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对近代中国乐器改革思想带来的改变

2019-12-16 17:44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乐器民族

高 扬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一、新时代下的中国乐器改革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以的“第四个自信”。作为音乐专业学习者,特别是在学习了《艺术学原理》一书之后,本人对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思考。

在20世纪,中国饱受战争摧残,无数学者思考如何使国家走出困境并为此不懈努力,在那个时期,我们看到了自己在体制、科技和文化上的不足,于是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西为中用”等等一系列改革运动的拉开,促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革。在音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形式都受到深刻影响。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所提倡的学堂乐歌符合社会、政治需求,在当时盛行,启蒙作用甚大。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有着千百年历史传统的民间、宗教、古典、文人音乐迅速衰落。从那时起,许多爱国主义音乐家,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环境下对相较之下而显“弱势”的中国乐器进行改革。这种背景下的管弦乐改革,被田青老师称为“彭修文模式”,田青老师曾在《“华韵九芳”与新古典主义》的文章中提到:“应该说,过去的乐器改革包括民族大乐队的建立,都有其历史功绩,在那样一种时代,也是历史的必然……问题是,在学习西方,振兴中华的历史重压下,这些改革者们的爱国心、凌云志以及他们出众的才华和想象力不得不用在了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模仿上。他们虔诚的相信只要把我们的民族乐器和民族乐队‘改革’成西方乐器和乐队的样子,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就能摆脱‘落后’的局面。”①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常用“博大精深”四个字来形容我们的中国文化。纵观历史,我们建立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尤其在音乐方面,我们有伟大的成就,例如曾侯乙墓的伟大发现、美妙的金石之乐、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族乐队、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合奏形式,以及我们在公元5世纪前就完成了旋宫转调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完整音列、十二平均律的实践应用,是音乐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才会使用的技术。而欧洲古典音乐这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却是在晚于我们两千多年之后。在我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对传统音乐进行的创新与发展也逐步强化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根基,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在这段过程中,为我国音乐发展做出创新改革的伟大音乐家们功不可没,但是对于“文化自信”这一命题,我们对传统乐器的改革真的是源于“自信”吗?这一改革又真的会增加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吗?

二、如何看待音乐的“科学”一说

乐器改革和民族大乐队的建立都产出生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优秀作品,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音乐家们之所以要对民族乐器进行改革,无非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认为西方的乐器、乐队、律制更科学,而我们的音乐从形式到内容都在对比之下显得落后。在二十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门户洞开,科学技术落后的我们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追求,使我们以各方面更科学的西方为楷模,在艺术领域,也有这种对西方的“崇拜”,当时的中国科学技术确实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科学会影响艺术,但艺术并不是科学,那我们的音乐又何谈“落后”呢?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民族艺术存在着差异性与多元性,无法相较高下,也正是因为不同民族艺术的多元性,才构成了人类艺术史的灿烂多彩。世界艺术,也应是以民族艺术为基础。随着当今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人类艺术审美水平的进步,我们更鼓励多元化和推崇艺术的个性。长久以来我们在学习和融入西方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一种科学化思维,为我们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提供了更系统的方法,但或许恰恰是这种规范的功效,慢慢抹杀了我们民族音乐自身与生俱来的气质和独特光芒。

三、结语

步入21世纪后,迅速发展的中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每个中国人心里都燃起了希望之火。我们逐渐开始全民族文化自信的建立,在文化自觉上有了成功进步,逐步掀起“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提倡“文化多样性”的思潮,为我们本民族音乐文化,尤其那些弱势文化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与可能。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延绵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这就是中华民族之魂的含义。中国音乐的复兴之路,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之魂,找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延续塔门千姿百态的多样性。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绝大多数都在农业文明中产生,更多产生于民间。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复兴之路,田青老师在《禅与乐》一书中讲到:“在促进全民族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高举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旗,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努力找回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品质和神韵……”②

建立文化自信,发展我们民族的传统音乐是必要的,发展首先要好好继承,继承方有传播,传播方可发展。“好好继承”传统音乐,就是从内心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重新审视对民族音乐的某些看法,重拾起我们独有的“高山流水”、“珠落玉盘”的艺术韵味。在传统和民间中寻根。探求中国音乐新的生命形式的过程中,需要谨记创新是为继承的初衷,尊重它们的生命及意义,时刻反思创新之举,这样才能做出从根到本的挖掘与发展,为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生力,让它流淌入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

注释:

① 田青.“华韵九芳”与新古典主义[J].爱乐,1997,05.

② 田青.禅与乐[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2.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乐器民族
学乐器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MINORITY REPORT
乐器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