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两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协商与分歧

2019-12-17 18:10
珞珈史苑 2019年0期
关键词:东巴印巴基辛格

杨 升

1971年南亚危机是在冷战转型期间发生的一场重大的地区性危机事件。事件起因于巴基斯坦东、西部之间的内部矛盾,后印度牵涉其中,危机升级后,各大国开始出面干预,最终对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时间跨度上讲,此次危机始于1971年3月25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Agha Yahya Khan)发动“探路灯”行动(Operation Searchlight)对东巴进行军事镇压,结束于1971年12月1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投降,持续时间长达10个月之久。就当时的国际环境而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不断恶化;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开始在全球推行收缩战略,中美关系开始“解冻”。正是在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下,1971年印巴危机的爆发注定烙上了深刻的“大国博弈”的印记。

从目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两个直接参与国和苏联、美国和中国三个大国身上①其中的代表作有:Richard Sisson and Leo E.Rose,War And Secession:Pakistan, India, and The Creation of Bangladesh,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Patrick Gibson, The Failure of Triangular Diplomacy:Richard Nixon and the Indian-Pakistan War of 1971, PhD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2006;Mansoor Ahmed Kayami, Pakistani-American Relations during the South Asia Crisis of 1971,M.A.Morgan State University,2014.张威: «1971年南亚危机与苏联的政策与反应»,«国际论坛»2011年第2期;栗广:«论1971年南亚危机与中美关系缓和进程»,«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1期,等等。,而作为印巴两国的前宗主国和现英联邦元首国的英国对此次危机的态度却鲜有人问。②笔者仅搜集到 6篇论文涉及英国的态度,Harun-or Rashid,British perspectives, pressures and publicity regarding Bangladesh, 1971,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1995(2), pp.139-149.; Janice Musson, Britain and The Recognition of Bangladesh in 1972, Diplomacy And Statecraft, 2008(1), pp.125-144; Simon C. Smith, Coming Down to the Winning Side:Britain and ahe South Asia Crisis, 1971,Contemporary British History, 2010(4), pp.451-470; Angela Debnath, British perceptions of the East Pakistan Crisis 1971: “hideous atrocities on both sides”?,Journal of Genocide Research, 2011(3), pp.421-450; Dave Riley, Similar impressions?Anglo-American relations and South Asia, autumn 1971, Journal of Transatlantic Studies, 2018(2), pp.165-180.严维娜: «英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反应和政策»,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并且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关注某一个大国对该危机的态度和政策,将英美两国对此问题的态度和政策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尚未出现。本文基于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Confidential Print)和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FRUS)等相关资料写作,参考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着重分析英美两国对1971年爆发的南亚危机态度和政策的异同,不仅可以从侧面窥视冷战时期英美两国之间在外交决策中的分歧和矛盾,还可以研究战后实力逐渐衰退的英国在外交上的考虑和选择,以此分析冷战时期英国外交的特点。

一、1971年南亚危机的起源与经过

(一)危机的起源

1971年南亚危机首先起源于东、西巴基斯坦之间难以调和的内部矛盾。首先即地理上的分隔。“巴基斯坦由两部分组成:西巴由旁遮普人统治,东巴由孟加拉人统治,中间隔着1000英里印度领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把他们捏在一起的不是经济或历史因素,而是伊斯兰教和对印度统治的共同恐惧。”①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三册,杨静予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页。再加上巴基斯坦建国后,东、西两翼之间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双方难以实现真正的融合。

其次,印巴矛盾是导致南亚次大陆不稳定的最大因素,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双方在宗教上的矛盾甚至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莫卧儿帝国,两种宗教在教义和信仰方面冲突持续了几个世纪仍然未曾消释。英国殖民者撤离该地区后又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在1947年和1965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就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爆发了两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相互仇视。

最后,全球冷战格局也对此次危机产生了巨大影响。1971年正处于冷战的转型时期,美中苏三大国的关系和冷战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动,中苏交恶和美中“解冻”带动了一系列的国际关系变动;在南亚,印度与中国存在尖锐的矛盾,巴基斯坦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关系,中美关系的缓和加深了印美矛盾,巩固了美巴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此次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1971年南亚危机的爆发既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又夹杂着长久以来的地区矛盾,还深受时代的影响。

