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研究

2019-12-13 11:51
法制博览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产力异化马克思

马 玉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人类历史本来就是一个逐步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人的发展这一命题从古至今就被哲学家们思考并提出自己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们就阐述了他们关于“人的和谐发展”的思想,例如“认识你自己”、“人的灵魂说”、“人的三要素”,再到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哲学家们开始陆续提出许多关于人的学说。“人学革命”作为文艺复兴最大的特点,大力提倡了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在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们从人性出发,批判专制制度和宗教愚昧,提倡自由、平等和民主。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全面发展的人”。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用理想中的人去构建人的全面发展,忽视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对人的影响。前人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对马克思有着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的全面的发展”这一伟大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立足于实践并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演进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发展的理论时可以从四个阶段: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萌芽阶段: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的发展理论初步显现的端倪。马克思认为注重人类的幸福和人自身的完美是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最需要考虑的两个方面,由此就可以看出人的发展的萌芽。马克思在少年时期并没有受到过哲学的教育,但从这篇论文中就已经显现出他对人的发展关注与思考。1841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着重考究了人的自由等问题。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的观点更加的完备。通过对原子运动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的探究,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也要打破对自由的束缚,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对自由进行哲学方面的探讨。但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不同于原子运动是受到社会的规范的自由,同时也为马克思后期人的发展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发表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文中指出“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因此就连自由的反对者在反对自由的现实的同时也实现着自由”,因此马克思认为自由可以看做是人的本质,并把争取自由和政治斗争联系了起来。马克思在其发表的《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明确指出了人与人的不平等导致了分配的不公平,政府通过剥削贫穷人民的自由而获得自由。从此,马克思就对人的发展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索。马克思所办的《德法年鉴》中开始把人类的解放纳入人的发展当中,并认为可以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使人类得以解放。马克思在其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由此可以看出无产阶级要想实现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必须把革命理论同革命实践相统一。

(二)形成阶段: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探讨人的发展这一命题时,是从人的本质即劳动出发的,他认为旧时分工和私有制导致劳动异化,进而导致了人的异化,从而导致人畸形的、片面的发展。他认为只有消除私有制扬弃异化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历史是由人所创造的。在这期间,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概念和实践观都得以发展,并且用在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来阐述人的本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对人的本质的进行了初步解释,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不同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的人的异化抑制了人的发展这一观点,他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异化所带来的影响,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人的异化也是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

(三)发展阶段,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对人的发展进行了着重的阐述。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人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历史的束缚,但在这种条件下人也在努力的发展着自身。因此人在符合历史客观规律的同时不断地发展自身。并且马克思在思考机器和人的关系时,他肯定了机器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相应的也就提高了人们的物质资料水平,但他同时也意识到了机器的普遍使用加深了分工,使工人工具化,从而导致了人的片面的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发展的个人,由于个人的自由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社会和谐人的地位平等。另一种是通过交往,人与人密切的交往扩大了自由空间以至于人得以发展。他还认为,人的发展也会受到物质资料生产的影响,人们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的发展自己。并且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四)成熟阶段: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资本论》

在马克思经典的经济学著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他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把社会历史分为三大社会形态来研究人在其中的发展情况。第一大社会形态,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都是人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人们在有限的区域里发展着,这是一种人支配人的社会形态;第二大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时期以物(资本)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在这一形态中物质交换成为普遍的行为,多方面的需求也得以基本满足;第三社会形态是在第二社会形态基础上建立的,在后资本主义时期消除了私有制和商品生产,生产力的空前的发达使人们各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人得到了自由全面的发展。在《资本论》写有:“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这充分展现了只有在充足的时间里人们才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发展到此阶段也走向了成熟。

