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9-12-10 07:15刘耕榕综述尹列芬审校
云南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存率单抗复发率

刘耕榕 综述 尹列芬 审校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云南 昆明 650101)

CD5是一种表达于T细胞及少部分B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7kD,结构上分为胞内区与胞外区,分别含有93个氨基酸及347个氨基酸。CD5含有一个基于酪氨酸的免疫受体抑制基序,它可抑制T细胞反应并保护B细胞免受B细胞受体(BCR) 信号介导的凋亡。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中,常见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套细胞淋巴瘤等疾病。据报道,CD5介导的信号通路亦可使B细胞通过自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 促进B细胞存活。目前尚不清楚CD5在恶性B细胞中的表达是否将导致化疗耐药及微环境的改变。CD5阳性(CD5+)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为一种异质性的疾病,最早报道于1995年[1],与DLBCL相比,有其独特的临床及病理特征,WHO在2008年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分类中建议将原发CD5+DLBCL作为一个独立免疫学类型的DLBCL。据国外相关资料统计,CD5+DLBCL占所有 DLBCL患者的 5%~10%[2],临床中少见,目前仍无标准的统一的方法治疗,下面就CD5+DLBCL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预后做一综述。

一、CD5+DLBCL的临床特点

CD5+DLBCL是DLBCL中的一种稀有亚型,好发于老年女性,常有乳酸脱氢酶升高、B症状、多发结外病变,骨髓、肝脾和中枢神经系统(CNS)最易受累,初次就诊时患者即已多处晚期(常达Ⅲ或Ⅳ期),基础情况不良,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高,呈侵袭性病程,预后差[3],且与细胞起源无关[4]。国外一些研究使用基因表达谱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周期蛋白 D2(CCND2) 可作为DLBCLs独立的低生存率指标,且CD5+DLBCL生物侵袭性高及预后差可能为CCND2过表达所致[5]。同时,CD5+DLBCL还易发生中枢受侵,通常DLBCL侵犯CNS的发生率<5%,而在CD5+的DLBCL患者中,侵犯CNS的发生率却高达13%[6]。研究证实,CD5+的DLBCL整体治疗效果与CD5阴性(CD5-)的DLBCL相比较要更差。西方群体报道,CD5+DLBCL患者的总生存率(OS) 明显低于CD5-DLBCL患者(5年OS率分别为35.5%和64.8%)[7]。不管化疗方案中有无利妥昔单抗,CD5+DLBCL患者近期反应均良好[4],但远期预后不佳,其复发率亦居高不下[8-9]。

二、CD5+DLBCL的治疗

1.R-CHOP方案:R-CHOP是DLB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前期相关研究显示,CD5+的DLBCL对其效果不佳。Xu-Monette等[7]报道采用R-CHOP方案治疗的CD5+DLBC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 率仅为21.3月,而在Alinari等[4]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患者的中位PFS也仅为18月。Niitsu等[8]对102例接受CHOP或R-CHOP方案治疗的CD5+DLBCL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结果显示含有利妥昔单抗组的4年PFS明显高于CHOP组,包含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PFS,但OS率并无改变,R-CHOP方案亦未能很好的降低其复发率。同样,使用利妥昔单抗亦无法减低该病的CNS高浸润发生率[3]。Miyazaki等[10]在对337例原发CD5+DLBCL的大型研究中观察到,起病时即有3.26%的患者CNS受累,无论治疗方案中是否包含利妥昔单抗,均有约12%的患者在治疗后仍出现CNS复发。

2.R-EPOCH方案:Thakral等[2]研究了130例接受一线R-EPOCH方案治疗的原发DLBCL患者,并将CD5+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OS率与CD5-DLBCL患者对比,结果显示130例DLBCL患者中仅有 16例 (12.3%) 为 CD5+,CD5+组和CD5-组间大多数临床病理特征包括细胞起源和MYC、Bcl-2及Bcl-6基因重排的频率均相似,然而,伴有CNS侵犯的CD5+DLBCL患者的CNS复发率较高(33.3%vs 15.6%;P<0.01) 且Ki67增殖指数亦更高,同样,CD5+组的中位OS率明显低于CD5-组(28.13月vs未达到,P=0.006)。多因素分析提示CD5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因素。R-EPOCH方案似乎无法改善原发CD5+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

