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建构研究

2019-12-16 08:17张弘杨沉彭奇志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张弘 杨沉 彭奇志

摘 要 论文从宏观、微观、技术层面对“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力图科学描画出新时代阅读生态系统的面貌,丰富阅读研究理论。论文运用文献调研法、内容分析法,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阅读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框架,剖析了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现状,指出“互联网+”环境下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建构需遵循多元合作、协同发展的机制,从宏观、微观、技术层面共同建构。

关键词 互联网+ 阅读生态系统 多元合作

分类号 G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11.0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ading Ecosyste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Zhang Hong, Yang Chen, Peng Qizhi

Abstract From the macroscopic, microscopic and technical lev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ational reading ecosystem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and strives to scientifically depict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ading ecosystem in the new era and enrich the theory of reading research.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elements and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reading ecosystem under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ecosyste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ecosystem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et+” should follow the mechanism of 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jointly construct from the macroscopic, microscopic and technical levels.

Keywords Internet+. Reading ecosystems. 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on.

0 引言

自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目标以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在相关部门的努力推动及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成效显著,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持续攀升。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地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全民阅读发展存在区域性发展不平衡、阅读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衡、信息流转不畅等问题,而快速更新迭代的信息技术也对阅读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阅读生态系统的面貌和内部构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发展。在此前提下,构建内部结构平衡、信息流转通畅、区域发展动态平衡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对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相关文献的调研和梳理,发现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研究尚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以“阅读生态系统”为主题词检索,截至2019年1月31日,共检得文献26篇。其中,王勇安、张炜[1],陈莹、李静[2],孙学敏、朱凤丽[3],张春春[4]等研究了数字出版业、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困难群体的阅读现状及其生态构成;杨沉[5]从信息系统论的角度,通过对信息、阅读生态链、媒介关系的研究,对新媒体下全民阅读生态进行了构建;谢欢,李腾[6]探讨了如何通过阅读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构建来推动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目前,“阅读生态系统国内关注焦点多集中于某一行业、某一地区的阅读生态现状及其体系建构,此类研究虽不乏真知灼见,但研究视角稍偏于微观,缺乏对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整体考察”[5],缺乏对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结构关系和技术层面的剖析,留下了一些研究空白。本文将从宏观、微观和技术层面对阅读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把握。

1 阅读生态系统概念、构成及框架

1.1 阅读生态系统概念

借鉴生态系统理论,阅读生态系统即是指以有目的地促进个体阅读能力提高为核心,由多元宏观阅读环境系统和多层次微观信息环境系统构建而成的阅读环境系统。从结构层面来说,阅读生态系统由众多的阅读生态节点和阅读生态链构成。阅读生态节点主要是指具有多重身份的阅读者。阅读生态节点以不同的作用方式构成不同形态的阅读生态链,阅读生态链由于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关系,进而构成一个网状的结构系统。阅读生态系统是一个多维多极的复合网络。

1.2 阅读生态系统构成

信息、阅读者、阅读环境是构成阅读生态系统的主要元素。信息是阅读生态系统的客体,是阅读者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的内容。它涵盖了不同空间、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语言、评论等,以及信息的传播媒介。阅读者是阅读生态系统的主体,指参与到阅读活动中的个人或由多人组成的社会组织。阅读者凭借信息及其传播媒介,不仅可获取所需的资源,还能创造出新的价值。阅读者是阅读生态链的生态节点,负责信息的生产、传播、接收和消费。环境是指与阅读有关的所有外在因素之和,狭义上可理解为阅读活动发生的背景及场所,广义上可理解为基于政治、经济、文明的社会环境及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蕴含其中的制度、习惯。物质环境是对阅读生态链运行和演化有直接影响的現代信息技术及其相应设备设施的总称,有阅读基础设施、信息流转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7]。