二、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

(一)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先于马克思的哲学家们把人的发展思想建立在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思想基础上的,但是他们的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理论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立足于实践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度发掘,认识到发达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物质水平扩大了交往范围,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优于以往所有的社会形式。但同时马克思又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们的劳动发生了“异化”,进而人的本质也会随着劳动的异化而发生异化。在资本主义旧社会分工下工人如同机器一样固定在特定位置劳作,从而固定了他们的思维使工人为资本家服务,因此人的发展是不全面的。马克思指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异化劳动,就要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用共产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共产主义既是经济制度的变革又是新的社会关系的确立,这个社会在扬弃一切异化的条件下使人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并展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条件。”

(二)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涵义

深刻了解人的发展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人的需要,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个性和人的社会关系四个方面出发来全面了解人的发展理论。

第一,人的需要。“你自己的本质即你的需要。”马克思把需要上升到了本质的高度,这就说明人的需要对人的生存及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因此,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首先要能够维系自身的生活,最基本的生活要满足自身吃、喝、住、穿,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以获得基本的生活需要。然而,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除了对物质有需求之外,还会对精神有所需求,这种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如:自由、平等、公正以及真善美等。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层次越来越高,这也就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不断追求和完善的过程中,人的能力不断的发展就是为了满足需要的不断发展,人也就摆脱了自身的局限性而获得发展。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物质需要才能得到彻底的满足,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使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自由全面的发展自己。

第二,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也就是是劳动。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最本质的东西,也是人走出自然界形成人类社会的最本质的特征。因此,人类的劳动能力可以分为先天所具有的自然力和后天形成的社会能力。人通过先天的自然力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自然界中获取所必需的物质生存资料,人也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发展人的自然力。人的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德,一般包括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能,其在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时,总会受到外界对象的各种束缚,所以人在不断打破束缚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也为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创造了条件。

第三,人的个性。马克思认为所谓的人的个性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社会文化、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所形成的独特的心理与行为。也就是说,人的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受特定社会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人的个性是表现在人们交往活动中的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在马克思看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和人的个性自由、自主、自觉的全面发展阶段。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就需要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成为自己社会的主人、自然的主人、自己个性的主人,从而推动人的全面的发展。

第四,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即在社会生产和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无法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人需要在社会中生存,就需要通过广泛的交往来维系和发展社会关系。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因此人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关系发展的影响。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就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探究人的发展时要把人放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这样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每一阶段人发展的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人发展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它们超越了地域、种族、语言等,人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三、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不同于之前的哲学家以抽象的人出发点来阐述人的发展,而是站在实践的基础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方面来寻找路径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既影响着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人的发展,是其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物质和量的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因此人们在获得根本解放之前要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保证生活水平的质与量是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人的发展总是历史的、具体的,人的发展程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物质基础得到保证,与此同时人们会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发展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为了保证生存人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生产出满足需要的产品,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提升和发展自己。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近代,随着工厂手工业和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和广泛普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有空闲的时间来发展自身。到共产主义时期,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在此时就会具备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二)教育事业的综合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马克思指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而且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在我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人并不是生来就已经具备所有技能的,是靠后天的教育获得发展的能力和开发潜力、创造力,从而塑造有个性的人。教育又分为技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技术教育使人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人们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而素质教育不仅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们不在把目光集中在短小的利益而是为以后的长远的幸福努力,而且还包含了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使人们在交往中保持着道德伦理底线,提高了交往的质量,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在探索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路径时,从根本上设立立足点,不但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要通过教育的方式促进人、社会的进步。

(三)先进制度的制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政治保证

消除旧式分工和私有制才能使人从畸形发展向全面发展的转变,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在旧式分工的生产活动过程中,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如同机器一样被迫从事单调而乏味的工作导致人不全面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与旧式分工的矛盾日益显现,当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关系不能相适应的程度,这种旧时的生产关系一定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消除旧式分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劳动者,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因分配不均而导致两者之间的矛盾,致使生产关系发展的缓慢而影响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要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要消除旧式分工、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总而言之,深刻学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涵和实现条件对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理想状态并不是幻想,而是能通过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当然实现人的全面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先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为我们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探究路径,使我们能够在立足于实践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应该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生产力异化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