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农业产业的模式创新

2019-12-13 08:23赵沅侨刘明
商业文化 2019年2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资现代农业

赵沅侨 刘明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绿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推动网络扶贫、统筹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十大项重点任务,涵盖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加強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分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近三十项具体任务。中国进入数字乡村之路发展的快车道。

纲要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新业态。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这说明,伴随过去五年“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已从传统的土地流转向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数字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产业链条与结构模式的合理性是支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数字乡村背景下也要重点关注发展模式的转变。互联网带给农业的影响不仅仅是转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更需要将资本进行信息化的利用,扩张农产品信息化、商品化、电商化、促进农村的经济与消费同增长。

互联网农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

目前阶段,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融合,而创造出的新的产业形态和产业能力。“互联网+”带动传统农业升级,其主要表现就是催生了互联网农业。中国数字乡村的转型发展与“互联网+现代农业 ”相伴而行,正在从机械简便化的2.0时代,迈向精准化、智能化、定制化的3.0时代,“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启了中国农业升级转型的新模式。

一、现代化农业互联网化的背景发展

(一)政治制度扶持与规划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始终面临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两大挑战。这两个难题不仅与我国人口健康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现今农村劳动力在大量缩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少的年轻人从事务农工作,人均分配可耕种土地的面积也随之减少,发展科技推动农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为解决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提升种养效率保证粮食与食品的安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就成为当务之急。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从政策方面对物流、金融、电商等商贸问题进行了宏观调控,在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的同时进行了规范限定,使得互联网农业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由于政策调整使得信息化农业发展更为迅速。

(二)人才回归影响农业互联网化

随着“新农人”概念的引入,互联网化的农业发展层次加深。概念上的“新农人” 主要是指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的承载工具,进而围绕农业进行生产运输,进行产业流通,并提供相关服务的人。中心思想主要是指围绕农业通过互联网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早已有超过百万的新农人,并且数字仍在逐年增加。从事此类型工作的新农人,都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管理才能,同时其运用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维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发展,在进行“三农”建设时,仍不 忘初心进行自主创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在改善农村人才问题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现有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产业科技化,推动产业模式转型升级。

(三)互联网推动信息化技术发展

电子运算化在农业产业中深度融合,转型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随着电子化信息通讯设备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化,中国广大农村已经具备了产业升级的基础设施条件。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不断深入落实,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地区已将宽带、光纤等覆盖于各个角落,大幅度促进了互联网的覆盖率,并且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密布发展,使用手机进行农产品营销的农民也越来越多。据有关调查显示,农村相关行业数据库已经建立,不少地区还建立了农业群网站,信息技术交流服务平台等,都充分证明农业领域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发展的设备资源条件。 此外,随着科技的推进,云技术、遥感设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都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虽然我国农业领域的高科技应用起步较晚,但影响力较大,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前景都不容小觑。随着创新型的经济模式的演变,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融合都促使农业商业发展模式趋向互联网化。

二、互联网农业产业升级

(一)互联网需求增长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生产链条的规范化与扩展速度使得大规模的产业式农业生产成为常态,中国农业已经改变了传习两千多年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同时,互联网带来了现代农业产业相关的生产、运输、物流等系列链条的资金需求量与产品生产数量的需求都与日俱增,并且随着生产业态的改变,管理模式和管理的信息需求量剧增,发展带来的各种需求不断加深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的融合进度,而这种融合的深入发展又不断催使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升级。

(二)电商普遍化促进“三农”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流行,购买方式逐渐电子化。据商务部电子商务研究院有关调查表明,网络购买力成为当前交易方式中增长速率最快的交易方式,因此电子商务也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促进“三农”的发展,更深刻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下游贸易。电商彻底改变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联系,在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还促进了交易的效率,加速了信息的分享与传递。另一方面,数字化的生产销售更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在有电商介入的乡村,翻耕补种既看天时又看淘宝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电商还促进了农村信息的交流与传送,使得农业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三)互联网促进农户与消费者的双赢

农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促进了消费者与农业的直接沟通进而提升了交流体系内的农民地位,加强了双方的双向互动。例如, 对于种子、施肥、采摘的问题可以进行相关的探讨,加强农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沟通的效果,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拓展销售的范围推广传播,使得消费者安心省力,通过彼此的努力共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促进多方共赢。

三、互联网化促进农业转变经营链条

在过去,由于我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在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农业领域信息滞后现象极为严重,因此使得交易的成本增长、交易流程复杂、用户不聚集、产业发展滞后等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展,大空间式市场领域使得交易资金回笼缓慢、农戶经营困难。如今,在数字乡村背景下,全国农业信息可以实现实时互联,农业产业经营链条已在互联网接入之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一)转变农业服务平台的生产资料

