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中思想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探究
——评现代豫剧《黄河绝唱》

2019-12-16 17:44张向东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
关键词:阿英冼星海豫剧

张向东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湖北 襄阳 441021)

《黄河绝唱》由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担任编剧,河南省著名青年导演张俊杰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家汤其河作曲,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盛红林饰演光未然。这部戏也是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目前正面临事中监督验收。2019年6月6日,本人很有幸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库的评委,陪同其他几位专家,在湖北襄阳枣阳市剧场观看了在枣阳的演出。

一、《黄河绝唱》的思想魅力

该剧以诞生于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的爱国诗人、《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主人公,描写了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追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精神,表现了文艺家在抗日战争年代的独特贡献,揭示了文艺事业在凝聚民族士气、抗击外来入侵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整部戏分为七个场景:

1.武汉,拓荒剧团义演现场。上个世纪30年代初,光未然组织剧社做抗日宣传,他创作的歌曲《五月的鲜花》唱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在剧团《沦陷以后》演出中,再现了沦陷区老百姓受日本鬼子欺压凌辱的场面,观众以为是真实场景,饰演日本鬼子的演员引发众怒被观众打倒;光未然的剧团收留了遭日本鬼子凌辱的阿英和全家都被日本鬼子杀害成为孤儿的小燕子。

2.上海。为躲避国民党特务的搜捕,光未然逃往上海与冼星海相遇,冼星海指挥学生演唱光未然作词的《五月的鲜花》,两位伟大的艺术家相间恨晚,惺惺相惜,堪比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3.武汉昙华林。上海即将沦陷之时,光未然撤回武汉,被光未然收留保护的阿英和小燕子畅想新中国的模样:一天能吃三顿红薯面条一年能有两套衣裳一人一间房;光未然与母亲短暂见面,在述说母子思念之苦的同时,母亲深明大义,坚定支持光未然的革命工作,光未然则表达了誓死如归的决心和忠孝不能两全的深深愧疚。

4.郑州火车站。受组织派遣,光未然率领演剧队奔赴抗日前线,途经郑州火车站遭遇敌机轰炸,老百姓死伤无数,小燕子牺牲,大家发出铮铮誓言:血债血偿!要痛痛快快拼一场!

5.山西吕梁。剧团深入山区做宣传,被咆哮的黄河壶口所震撼,创作出了现代诗《黄河颂》。

6.黄河岸边农舍。阿英说:“他们说你的字比枪炮都管用”,她请光未然教她在手心写字,学写的第一个字就是“光明”的“光”字,也是光未然的“光”字。她收集整理了光未然所有的作品手工缝制装订成册,遭遇敌人后阿英为保护光未然的作品集牺牲,而剧团的政委徐士津在突围时为了保护战友,故意暴露自己引开敌人壮烈牺牲。

7.黄河渡口。老舵头带领船夫们许愿:“他们都是抗日英雄,保佑他们平安过河”,船夫们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为了顺利把大家送过河,划着船桨,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

这一系列的人物和故事让光未然强烈地感受到伟大而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韧顽强的民族精神,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以黄河为背景,写下了一组歌唱黄河歌唱伟大祖国的现代诗,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到延安后,光未然和冼星海故人重逢,当他捧出诗稿,冼星海如获至宝,夜以继日谱曲,终于完成了组歌《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成功上演,受到了毛主席高度赞扬,并迅速传遍全国,激励着无数英雄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二、《黄河绝唱》的艺术魅力

演出现场,是枣阳市文化局作为惠民工程免费给老百姓观看。在头天彩排之后,大家得到消息。当晚,来观看演出的人们络绎不绝,虽不至于焚香沐浴,但大多观众梳妆打扮盛装出席,枣阳剧场内座无虚席,长达两个小时的演出没有人中途离开,没有领掌员却时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在台上演唱《五月的鲜花》朗诵《黄河颂》以及演唱《保卫黄河》时,台上台下齐声歌唱,全场沸腾。而作为音乐老师和评委之一的我,深深为之震撼!为光未然和他的演剧队勇敢担当和牺牲精神而感动,为咱们老河口县剧团《黄河绝唱》创作团队这一杰出作品而感动。

形散神聚。看似不算完整的故事情节,看似无甚关联的小故事,实际上是将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历程通过不同场景点点滴滴呈现出来。多年的革命生涯,不惧危险带着演剧队员辗转阵地前线后方宣传抗日,演剧队员们的奉献牺牲,日寇的残忍暴行激发民众的愤怒,黄河壶口的波涛澎湃,船夫们的顽强拼搏,光未然忠孝不能两全的愧疚等等,选取的场景经典有代表性,这些场景,不仅为《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也激发了光未然的创作冲动和热情,使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以笔为枪,不得不写。

窥斑见豹。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身处敌人后方的广大文艺战线的勇士们,用文艺这一特殊的武器,用文学作品、用音乐、用歌声、用舞蹈、用戏剧表演、用美术作品等等各种艺术形式宣传抗战,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斗志。该剧以《黄河大合唱》的创作历程为切入点,用光未然的文学创作和他带领的演剧队的戏剧表演为呈现形式,再现了那个特殊年代以光未然为代表的文艺战士们为抗战发挥的巨大作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穆海亮在《评现代豫剧〈黄河绝唱〉:写抗战史诗 扬民族精神》中写道:“剧作家陈涌泉告诉我,他之所以在人物表中不厌其烦地将演剧队员的姓名一一列出,就是要以手中的笔为这些人留下纪念,让今天的我们乃至我们的后辈永远铭记:曾有无数个光未然、徐士津、蒋挹霞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在文艺战线做出过何其卓越的贡献,付出过何其悲壮的牺牲。”

三、《黄河绝唱》豫剧中思想与艺术魅力的高度统一

《黄河绝唱》豫剧中有一个值得发扬的创意,那就是创造性地将传统豫剧和现代歌曲的演唱、山西民歌、劳动号子、诗歌朗诵、歌舞表演等等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戏中有戏,戏中有歌,戏中有舞、戏中有诵,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更使得这部豫剧与时俱进,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使传统豫剧焕发了新的光彩。

另外,整部作品编排上,将荡气回肠的大场景与温婉抒情(憧憬新中国、渡口夜话等等)的小场景相结合,将蒙太奇的手法和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将豫剧表演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将西洋交响乐和民族交响乐有机结合,光未然、阿英、小燕子、母亲、冼星海等等众多人物形象特点突出,性格刻画细腻饱满,武汉、上海、昙华林、郑州、吕梁、黄河等等地点变换多但有效利用灯光舞美和场景,演员众多却调度有序,演员位置关系安排恰当,人物在舞台上的站位构图画面设计精细,特别是徐士津牺牲后血染红绸、船工拿着超大号船桨拼死与波涛搏斗的舞蹈,形式感极强,展现了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和牺牲的悲壮,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猜你喜欢
阿英冼星海豫剧
帮助与报答
帮助与报答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遭遇男神
显年轻
让魔鬼变成天使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
冼星海的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