1.3 阅读生态系统结构框架

在阅读生态系统中,信息能量的流动是通过阅读生态链和阅读生态网完成的。阅读生态链是阅读生态系统能量的运输通道,负责各类信息的传递,它由信息和生态节点构成。信息在不同身份的生态节点之间流动,生态节点承担了信息的转化职责。信息的来源广泛,囊括了国家政府部门、出版社、商业数据库商、社会咨询机构、媒体行业、专职写手、自媒体等机构信息源、行业信息源、个人信息源。生态节点拥有多重身份,可以在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消费者之间随意切换。生态节点的结构方式和链接方式因阅读者身份的动态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类型的阅读生态链。信息能量经阅读者吸收后通过转出环节,实现信息的再创造,成为新的信息。信息转出以信息拒收、信息摄入、信息筛除、信息受理、信息排泄、信息吸收、信息内化、信息产出、信息反馈、信息流失等方式呈现[8]。

从结构上看,阅读生态链构成形式主要有线状生态链、星状生态链、树状生态链和网状生态链。多类型的阅读生态链共生于阅读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多层次的阅读生态网络(如图1所示)。从效果上看,阅读生态链包括连通网和非连通网,生态节点间的直接连通路径多,信息传递会更快、更及时[9],反之,则会产生虚假信息和不对称信息,降低生态链能量流动的效率,影响阅读的价值传递。从流动方向看,阅读生态链中的信息流转是双向的,既可以从上游向下游流转, 也可以从下游向上游流转。从数量上看, 信息从一个生态节点到达另一个生态节点, 有一些信息被排除或损耗了,信息数量会逐级减少。某些生态节点由于自身能量强大,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数量增加。错综复杂的阅读生态网络为阅读者与信息、阅读者与环境提供了多元化的能量运输通道,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圈,这些生态圈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接收来自生态链的反馈,同时也给予生态链不同程度的刺激,在维护阅读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前提下,赋予阅读生态系统强大的内在修复能力。

2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现状

2.1 各子系统各自为政

一个大的阅读生态系统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阅读生态圈构成,这些大小比例不同的阅读生态圈构成了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大的阅读生态子系统包括一个区域、一个行业系统的阅读生态圈层,如学校层面的阅读生态系统,小的阅读子系统可以是一个家庭的阅读生态系统。就个体而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阅读生态系统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三者皆是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见图2)。由于三者在分工、培养目标、阅读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不同,三个子系统多数情况下处于独立运转、各自为政的状态。三者的融合不畅、协同不足,使得三个子系统间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整合,不仅无法有效整合整个阅读生态系统的能量,也使各个阅读生态圈层之间未能发生有效连接,进而导致信息流转渠道不通畅、整个阅读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处于失衡状态。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

享受平等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权利,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阅读资源供给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地理性差异[10]。这种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发展不平衡。由于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教育投资较少,且人才流失严重,相对于北上广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读者的整体阅读素养仍需加强,阅读能力较弱,阅读氛围、阅读习惯亟需培育。二是阅读推广发展不平衡。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财政投入、人力投入受限,导致信息化水平较低,阅读氛围不浓郁,高质量高水平的阅读推广活动较难开展。尽管我国已全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全民阅读仍然形成了以“北上广深”经济发达地区为核心的阅读高地和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为主的阅读洼地。“高地”和“洼地”的存在,既显示了阅读生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指明了今后全民阅读推广着力的重点。

2.3 生态系统内部失衡

首先是无效信息激增。基于即时通信的网络分享行为使信息量激增,信息与阅读者之间的结构比例失调,信息生产总量大大超出阅读者的信息需求,超出了个人或组织接受、处理、有效利用的范围[11],也超出了阅读生态系统的内部调节范围。其次,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界限,阅读主体(阅读生态节点)不仅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利用者。阅读生态节点身份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生态链连接方式和不同层次的阅读生态网络。这些不同层次的阅读生态链、阅读生态网有的在阅读生态系统中发挥作用,有的则成为了冗余的结构。冗余结构存在过多,会导致阅读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衡。再者,阅读生态节点质量下降,导致阅读生态链上能量流转不畅。阅读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于信息节点对于信息能量流的规模和质量的有效调节。由于生态节点身份的动态性,生态节点间的结构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在信息无序生产、无序化传播,信息供给和信息需求比例失调的环境下,这种动态性往往会导致生态节点质量下降,信息生产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关系模糊、生态位重叠,进而导致阅读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衡。

