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讨论学生的什么?

2019-12-16 08:09赵晓博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谈论学情同桌

赵晓博

“大家好,现在我来向大家分享我们小组的学情观察,我观察的学生叫江洛汐。整节课下来,我觉得他是个好奇又胆小的孩子。上课前几分钟,他一直在观察身边的老师,整个上课过程,也不断地观察其他同学,在老师要求回答问题的时候,他有发言冲动,但一直不敢举手……”

“我观察的同学叫朱宇航,这位同学听课比较认真,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内容他都能很快记录下来,但我感觉他只是机械记忆,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他似乎在倾听,也在学习单上记录,但捕捉不到重点……”

我坐在台下,看着台上展示学情观察的老师,内心有按捺不住的冲动,当我们谈论学生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

分数?名次?优秀率及格率?不是,我们在分析一个个孩子的学习行为,我们试图寻找这个行为背后的密码。在老师的描述中,我的眼前出現了一个个孩子的形象:勇敢自信、内向胆怯、粗枝大叶……

我想起了我观察的那个孩子,她叫蒙欣,座位就在讲台下面。我推测,敢于坐在老师眼底下的,肯定很有自信。上课了,程春雨老师说,大家和你身边的老师打个招呼吧。她转过身,微笑着向我点头致意——这是个阳光可爱的孩子。

桌上是老师发的课文《背影》,上面密密麻麻地批注着,我注意到她写错了一个字——“踌躇”的“躇”忘记了草字头,而旁边就是正确的写法,莫非她有点马虎?

程老师说:“大家先认真读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满屋子都安安静静,学生开始阅读文本,蒙欣很认真地读着,不时用笔勾画一下。

老师开始找其他同学分享感受了,她的眼睛追随着老师,偶尔小声回应着老师的问题——她是有着良好听课习惯的孩子。

老师开始向文章的更深处引领:同学们,你们在阅读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她思考了一会儿,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为什么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本里: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这印证了我刚开始的判断:她有点不细心。

这是个奇怪的现象:她能认真倾听,一板一眼地执行老师的每一项要求,却在自我学习时浅尝辄止,马虎大意。如果不是坐在她旁边,我想我是发现不了蒙欣的这一面的。

小组交流开始了,她仿佛是天然的领袖,主导了整个小组的讨论进程。她先说了自己对黑板上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理解,然后问大家:“你们听懂了吗?”其他三位组员点点头。这个问题并不太难。

然后她对自己的同桌说:“你来说吧。”第二个同学开始了,但她说着说着,思路有些混乱,有些说不下去了。蒙欣表现出了领导才能:“你想表达什么呢?要不你先想一想,让别人说,你想好了再说好吗?”等到其他两位同学都说完了,她让自己的同桌说清楚了自己的观点。

很了不起,蒙欣能体谅别人,也虑事周全,记得自己的同桌刚才没有表述完整。

当我写下以上文字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虽然我是第一次踏入这个教室,第一次遇到蒙欣同学,但我却仿佛成为了她相识多年的朋友,我了解她的优点,也知道她的不足。如果我有机会给她提一点建议,我会说保持你的勇敢自信和倾听习惯,但要注意细节,让自己的学习更扎实一些。

我想这是学共体的价值所在,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被关注的那个。在学情观察分享时,一位观察员谈道到,自己观察的学生被老师肯定后,那个孩子有了明显的自信和学习主动性。张华教授作讲座时也说,要谨慎地给学生贴标签。

学生的成长状态是会发生变化的,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向上,向着光明前进,让他们呈现出这个年龄该有的自信乐观。克里希那穆提说,教育者要把比较和度量撇在一遍,去关心学生本来的样子,只有这样,他和学生的关系才是直接的,完全不同的。

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当我俯下身子,看清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看懂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颦一笑,我才真正懂得了怀特海教授的那句话:学生是有血有肉之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当我们谈论学生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什么?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猜你喜欢
谈论学情同桌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我的新同桌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换同桌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当我们在谈论“数字新闻”及其研究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谈论
当我们谈论VR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羡慕我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