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随文练笔教学的有序开展

2019-12-17 15:23张珊珊
赢未来 2019年34期
关键词:翠鸟随文语文课堂

张珊珊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秀水河子镇中心小学,辽宁沈阳 110400

1 钻研教材,找准切入点

小学语文课本是特别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很多名家作品,文学底蕴深、取材范围广,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以教材为依托组织练笔活动,要求教师与教材对话,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写作手法和特色,首先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之后结合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指导方案,这样更利于教师精准找到随文练笔的切入点[1]。如课文《桥》,主要讲了一位普通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一位教师在讲授课文《桥》的时候,却向学生提出了练笔要求:“你们家乡有桥吗?你能把你家乡的桥描述出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这样的切入点与课文内容无关,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情感体验,也无法在练笔中升华。

2 活动实施,安排小练笔

在解读、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在组织随文练笔活动的时候应该创设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带给学生新奇体验的同时,全面发挥随文练笔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2]。第一,仿写课文。仿写训练比较适合刚刚接触写作训练不久的小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的经典语句、片段、写作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写作经验,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3]。如课文《小鹿的减法》,里面有一句“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累得浑身汗淋淋的”之后,觉得很有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用“累得”造句。很多学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把自己造的句子写下来,他们都兴致勃勃。也有一些课文在描述事物的方法,讲述故事的手法值得学生借鉴。教师在讲述课文后,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描述身边的事物或者讲述身边的故事。如课文《翠鸟》的第一自然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样子。这种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描写事物。所以此时提出练笔要求:按照一定顺序来描写身边的动物或者某一物品。学生往往能学以致用。第二,合理想象,补充空白处。有些课文比较含蓄,很多内容没有直接写出来,有耐人寻味之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之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放飞思绪,把简练的句子或者对话写具体[4]。如《珍贵的教科书》里的指导员和“我”的对话断断续续,还有很多话没有说完。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空白之处,让学生把对话写完整。第三,改变文体,呈现课文内容。教材中一些文章富有魅力,言简意赅,令人想象无穷。入选教材的古诗、古文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练笔,运用我们学过的文体对它们进行改编。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的景色,短短数字却也能让人领略诗中的气势磅礴。学生可以从这诗中展开想象,想象自己身处这样的景色之中会如何描绘这一片景色。

3 实际运用,强化已学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随文练笔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完全没有阅读课堂上的积极踊跃。细问原因,原来他们把作文和随文练笔分开。这时教师应主动帮他们回忆,鼓励学生,给予支持。比如作文主题是要求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学生一看,就心有抵触,觉得很难。这时,我问学生:“大家还记得学习《翠鸟》的时候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翠鸟的?我们还仿照课文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次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写这篇作文。”经过提醒,学生对作文的抵触情绪开始消失,乐呵呵地拿起了笔。阅读教学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4 结语

随堂练笔作为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目标的方式之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范围交广,多数教师对该种写作训练方法掌握到位,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参与训练,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到位、写作训练契机找不准、方法指导不足等等,均影响随堂练笔效果。基于此,当前应该积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随文练笔的具体指导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流程,促进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翠鸟随文语文课堂
翠鸟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翠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