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言训练的过程探讨

2019-12-19 14:00谢雨芬吴玉红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6期
关键词:母语语义语感

谢雨芬 吴玉红

湖南麻阳代远学校 湖南麻阳 419400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究其实质就是引导儿童从母语时代过渡到文学时代,这一阶段的语言素质培养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尤为重要。

1 儿童母语时代的语言特征

(1)具有自然的家庭特征。儿童母语时代是儿童具备语音能力到接受系统化、正规化文字训练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语言来源以口授、模拟为主,具有以下特征:儿童母语时代的生活环境主要以家庭为主,家庭语言对儿童的语言发育具有启蒙及引导作用,其内容包括母语、父语及他语三个部分组成,以母语的功用为最大。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语言表现为以母语表达系统为主,父语及他语表达为辅助的自然特征。这一阶段儿童语言的自然家庭特征表现为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习惯化及语言的被动接受性,其内容相对散乱,感情色彩相对浓厚[1]。

(2)具有地域性特征。这也与儿童的生长环境有关,地域性对儿童语言影响最大的是发音,其次是词义及语法结构。儿童语言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为语音的方言化、语义的模式化。

(3)感情特征居主导地位,散乱缺乏规范的逻辑。儿童母语时代的认识方式以感情认识为主,因此这一阶段的语言特征多以表达需要及感情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名词词义简单,概念外延狭窄;动词词义直接简单,借用动词形象较多;形容词数量较少,以表达感情喜怒为主。因此感情特征构成了母语时代儿童语言的语调。

同时,散乱,缺乏规范和逻辑的非秩序特征也是这一阶段儿童语言的自然特征。总的来讲,儿童母语时代的语言是儿童感情认识世界的反映,是一种自然的、缺乏逻辑的语言。

2 文字时代的语言要求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语言文字具有表音、表形、表义三种功能。可以说,文字是一种较语音更为理性的间接语言手段,文字的功能比语音更为宽广,在某种意义上讲,文字的功能超过了语言本身。所谓的儿童文字时代是指儿童接受系统化、正规化语言教育的阶段。这一阶段指儿童学龄后阶段,这一阶段对语言的主要要求表现为:

(1)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这_要求其实质是破坏儿童的自然语言,构筑新的社会化语言结构体系[2]。

(2)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要求。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要求,主要是指对概念的判断和理解,力求准确。

(3)对儿童语感的培养要求。语感是指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是语言实践的基础和桥梁。一年级是儿童学习文字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因此,语感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3 抓住儿重母语时代和文字时代的各自特点,利用多种方式完成儿童语言过度

儿童母语时代向文字时代的过渡,其实质是儿童语言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过渡,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以及语感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讲这一过渡直接影响其今后的文字运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过渡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

(1)创造标准化、规范化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规范应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课堂用语标准化: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当用标准普通话,要求学生也力所能及地用标准普通话,对于一些方言应及时纠正;教师尽量回避地方和口头语,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语言学习环境。②对语言的音调抑扬培养: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除发音外,音调也是很主要的方面。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能正音的学生并不一定能正调,’例如:“教师/您/辛苦了!”“教师,您辛苦”二字上,而北方方言则把“老师”和“了”加重拉长,其他词比较短促。③对语义的规范化训练:语义的规范化是指对语义的习惯意义的纠正,是语言由自然状态步入社会化的必要手段。方言及俚语将语义借用、转移,这种被借用和转移后的语义在家庭地域作用下,在儿童的头脑形成习惯性的认识。如北方方言将聪明往往说成“明白”,造成语义上转移与规范化语义不符。

(2)注意字、词、句及文章教学中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培养儿童理性及逻辑性认识能力。

在教学中,强调字词与自然的必然联系,注意把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3]。

首先,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为培养基本语言素质打下基础。图文并茂的方式主要包括画面、实物、表情、手势等,用一些感性手段使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产生理性认识,常用手段包括图片教学、幻灯教学、身体语言教学等。其次,通过多种手段建立字词与现实生活通道,让字词走进儿童的生活,使儿童对母语时代的概念有一种新的认识。在字词讲授方面,应当贴近生活,让儿童在生活中感受文字语言(书面语言)与口语的异同。

猜你喜欢
母语语义语感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母语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语言与言语