2.4 先进技术打破原有生态平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阅读资源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加深阅读者间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全方位渗透到他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互联网、社交媒介、智能手机类阅读终端形成了很深的依赖。信息超载、信息泛滥、信息污染除引发阅读生态链前端的信息量激增外,无效的信息供给增多也导致阅读生态节点,即阅读者对信息的消化能力减弱,导致生态节点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阅读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阅读偏好于“快、浅、碎、短”,对经典阅读的耐心变差,媒介依赖行为产生,出版发行、传播机构传播伦理失范等问题浮现,“标题党”产生[12],读者缺乏道德自律[13],攻击、謾骂、污名化等网络暴力行为屡禁不止。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生态系统失衡的风险增大。

3 “互联网+”环境下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建构

3.1 建构机制

多元合作与协同发展是构建阅读生态系统必须遵循的机制。全国阅读资源的统筹安排和优化配置,能够加强家庭、学校、政府部门、媒体、出版机构、社会团体、公共图书馆等的深度合作。建立阅读推广战略联盟,构建多元合作、协同创新的机制,有助于打破孤军奋战的局面,实现阅读生态链、阅读生态子系统之间的横向连结,实现阅读生态链、阅读生态圈层及阅读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有效流转,保证全民阅读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阅读的国家战略提供结构和机制层面的保障。

3.2 建构路径

3.2.1 多元合作,构建多元传导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

我国阅读事业的深化发展必须走多元合作的发展路径,通过多元合作构建形态丰富、功能高效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换言之,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注重家庭、学校、公共图书馆、出版商、电视台和网络新闻媒体、私营教育机构等之间的合作,打通各个阅读生态圈层,开展全方位的阅读推广活动。例如,“书香校园”活动走入家庭、社区,联合开展“启智计划”,播散阅读种子。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教育联盟合作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活动,建立“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青少年阅读空间”,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储备阅读力量。由政府动员,学校、家庭、图书馆结成伙伴,与出版社、电视网络媒体合作开展有关“阅读、媒介、出版”方面的专题活动。学校、公共图书馆与市文明委、卫生局、市妇女联合会等多家单位实施“送书到基层”活动,扩大阅读推广的受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够使家庭、学校、社会各阅读圈层形成基于阅读的互动,结成一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阅读网,以保证阅读生态系统的内在活力和有效运作。

3.2.2 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动态平衡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

构建动态平衡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必须填平“洼地”,提升“洼地”的阅读意愿、阅读能力、阅读氛围及开展高质量高水平阅读推广活动的能力。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落实。一是阅读“洼地”要自力更生。西部地區及老少边穷地区要通过区域阅读相关政策的制定、有关法律的完善与落实、文化产业链各要素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社会资源的协调配合、不同领域在阅读推广上的对接等,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引领协调作用,合力扮演好阅读的咨询者、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各个阅读子系统的协调者、区域阅读联盟的推动者等角色,深度设计,合力并举,积极开展区域性的阅读推广活动。二是积极发挥政府、行业和“高地”的作用。政府层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落实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备施设及人财力的投入。行业和阅读“高地”除了加大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在内的资源帮扶,还需加大人才和经验的帮扶,如通过支教、志愿者等形式对“洼地”的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教育等提供帮助。通过自上而下、自高而低、自内而外的帮扶,填平阅读“洼地”,进而构建动态平衡的阅读生态系统。