3.来那度胺+R-GDP:Zhang等[11]报道了一例患有难治性CD5+DLBCL的亚洲男性,其临床表现为腹痛和体重减轻,CT扫描提示腹腔包块、广泛淋巴结病变、脾大及回盲部肠套叠,随后行腹腔包块穿刺活检,免疫组化提示non-GCB型DLBCL,随即引入R-Hyper CVAD(A) 方案作为抢救治疗,但没有产生实质性效果。后采用R-GDP方案作为二线治疗,也仅产生部分反应,然而,在R-GDP(R2-GDP)中添加来那度胺后却达到了完全缓解(CR)。来那度胺是一种强效免疫调节剂,其可增加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并可增强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对活化的B细胞样(ABC)型DLBCL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研究表明CD5+DLBCL可能与(ABC) 型DLBCL具有共同的基因表达谱通路,故来那度胺有望对CD5+DLBCL患者产生良好的反应。

4.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复发难治的DLBCL,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其有效的治疗策略[12]。Goto等[13]就曾为一例原发于皮肤的CD5+DLBCL老年女性行外周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的24月内持续达CR。近期效果使人欢欣鼓舞,远期疗效仍然有待继续追踪。SWOG-9704的研究成果同样显示对于IPI达3分的DLBCL患者,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PFS方面抑或OS方面均显著强于非移植组,而CD5+DLBCL的发病群体IPI评分多较高,该治疗策略是否适用于CD5+DLBCL患者仍有待前瞻性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鉴于CD5+DLBCL好发于老年人,因而该类治疗方法的使用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5.靶向治疗: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CD5的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的进展息息相关。于CD5+DLBCL患者而言,CD5的表达将致使肿瘤细胞对自身免疫的逃逸。利妥昔单抗是一种能与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GELA的LNH-98.5研究及MINT实验均已证实对初治的DLBCL患者而言,不论老年患者,抑或年轻患者,R-CHOP方案较之CHOP方案,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OS[14,15]。Niitsu等[8]的研究证明对于CD5+DLBCL患者来说,联用利妥昔单抗存在PFS上的获益,加之利妥昔单抗对其他DLBCL疗效良好,故当前仍然建议将利妥昔单抗联用于CD5+DLBCL。利妥昔单抗联合较强烈的化疗可能让该类患者受益,那么能否像利妥昔单抗一样,将来研发出针对CD5的靶向治疗药物或许是提高CD5+DLBCL患者治愈率的关键所在[16]。文献报道,Bcl-2抑制剂、STAT3抑制剂,通过调节BCR信号转导、肿瘤微环境及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轴的治疗策略亦可能有助于CD5+DLBCL患者的治疗[7]。

三、CD5+DLBCL的预后

CD5表达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Linderoth等[17]及Wright等[18]的研究成果亦表明,CD5+的DLBCL生存率及PFS更低。CD5+DLBCL侵袭性强,生存期明显短于CD5-DLBCL,患者远期生存率低,病死率高,预后极差。而多发结外病变和CNS受侵又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NCCN指南建议累及骨髓、眶周、脑膜、睾丸等处的DLBCL应进行CNS的预防。而国内学者张建华等[19]认为,早期使用大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同时进行鞘注,或对颅脑进行放疗可能有利于防止发生CNS的受侵,这一想法仍需大量病例资料去进行总结验证。张倩等[20]则认为应对此类患者行常规的CNS预防。

四、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CD5+的DLBCL临床少见,多发于老年女性,结外易受累,CNS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呈侵袭性病程,预后极差。目前仍无标准的最优治疗方案。而DLBCL又被称为是靶向药的“坟墓”,到目前为止,所有在R-CHOP的基础上加入靶向药来提高治愈率的尝试全都以失败告终,尚在进行中的只剩下罗氏的Pola+R-CHOP的Ⅲ期研究及新基公司评估来那度胺+R-CHOP在初治 (ABC) 型DLBCL中疗效的ROBUSTⅢ期研究,形势不容乐观。那么为了改善CD5+DLBCL患者的预后,亟需探寻除R-CHOP以外的治疗方案并加强CNS的防治。

猜你喜欢
生存率单抗复发率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抗PD-1/PD-L1和CTLA-4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