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九世纪末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作品

2019-12-16 17:44王子源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施特劳斯叔本华瓦格纳

王子源

(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理查·施特劳斯自幼接受到古典主义音乐的思想与风格,青少年时期施特劳斯的作品风格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气息,后期他的音乐观念逐渐地改变,慢慢地向瓦格纳靠拢,逐渐地成为了瓦格纳的继承与发展者,成为浪漫主义晚期最重要的大师之一。

施特劳斯认为交响曲是一种垂死的音乐形式,它已经变得不过是一堆任意的、随机的模式了,他相信艺术家的职业就是“为每一种新的主题创造新的形式”①而交响诗就是一个最合适的体裁去代替交响曲这种垂死的艺术形式。实际上他在《麦克白》这部他所谓“走向全新道路”的交响诗中就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只可惜这部交响诗作品并没有获得作曲家预想中的成功。不过《麦克白》还是标志着施特劳斯走向了新的交响音乐方向——音诗。

施特劳斯真正形成成熟的独立风格与成功的作品是音诗《唐璜》。这一部描绘男女关系、纯粹世俗作品的主题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光辉灿烂的配器、无与伦比的复调织体、鲜明而且具有召唤性的旋律、稳健的音乐步调都使得这部作品轰动一时,也确立了施特劳斯一流作曲家的地位。

施特劳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音诗创作潮的收官作《死亡与净化》是他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采用了绘画风格的手法(不规则节奏的多声部织体结构,来表现灵魂离开身体时的心跳),而且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自然地,这部作品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事先表示怀疑的汉斯利克都不得不承认这部作品的手法十分出色,这时施特劳斯也取得了当时最杰出交响诗作曲家的声望。在这个时期,叔本华对于施特劳斯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叔本华认为音乐时高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非具象的“自在之物”。如果说绘画和文学史表现了现象的东西,那么音乐就表现了本体,表现了意志本身。②《死亡与净化》是施特劳斯跟随叔本华思想转向尼采思想前最后一部交响诗。

在《死亡与净化》上演时,施特劳斯就在创作他的第一部歌剧《贡特拉姆》了。在创作期间(1892-1893),施特劳斯得了严重的胸膜炎,但是他利用他养病的期间研读了大量的哲学与美学,进行了一系列深度地思考,在这段时间他甚至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哲学观念。③这部歌剧虽然当时的演出遭到了惨痛的失败,甚至可以说是施特劳斯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但是最值得关注的点是,在这部作品中,施特劳斯已经悄悄的远离了形而上学,远离了叔本华,远离了瓦格纳(当然瓦格纳技术性的音乐风格与技法还是继续传承和延续着)。

在《贡特拉姆》的失利后,施特劳斯想创作一部轻歌剧《蠢人堆里的梯尔》来嘲讽狭隘庸俗的思想,但是剧本草稿都没有完成④,后来施特劳斯把它改成了他熟悉的体裁——音诗《梯尔的恶作剧》,并开启了施特劳斯第二个交响诗集中创作时间段。《梯尔的恶作剧》回到了《唐璜》一般的诙谐风格,但是嘲讽程度更甚,甚至有一些“过分”。这时施特劳斯似乎已经放弃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他在尼采的思想中感受到了美与生命的力量,并开始转向尼采由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怀疑、调整的乐观主义。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施特劳斯的下一部音诗作品,乐曲名直接就引用了尼采的著作;副标题也是很直接地“自幼地依照尼采精神”,这时他与瓦格纳以及叔本华真的可谓是背道而驰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首演于1896,施特劳斯本人亲自指挥并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这时他整体对于大型乐队写作的掌控能力可谓是炉火纯青,他本人也说过“只有真正通过意义深长的复调,才能到达乐队音响奇迹的顶峰”⑤,而这部作品中无以伦比的多声部安排以及变化莫测的和声进行把他自己的观点展示地淋漓尽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头灿烂的号角声主题可谓是施特劳斯最出名的乐段了,这还要多亏了商品化的流行文化产物《2001太空漫游》。

于1898年首演的反骑士精神作品《堂吉诃德》展示出了施特劳斯创作能力的新高度:他可以用天马行空的乐器组合与并置来创造具体的声音形象,但是这也使得他这部作品所收获到的评价更为复杂。人们认为他的音乐表现出了技术工业与更高精神追求之间不断增长的美学矛盾⑥(作为作曲技法技术工匠的施特劳斯与作为艺术家的施特劳斯)。

音诗《英雄的生涯》作为《堂吉诃德》后紧接着地一部作品,于1898年创作完成,1899年由作曲家本人指挥首演,是彻头彻尾的一部英雄性作品,也是施特劳斯争议最大的作品。这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分为六个部分:英雄主题、英雄的敌人、英雄的伴侣、英雄的战斗、英雄的成果(引用自己之前的作品也导致最了巨大的争议)、英雄隐退。这部作品受到了巨大的争议是因为的表面上的因素被过分强调了,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是施特劳斯艺术自我中心主义通过描绘英雄自画像的公然展现。⑦但是深入研究这部交响诗作品,就会发现它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与意义。在音乐本身技术手段的方面,也体现出了作曲家娴熟的技巧。这部十九世纪末作品体现了这时作曲家处于的巅峰创造力时期,也标志了施特劳斯19世纪交响诗创作的终结。

理查德施特劳斯作为浪漫主义晚期最著名的作曲家,就像乐剧于瓦格纳,交响诗(音诗)一直是施特劳斯最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类型,本文把施特劳斯在十九世纪末的交响诗作品以一个时间线性的结构进行基本的陈述,大致上介绍说明了施特劳斯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交响诗的创作。

注释:

① 布莱恩•吉连.理查德施特劳斯传[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② 叔本华 著,刘大悲 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哈尔滨出版社,2015.

③ 同①

④ 同①

⑤ 柏辽兹,理查德·施特劳斯.配器法(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⑥ 同①

⑦ 王旭青.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施特劳斯叔本华瓦格纳
大师的礼让
霍 金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聆赏乐剧歌剧22 年全记录之七——瓦格纳其他乐剧简介(下)
聆赏乐剧歌剧22 年全记录之三——瓦格纳的“《指环》系列”(上)
不想做个追随者
不想做个追随者
“毒舌男”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