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三个话题

2019-12-16 08:09秦建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愿景视野资源

秦建军

一、教师不能是富士康的工人

2019年4月21日,赴呼和浩特市参加全区督学培训,我遇到从北京市邀请来的专家,她说:未来的高考成绩由视野决定。我听了以后,很震撼,又很受启发。

由此我想到三句话。

第一句话:只有见多识广,才可能产生远见卓识;只有远见卓识,才有可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少教育人见少识不广,更缺少远见卓识,将严重制约教育的未来发展。

第二句话:我们不可能延长时间,但可以拓宽空间。拓宽空间就是见多识广。但是各地各校在拓展资源空间方面明显不足,局限于校园、课堂、课本现象普遍存在。教育改革受到空间的制约。

第三句话:头发长,见识短。这句老话是说农村妇女的。因为传统的农村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围着锅台转,所见有限,因此见识短且少。其实岂止是农村妇女,社会中的许多人都很勤奋,也很聪明,但是生活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局限了他们的发展。他们有纵向传递知识、智慧的能力,但缺乏横向交流学习的动力。

其实,在现实中,类似的“乡村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不少人“两点一线”,从家庭到学校,从课堂到宿舍或家庭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大大限制和窄化了视野。如同富士康式的工作和学习模式。人们被“雇来”安排在固定的岗位上,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流程,没有自由、没有思考、没有创造。昨天、今天、明天一模一样,你我他不分伯仲。如果将富士康现象放大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类似现象不少见。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模式,限制了人们的视野。

比如“磨道驴”的工作方式。繁杂的事务蒙蔽了双眼,围着小圈子一圈又一圈地转,转得人多了,就形成了“圈子文化”。虽然不停步,却永远在原地徘徊。工作很辛苦,却看不见未来,走不出过去。

穷人不是不勤奋,而是因为贫穷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只能被动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没有能力和时间规划新的人生。

其实,现在教育界不少人可能就是这样的“穷人”,视野决定了未来的走向。总之,没有见多识广,就不会有远见卓识,没有远见卓识,无论是决策、执行、学习、督导,都不会取得良好效果,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停留在口号中。视野狭窄的老师怎么会培养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生呢?

那么,未来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课堂学习仍然是学习的主渠道,如何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但是学校仅仅提供课堂这样一个平台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多的、更丰富的平台,你不知道孩子会在哪个平台上起飞。要大力鼓励和倡导师生课外读书,开拓学习视野。学校要组织设计好校园生活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主要载体,成为学生多角度观察世界的重要途径。社会资源是学生未来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走出校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至关重要。通过互联网式的学习,学生和远方的人结成朋友、伙伴交流学习。未来学习的渠道形式趋于多样,如何正确把握整合分配好未来学习资源,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也决定着一个地區、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用未来引领教育发展

2016年秋,我参加上海“真爱梦想”组织的学习交流会议,“真爱梦想”理事长潘江雪讲:过去我们习惯用“过去”引领发展,现在我们要用“未来”引领发展。近日,听一个北大教授讲:10年前的人能想到10年后的变化吗?今天的人能想像10年以后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吗?我们能看见历史,看见现在,能不能看见未来呢?

他还说:用未来引领发展,首先要看见未来。

做到这件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比较难。仔细分析,世间万物都是在为着未来生活,为着未来谋划着想,为着下一代、为着明天奋斗不止。不管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人们都是在为着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奋斗着。说难也非常难。人们会对未来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吗?会对未来有一位明确的价值取向吗?对未来有一个明晰的发展愿景吗?会对实现未来目标有一个工作载体和途径吗?这样思考,就会觉得这项工作非常难了。但是要想超越自我、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未来引领发展,而不是局限于用过去引领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这个问题我思考和实践了近三年,有如下体会。

一个组织看见未来,应该有三个标志性元素。

第一是构建起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二是构建起组织成员共同的愿景,好的愿景成为全体成员投入工作的动机和发展的动力。

第三是构建一个清晰的阶段性目标,一般以三年为宜,有相对明确的工作指标和标志性成果。

我们说用未来引领发展,是价值理念的引领发展,是共同愿景的引领发展,是阶段性目标的引领发展。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用未来引领发展具有三大作用:

一是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

组织有人存在,必然有资源和力量存在。但这些资源和力量可能在沉睡、闲置、碎片化,甚至相互抵消,而且不断消减。通过建立共同愿景,激发唤醒沉睡的力量,有机整合薄弱、碎片化,甚至相互对立的力量,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平常看上去很弱小、很薄弱、碎片化、不起眼的力量,一旦聚集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动能,就可以攻坚克难。

二是具有整合资源的作用。

一个组织的发展仅仅依靠内力驱动,还不能真正推动发展,还需要外力的强大支持。一个组织不仅需要自转,更需要公转,将自己主动摆布在区域教育、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的体系中,与其他部门其他工作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发挥自己独特的功能。

学校构建起用未来引领发展的科学体系,得到政府、家长、社会等方面认可、理解和支持,就可以获得许多资源,如优化发展环境,提供经费、人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等。比如说,如果我们用好的项目去争取领导的支持,比单纯要钱要物要人效果好得多。我们与家长共商发展大计,达成共识,家长会积极给予支持。我们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就可以得到社会中的巨大的资源。

三是起到优化资源的作用。

不管资源有多少,资源闲置如同没有资源。只有盘活资源,用活用好资源才能产生效益。只有主动积极投入到改革实践中,才会不断产生奇思妙想,才会在不断试错中改进,才会不断地进行交流学习,最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这些生成与转化,不是从教科书学来,而是从实践中获得的,深化改革不能包办代替,必须亲历亲为。

三、用先进文化带动学校主动发展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由此我认为:作为教育管理者,管是筑牢和守住底线,管如同湖的岸,河的堤。守住岸,给湖留下巨大的能量贮存空间,守住堤,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管住不是管死,而是为了导活、激活。过多过滥的管,让校长只有用四分之一的精力管理学校,用四分之三的精力应付检查。过多过滥的管,让学校失去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在新时代,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价值管理、目标管理、规划管理,激发学校内生动力。不管什么样的学校,只要激发了内生动力,就会积极主动发展。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有激发了学习动力,他一定会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关键是我们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让每一所学校都有发展的机会,学校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任何一个管理者,不能包办学校的发展,任何一个校长,不能包办教师的发展,任何一个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成长。

什么因素会促进学校主动发展?

我想起杭州市余杭区仓前中学校长庞仿英说过的一句话:平庸的学校用任务驱动发展,卓越的学校用理念驱动发展。如果将这句话来延伸,则是用先进的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等)引领学校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愿景视野资源
冬日的愿景(组章)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居· 视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