(二)危机的经过

1970年12月7日,巴基斯坦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大选,谢赫•穆吉布•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领导的“人民联盟”(Awami League)在东部争夺的169个席位中赢得了167席,从而在一共313席位的国民议会中获得了多数,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①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三册,杨静予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6页。而西巴的大多数席位由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领导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夺得,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反对党。穆吉布•拉赫曼随即提出«六点纲领»(Six Points),主张最大程度上实现东巴自治,与巴基斯坦中央政府谈判。3月份,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秘密会谈,但是最终谈判破裂。

1971年3月35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下令取缔人民联盟,开始对东巴进行军事镇压,大量东巴平民伤亡,危机由此爆发。数日后,大量东巴难民涌入印度避难,印度开始卷入这场危机。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危机进一步升级。1971年11月21日,英•甘地(Indira Gandhi)发动对东巴基斯坦的全面进攻,12月3日,印巴西线战事爆发,印巴进入全面战争状态。12月16日,东巴基斯坦投降,印度宣布停火,印巴战争正式结束。

二、英美两国在危机初期的协商与态度

(一)东巴危机时期:共同中立

从巴基斯坦国民大选(1970年12月7日)开始至西巴对东巴的军事镇压(1971年3月35日)这段时间,英美两国都保持了中立的态度。双方都希望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争端。

美国方面,亨利•基辛格表示,“尼克松政府上台时,我们在次大陆的政策目标很简单,就是避免给我们的议程增添另一个复杂因素”①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69-1976, Vol.11,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5, p.1.。1971年3月6日,基辛格主持召开了华盛顿高级评审小组会议,会议商定,“和英国讨论当前形势,看看他们能否接受在必要时,带头与西巴接触,劝阻使用武力”②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69-1976, Vol.11,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5, p.9.。但是,英国并不打算以国家名义主动出面干预,而只是以首相的私人关系,给叶海亚•汗写信,送去了一些“安慰的消息”。3月26日,基辛格对尼克松说:“现阶段介入的话我们可能会过早地损害我们与西巴的关系。(如果东巴人要求我们出面),我们可以对他们宣称那里的局势尚不明朗,无法完善行动的准备工作。”③US Department Of State, FRUS, 1969-1976, Vol.11,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5, p.23.

英国方面,由于和南亚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政治经济关系,所以南亚一直是英国关注的重点地区。“二战”后,英国实力逐渐衰退,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竞争,英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所减弱。因为维持南亚均势既符合南亚地区的利益,也符合英国的利益,所以英国现阶段在该地区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印度大集团的团结一致,并力求印巴平衡发展”④转引自严维娜:«英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反应和政策»,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30页。。危机爆发初期,英国密切关注穆吉布•拉赫曼和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的协商进程,英国驻伊斯兰堡高级专员西里尔•皮卡尔德(Cyril Pickard)发送了大量关于南亚局势的报告。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Alec Douglas Home)领导下的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FCO)设立了几个“巴基斯坦危机单位”(Pakistan Crisis Units),专门负责处理与南亚危机的相关报告和信息,以简化这一庞大的信息系统。报告一到伦敦就直接送交外交部南亚司。然后,根据内容不同,它们被复制到其他外交部部门、内阁办公室情报评估部门和首相办公室(唐宁街10号)。①Angela Debnath,British perceptions of the East Pakistan Crisis 1971:“hideous atrocities on both sides”?, Journal of Genocide Research, 2011(4), p.422.

英国此时一方面密切关注危机局势,另一方面仍然保持“中立”的态度。皮卡尔德在发往英国外交部的报告中也指出“布丁的好坏一吃便知(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这件事如此重要,而且必须由巴基斯坦人民来判断,我们不能草率做出判断”②Confidential Print, Foreign Office Files for India, Pakistan and Afghanistan,1947-1980, FCO37-870, p.4.。为了保持这种中立态度,道格拉斯•霍姆爵士4月5日对英国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说,女王陛下的政府无意干涉巴基斯坦内政,这就是我们的立场。爱德华•希思(Edward Heath)告诉叶海亚•汗的特使米安•阿尔沙德•侯赛因(Mian Arshad Husain),英国政府“将此事视为巴基斯坦的内部问题”③Record of the Prime Minister

猜你喜欢
东巴印巴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巴政策演变
基辛格的道歉
祭风
印巴推出2019“和平日历”
基辛格的策略
基辛格向金一南道歉
试论东巴画的特征及欣赏方法
印巴边界交火,上万人逃离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