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甘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白银市为例

2019-12-17 03:48王立远吴芮民刘子泰
生产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白银市资源型资源

王立远,吴芮民,刘子泰

(1.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101;2.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依赖于资源的开发,在国家工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地下岩石破坏、地面污染等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同时,不可再生资源决定了其储量将逐渐枯竭,资源型城市的后续发展将受到威胁,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停滞,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和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1-2]。以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从而解决矿区资源开发、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等问题[3]。“封闭物质循环”和“太阳能可持续供给”是可持续自然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特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以白银市为例,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提出了白银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战略框架。

二、循环经济模式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线形经济模式而言的,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一种“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流动的生态经济。它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经济,而不是传统的资源消耗线性增长模式[4-6]。

循环经济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经济活动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规律,重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如图1 所示,消除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长期尖锐矛盾,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图1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二)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在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进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在资源消耗和消费过程中考虑可持续发展[7-10]。不仅为当代人,更为子孙后代,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追求其内在的自然潜能。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以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资源合理利用为保障,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全面推动社会进步。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

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和消耗性资源,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最终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脆弱,地质灾害加剧。如果资源型城市想要规避“资源枯竭”带来的弊端,从而使城市长远发展,就必须促进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与资源状况表明,原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风险都是致命的,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此外,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增长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循环经济。

三、白银市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一)白银市的基本情况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位于北纬35°33′~37°38′,东经103°33′~105°34′之间,东西跨147.75 公里,南北长249.25 公里。东临宁夏,西与兰州市皋兰、永登县毗邻,南接陇西黄土高原,北临腾格里沙漠。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白银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高扬程灌溉农业区。它是一座新兴的西部科技新城。但是,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白银地区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致使全市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许多企业被迫破产,全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二)白银市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虽然白银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总体思想认识不足,整体意识不强,循环经济发展意识淡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2)政府推动不平衡,民众参与意识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宣传和全民动员力度不够。

(3)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低,农村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4)资源勘查投资严重不足,储备资源短缺。

四、白银市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思路的探讨

(一)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应根据循环经济的内涵、现有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和相关实践经验确定

工业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组织和载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现有的实践经验,白银市现阶段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

两个重点领域是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生产领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改革重组向生态化方向转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发展绿色消费,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构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四大支柱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和废物循环利用及无害化处理产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作为主体。废物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产业体系和绿色服务业是连接的“枢纽”。它们是社会循环发展的基本标志。

两个重点领域、四大产业结构构成了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和框架。这些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形成了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和社会资源循环利用的状态,完成了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二)白银市应实现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白银市所属企业应以生态效益观念为基础,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和能效,减少污染物数量和排放。千方百计提高资源利用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最终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白银市应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是指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以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为良性循环的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它们是高效、稳定、可持续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复合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遵循“利用-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为基础,形成产业共生组合共享资源,在不同企业之间交换副产品,使废弃物产生成为下游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从而达到相互资源优化。

(四)白银市应培育五大产业结构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特征的产业结构是低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矛盾十分明显。白银市只有首先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替代产业,发挥城市功能,发展第三产业,才能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育零行业(环境建设产业)和第四产业(废物回收产业),构建五大产业结构体系。

五大产业结构体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五个行业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不仅直接为人类物质生活提供产品与服务,而且为构建第零产业和第四产业提供了物质产品和支持。同时,第零产业和第四产业通过维护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人的废物排放,为人类提供环境产品和生态服务,以保证其他产业的顺利发展。

五、结束语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压力的增加迫使传统的发展模式无法持续。针对甘肃白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地区区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白银市经济仍然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首先缓慢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最终在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大力降低资源消耗和排放,使环境压力趋于回落。甘肃省资源型城市当前要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标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经济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资源型城市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猜你喜欢
白银市资源型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小学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以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为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回收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网络批注式阅读在Internet资源型学习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