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家庭农场规范化经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12-17 03:48郭美娟陈秉谱章玉微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示范性因变量甘肃省

郭美娟,陈秉谱,闫 茵,章玉微

(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农场”的概念,即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2],是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3],更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相较于其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家庭农场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同时由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起步较晚,部分农场生产经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因此,对家庭农场规范化经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家庭农场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提高政府扶持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效率[5]。

近年来,甘肃省农村家庭农场数量增加迅速,据甘肃省农村农业局所提供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数量已达到了8 230 个。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甘肃省大多数家庭农场发展存在不规范现象,即出现了发展数量与质量不协调问题。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探索影响规范发展的因素,鼓励和促进甘肃省家庭农场规范健康发展,借助甘肃省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考核收集的479 份问卷,其中符合条件的有450 份,包括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的238家,非示范性家庭农场212 家,其余29 份因部分信息缺失被剔除,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甘肃省家庭农场概况

资料整理显示,家庭农场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方面。有347 个家庭农场的长期雇佣劳动力数量超过家庭劳动人员数量,占样本量的78.89%。该现象与家庭农场管理认定办法中“以家庭劳动力为主”的规定相矛盾,但实践逐步默认,同时也则面反映出甘肃的家庭农场机械化程度低,因此只能通过雇佣劳动力来完成工作[6]。在调查中基本上所有的家庭农场都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但是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却十分有限,说明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差距。

生产标准规范化程度低,有347 个家庭农场有完整的生产技术流程,占到样本量的77.11%,但仅有100 个家庭农场能够严格执行其制定的生产技术流程,占样本量的22.22%;有72 个家庭农场的主要农产品投入设置过台账,只占样本量的16%。由于传统农户小规模经营主要以生产为主,但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不仅要求农场主懂生产,更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懂经营、懂管理、懂市场。家庭农场主从传统农业小规模生产到现代规模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还很薄弱,市场主体意识还未完全形成。

三、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实证分析

(一)变量赋值

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的因素及其作用规律,参照甘肃省评选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标准,以“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为衡量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的指标。因此,以是否被评选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为因变量,以影响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登记注册、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生产标准、运行管理等6 个方面,包括17 项具体指标为自变量,具体如表1 所示。

(二)二元logstics 回归分析

1.模型简介。运用SPSS20.0 软件的二元logistics对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Logistic 回归模型中,设Y 是一个两分类因变量,可取值Y=0 和Y=1 来表示。对因变量Y 有影响的m 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为X1,X2,X3,…,Xm。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m为回归系数。Logistic 回归模型是一个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自变量Xj(j=1,2,…,m)可以是分类变量,也可以是连续变量,当β0+β1X1+β2X2+…+βmXm在[-∞,+∞]变化时,P 的取值区间为[0,1]。结果分析中,将P 值的Sig.值与0.1 进行比较,比值越小影响越显著,当比值大于0.1 时,对事件无影响或影响较小[7]。

表1 模型变量及说明

2.回归分析。选取的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经营规模、生产标准、运行管理对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有两种选择,即因变量为二元选择变量,从而构建Logistics 二元回归模型,对各个因素影响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模型汇总

从表2 可以看出,该研究选取的影响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6 个因素共17 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性良好。-2 对数似然值达到222.929a、Cox& Snell R2达到0.589、Nagelkerke R2的值达到0.786。根据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判定规则可以得出,该17 个自变量均与因变量相关,并且模型的拟合度相对较好。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B 表示回归系数,S.E 表示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Wald 表示检验统计量,Sig 表示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

表3 Logistics 模型分析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因素对评选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影响程度并进行如下分析:

登记注册因素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与认定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呈现正相关,登记注册是家庭农场规范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其家庭农场身份才能获得认可,登记注册也是区别种养殖大户与家庭农场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础设施因素中农业机械化程度在1%的水平上显著,设施农业用地手续是否齐全,使用是否规范在5%的水平上显著,二者都与认定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呈现正相关。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的高低决定家庭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劳动力,有效降低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从业人员因素中家庭成员是否有2 个以上从事生产劳动与经营和从业人员是否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两个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认定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呈现正相关。常年雇工人数是否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小。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家庭农场规范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农场主在农场的生产经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其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忽略家庭农场的市场性特征,对农场的生产经营决策仅凭主观臆断,家庭农场的经营需要家庭主要成员具有较高的生产技能、管理技能和比较前瞻的经营理念,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培训不断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经营规模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并经营稳定和土地流转是否在五年以上两个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认定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呈现正相关。发展家庭农场的首要前提是获得集中成片且期限稳定的适度规模土地,然而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发包方式,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数以亿计超小规模的均质农业家庭经营单位[8]。因此,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引导土地资源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再配置,进而实现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下零碎化的土地格局向家庭农场集中化的土地格局转变,才能使得家庭农场的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标准[9]。

生产标准因素中,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的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是否有完整的生产技术流程和主要农业投入品是否建立了台账两个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以上三个变量与评选为甘肃省示范性家庭农场呈现正相关,而是否积极开展产品生产基地“三品一标”认证变量则对示范性家庭农场的评选影响不显著,但是并不能说明“三品一标”对家庭农产品的发展不重要,其不显著很可能是因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农场更加关注农场产品量的增加,从而忽略了质的提高。

运行管理因素中,是否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是否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手段服务生产过程两个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与被评定为示范性家庭农场呈现正相关,说明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服务手段可以增强家庭农场的规范经营。是否与当地农业服务机构进行沟通与合作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较小,是否有自主品牌或注册商标对是否评选为示范性家庭农场影响不显著。以上因素对于家庭农场规范性经营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与农业服务机构开展实质性沟通与合作的家庭农场数量太少,拥有自主品牌或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数量也很少,从而使得其对自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述实证分析发现,“三品一标”指标、拥有自主品牌和注册商标两个指标对是否认定为示范性家庭农场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农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家庭农场更加注重量的发展,忽略质的提高,因此这两个指标数量太少,在实证分析中其对因变量的影响较小。家庭农场的规范化生产经营将有力地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从小农生产到现代农业的过渡。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现阶段,即发展初期,需要从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等环节入手,对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家庭农场的登记认证标准有明确的界定,建立家庭农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10]。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给家庭农场带来规模化效益,推动家庭农场走向集约化生产,提高收入,提升家庭农场效益[11]。人才的缺乏是家庭农场规范化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要从提高家庭农场内部从业人员素质和吸引外部人才两个方面来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于内部从业人员而言,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培训方式,采取农民易理解的现场指导的培训为主,以课堂培训为辅,提高培训效率和从业人员素质。对于外部人才而言,优化农村就业环境,吸引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支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家庭农场等,以此改善家庭农场的人才结构。另外,家庭农场应当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设置台账对产前、产中、产后进行记录。推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制定岗位责任制度、标准化生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品牌和示范创建制度、雇用工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利用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为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科学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家庭农场的科学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示范性因变量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