问题,而关于科技创新对推动科技金融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第三,对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研究相对较多,而对相关风险管理研究相对较少。

(二)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研究展望

第一,加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和机制的研究。科技创新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都需要科技金融的支持。科技金融与科技产业创新各环节的对接必须有相关政策支持才有保障。现阶段,相关科技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步伐缓慢,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机制还不健全,其严重制约着科技创新进程。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深化对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机制的研究,为政府、金融业和科技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使科技金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第二,重视科技创新对推动科技金融的作用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注重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问题研究,对金融企业如何利用科技创新进行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要不断加强高校、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协同合作,凝练研究方向和创新研究成果,使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实现良性互动。

第三,强化科技金融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成本。但是,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保障问题,由此对投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形成极大的挑战。为此,今后应加强对投融资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等关键问题的研究,用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指导科技创新实践,使科技金融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