3.2.3 发挥生态节点功能,构建信息流转通畅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

在全民阅读生态系统中,能量和信息的生产、传递、流转都围绕着阅读者。无论是冗余、无效信息的产生、阅读生态链生态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还是阅读生态系统内部信息流转不畅,都与阅读生态节点相关。信息只有在生态节点间流转起来,才能使阅读生态系统高效运行。因此,要构建信息流转通畅、内部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的阅读生态系统,就必须加强阅读生态节点构建,提升阅读生态节点的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指快速高效地获取、辨别、分析、利用和开发信息的素养,它包括读、写、算、创新能力,也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技术素养等方面的诸多要素。娄策群认为“信息人的态度和主导因子的变化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先导因素,其他要素的适应性改造是信息生态系统进化的实现过程”[9]。由此可知,阅读者的阅读态度在阅读素养构建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可以通过价值正向引导和心理暗示,塑造积极的阅读态度,也可通过有效的阅读示范作用引发阅读者强烈的阅读意愿,增大阅读行为发生的机率;还可通过信息检索课程、阅读教育课程以及一般信息技能的学习,使阅读者具备选择有价值的信息、灵活地支配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阅读生态节点的质量,促进阅读生态链和阅读生态网络高效工作。

3.2.4 技术与阅读融合,构建绿色健康的全民阅读生态系统

首先,从信息源头把控。通过开发新的信息组织技术,使零散、无序的网络信息实现有机联系和序化。结合高效的网站安全过滤引擎,在骨干网络上对有害网站作出根本性的拦截,自动过滤网上不健康内容,基于每日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自动搜索并屏蔽新增加的不良信息。从源头对信息进行筛查,改善信息质量和信息规模,使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规模大体相当,平衡信息供需关系和供求结构,保障阅读环境的稳定性、健康化。

其次,建构友好的人机界面,改变文本呈现方式。美观大方的界面设计和人性化的文本呈现方式,可以给阅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操作界面的易用性和软件的可移植性,有利于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应注重信息发布、数字出版、网播平台等技术环节,及时将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向用户传递。

最后,基于算法的网络信息流转技术创新,为搜索隐匿的信息带来了新方法。优化网络信息流转技术可提高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效率,通过特殊算法可从多传播源对恶意信息源进行搜索定位,提高阅读生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降低阅读生态链中流转的信息及生态节点的私有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冒用的风险。阅读生态链可根据现有节点及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阅读环境优化目标,积极主动地选择恰当的网络信息流转新技术,并加以推广,保证“互联网+”环境下基础设施连续稳定运行的同时,避免数据丢失和泄露的风险。

4 结语

全民阅读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其中的信息、阅读者跟阅读环境发生着持续的物质、能量交换。本研究通过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构建,保证阅读生态链的能量流转高效,满足阅读生态系统的内在需求,使阅读者能够沉浸在有效阅读中,通过阅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在培养出阅读兴趣的同时持续提升阅读情商、锤炼阅读技法,使其能终身以读书为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勇安,张炜.数字阅读时代文学出版的出路:兼论基于阅读生态研究的数字文学出版模式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88-94.

[2]陈莹,李静.我国农村阅讀生态发展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出版,2015(9):32 -35.

[3]孙学敏,朱凤丽.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之生态系统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116-119,124.

[4]张春春.基于图书馆信息生态系统的阅读困难群体服务路径研究[J].图书馆,2014(5):81-83.

[5]杨沉.全民阅读视角下新媒体阅读生态重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12):86-93.

[6]谢欢,李腾.论阅读生态系统的构建[J].公共图书馆,2010(3):72-76.

[7]年度传媒伦理研究报告课题组.2016 年传媒理论问题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7(2):4-16.

[8]陈曙.信息生态研究[J].图书与情报,1996(2):12-19.

[9]娄策群,毕达宇,张苗苗. 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研究:动态平衡机制[J]. 情报科学,2014(1):8 -13,29.

[10]严贝妮,鞠昕蓉.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与创新研究[J].图书馆,2017(10):62-65,89.

[11]栾春玉,霍明奎,卢才.网络信息生态链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J].情报科学,2014(11):30-35.

[12]杨沉.消解与建构:基于文化视角的微阅读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102-105,109.

[13]北京市网信办通报多起网媒“标题党”违规案例[EB/OL].[2016-12-16].http: / /news.sina.com.cn /c /nd /2016-12-06 /doc-ifxyioy9194688.Shtml.

张 弘 滁州学院图书馆馆员。 安徽滁州,239000。

杨 沉 滁州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安徽滁州,239000。

彭奇志 江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江苏无锡,214000。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