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拔牙与传统拔牙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9-12-12 02:44甘升远
医药前沿 2019年32期
关键词:微创入院数值

甘升远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牙拔除术属于口腔科较为常见的术式,术式牙拔除术可对患者口腔软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近些年随着我国居民对牙齿健康的重视,畸形牙、阻生牙以及严重错位牙及时行拔牙术对改善患者口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1]。微创手术近些年在我国临床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本次比较行传统拔牙与行微创拔牙患者预后情况,从而论证微创拔牙临床应用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行拔牙术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拔牙)与实验组(微创拔牙),实验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比例为20:17,年龄在20岁至77岁,中位年龄为(45.12±1.12)岁,有17例为畸形牙,有10例为阻生牙,有10例为严重错位牙。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比例为21:16,年龄在22岁至76岁,中位年龄为(45.15±1.15)岁,有15例为畸形牙,有12例为阻生牙,有10例为严重错位牙。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患者入院后医师结合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判定患者符合相关口腔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需行拔牙术,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患者家属临床诊断结果、目的、内容,在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医院伦理会同意后实施拔牙术。排除标准:(1)排除血压、血糖、心率术前控制不佳患者。(2)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3)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系统疾病患者。(4)排除不耐受拔牙术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术前行口腔X线片检查,医师根据患者术前口腔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两组患者拔牙术均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沿牙齿近中颊侧插入,而后通过锤击或增隙等多种方式将患牙挺松并拔除。实验组患者先采用高速涡轮机将患牙牙表牙体组织去除,而后对牙体进行分解、增隙,最后采用微创拔牙刀将患牙拔除。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24h相关炎症数值变化情况。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炎症数值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术前相关炎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4h各项炎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2,实验组术后共有2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共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炎症数值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炎症数值变化情况(±s)

注:“*”表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各项炎症数值与入院前相关数值t值检验结果为10.221、13.454、11.512、14.544、10.767、10.202,数据差异明显,P<0.05。

例别例数CRP(mg/L)TNF-α(ng/mL)IL-6(ng/mL)入院时24h后入院时24h后入院时24h后实验组3722.36±2.5410.59±2.41*7.15±2.553.18±0.23*26.37±2.2215.55±2.27*对照组3722.39±2.5314.77±2.42*7.19±2.545.88±0.24*26.29±2.2320.54±2.29*t-12.25114.09117.15413.55412.28312.556 P->0.05<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n(%)]

3.讨论

拔牙术属于有创性外科治疗手段,手术操作过程中可对患者口腔软组织、硬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除此之外,需要实施拔牙术的患者多牙冠不足、牙根结异常、牙根形态异常或畸形牙患者,牙冠、牙根异常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牙髓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2]。传统拔牙术与微创拔牙术相比,其包括凿劈、锤击等操作手段,上述操作手段实施过程中对患者口腔软组织、硬组织在内的解剖结构造成较大的损伤,口腔软组织、硬组织损伤可促使机体分娩大量炎症因子,在炎症因子的作用下致使拔牙患者术后口腔黏膜肿胀甚至感染[3]。微创拔牙是近些年新兴拔牙技术,微创拔牙术的实施主要借助专用长钻针以及高速涡轮机,先对患者牙冠以及牙根进行分离,而后使用微创拔牙刀对牙体进行切除,该微创手术的操作可极大程度提升拔牙术操作的安全性,在术中极大程度保护患者口腔骨组织,有利于拔牙患者术后口腔软组织、硬组织自身修复,减轻拔牙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

袁金宏临床研究显示传统拔牙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4%,明显高于微创拔牙患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行微创拔牙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袁金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论证了微创拔牙安全性。本次研究在既往临床研究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炎症数值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机体炎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微创拔牙可减轻对患者口腔组织造成的炎症刺激。

综上所述,微创拔牙明显优于传统拔牙。

猜你喜欢
微创入院数值
用固定数值计算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作文门诊室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作文门诊室
基于Fluent的GTAW数值模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作文门诊室
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刀在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观察
带凹腔支板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