当前国家农业土地资源流转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批量上马,因此愈多电商平台扩大对应的农业领域业务,在终端争夺农村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化的农业市场平台发展快速,不断拓展农业经营链条的可利用空间。在此基础上,传统的经营销售模式已发生多元化的转变,促使产品更保值、服务更优质、物质供应更多元,推动了高效的技术平台与交流平台的普及,促进了生产资料流转方式大范围转型。

(二)互联网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传统的农业服务行业已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以问题最突出的农资行业为例,传统农资行业存在农资行业信息不对称、物流水平落后、金融资源不充分、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反应不及时等诸多“痛点”。现在搭上互联网快车,这些难题有望破解。依托数字乡村,农资企业纷纷加入电商平台,其优势在于优化传统购物渠道、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中间费用,为企业和农民省钱,在缩短农资供应渠道的同时,让农资离农民更近。目前,我国“互联网+农业服务”正处于发展的蓬勃时期,各路资本积极涌入,加之政府对农村电商的大力推进,使传统农资企业纷纷触网。对农民而言,除了便捷地购买农资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机具的售后服务等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农技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这也是农服企业迈入互联网经济之后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三)农产品销售模式电子化

数字乡村背景下,电子商务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加快了传统农业的商品模式转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实施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四)互联网金融与农业新融合

随着农业的加速发展,资金需求急速增加是必然趋势。随着农户进行规模生产,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等,信贷资金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三农金融需求缺口巨大,数据显示,三农金融缺口在2022年或将达3.05万亿元。另一方面,由于乡村的人群的征信体系更加不完善以及项目集中度不高、贷款资金额度小等原因,银行更愿意将主要业务放在城市中,进而忽略了这批人群的资金需求。这样的背景下,给了P2P网贷一个攻占三农金融的好机会。随着农村金融蓝海逐渐显现,互联网巨头、互联网金融集团、农资上市公司纷纷高调进入这一市场。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P2P网贷三农业务累计成交量为1164亿元,P2P网贷行业涉及三农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95家。近两年,涉及三农业务的P2P平台日渐增多,三农金融成为P2P领域的必争之地。

农业产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一、互联网农业的创新模式

互联网农业的创新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所有产 业链环节,由此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并且随着 “互联网 + ”的应用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还将涌现,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农业的活力和张力。

(一)互联网农业的产业链融合

数字乡村背景下,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中,互联网都有深刻的渗透,形成了创新的互联网农业形态。

首先,在现代农业的产业链中,农业的生产前的实践模式就是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提供生产原料,例如:各个农产品的种子、肥料、农药、农业耕种时的机械设备等等。“互联网+现代农业”在生产前就可以构建农资电商,并且帮助农业生产者进行产品培育服务等。其中,“互联网+现代农业”最主要的实践表现在:构建电商,为了方便耕种和买卖,可以配套下单、支付和运送;通过互联网,面向有关从事农业发展的企业进行招商,吸引农资供应商;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进行培育,建立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服务平台。

第二,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出现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制定合适的计划和管理模式实现农产品的智能化生产。通过借助“互联网+”中的大数据和技术手段,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传统的农业产品生产环节,生产过程比较复杂,人力物力投入的也比较多,效果却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在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了“互联网+”的农业生产发展,大大地缩短了传统农业的生产中的环节。因此,也就逐渐产生了订制农业,就是由于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别化,导致出现了订制农业。通过互联网打开了供需两边,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从而农业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也加强了农业生产更加标准,更加符合人们和国家的需要。

第三,现代农业的产后环节,就是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互联网+现代农业”之所以也能在现代农业的产后环节发挥巨大的作用,就是因为可以通过“互联网+”的作用来创建电商,再通过电商的作用对农产品进行合理的分配、运输和销售,具体包括:新鲜的农产品配送给销售电商、农产品网上销售商城、专门的特色农产品电商等等。尽管不同的农产品分配给不同的电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缩短中间的繁琐过程,更高效率的提升农业产后环节的分配效率,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改善现代农业的生态。

总的来说,数字乡村经济的全产业链对现代农业的生产以及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互联网的运用,更高效率的发展农业,使得农业不管在哪个环节,都能做到运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实现最多的生产和销售。尽管目前一些互联网应用还不尽完善,很多应用模式还有试错和提升的空间,但这并不能阻挡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资现代农业
供销合作社:严厉打击农资假冒伪劣行为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省供销社与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无锡农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5月上旬重要农产品和农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