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过程优化探究

2019-12-19 14:00罗国强黄萍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6期
关键词:梯形创设情境

罗国强 黄萍

湖南麻阳江口小学 湖南麻阳 419400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如何使创新学习的过程得到最大的优化?

1 设“疑”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激疑中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好奇心,激发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为此,在数学实践中,我努力创设“疑”境:即让学生急于解决一个问题,但凭仅有的旧知识又难以解决,使学生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处于一种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尝试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去。例如;我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引领自己分组探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再让学生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结果学生发现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无法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此时,我对学生说:“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老师能很快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如果不能被3整除,我还能说出它除以3的余数是多少?”这时一个学生立刻大声说了一个数:“153。”“能”的判断从我的口中冲了出来。经过学生心算,学生微微点了点头。但也有不服气的,来了一个数字大一点的:“78533”。一个学生马上喊:“后面3个‘3’,一定能被3整除”。我用肯定的语气回答:“这个数不能被3整除,而且余数是2”。同学们惊讶不已,还有的偷偷地看起书来……此时此刻学生多想学习啊,探究求知的欲望一下子被大大地激发了。于是,我出示了一组能被3整除和不能被3整除的对比题,让学生尝试探究,很快有人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接着我再让学生们讨论总结,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能被3整除的特征是这个数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1]。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的训练,让学生从探究未知开始,让学生产生急于解疑的心情,将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望,面对新知,学生跃跃欲试,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极大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2 布“动”境,注重学生探究过程

知识的获得应是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改变原来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做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新知的活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技能,调动多种器官参与对新知的主动探究。从而建立表象,形成清晰的感性知识。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我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地讲解一遍这课内容,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先动手剪出二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板。然后,分组探究:“这二个全等梯形可拼凑成哪些我们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结果是,有的同学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们拼出各种图形后,我再问:“请同学们进一步探究一下,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的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何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你能不能通过计算、分析、总结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于是,各小组又纷纷开始动手、动脑、观察、讨论、分析、终于得出了梯形的计算公式[2]。

以上通过老师点拨,充分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培养。

3 置“议”境,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及时反馈知识储存的信息,使知识量大幅度地增值,促进认识的深化,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课堂生成为学生小组学习、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动态环境,要创设学生讨论、争论的情境。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认识,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甚至争议的情境,从而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并不断开拓思路、提高技能,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形成过程。

4 创“竟”境,激励学生创新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途径。适当的良好的竞争,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独创性。我们要对学生的点滴创新及时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学习中的“竞”境,可以是学习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也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的质疑;可以是开放性题目的创造性解答;也可以是对习题练习的速度、质量的比较和评价等。“竞”境可以由老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如:仍以“梯形面积计算”为例,当学生都能借助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能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再创设一种“竞”境,可让同学们尝试不用这种方法还能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吗?下面我们各组同学竞一竞、赛一赛,看哪一个组想得出、答得好!这一“竞”境的创设,可使同学们再次投入到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中去。结果,效果果然不同凡响,有的说:只用一个梯形就行。可把它剪拼成平行四边形;也可剪拼成长方形、三角形;还可以剪成两个三角形……啊!学生们再一次进发出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3]。

总之,创新是一种性格的体现,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能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价值,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猜你喜欢
梯形创设情境
认识梯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自卑的梯形弟弟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